中国是一个疆域广大、山河广布的国家,在这样一块地方如果不能建立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就十分不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古代的中国,先民们创造出灿烂的交通成就,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便利,而各种交通工具的变迁,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状况。从这一期开始,我们来讲讲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首先要讲讲牛车。
牛车
在人类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时,人们直接把一些较大型的食草动物驯养成“交通工具”,首当其冲的就是“牛”。家牛是从原牛驯化而来的,最初的驯化地据考证说是在中亚,以后扩展到其他地区。由于牛的性格比较温顺,力气又大,而且耐粗饲,成为古老东方农耕文明最重要的畜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农耕文明就是牛文明。所以,在中国的早期,牛的地位很高。例如,道教三清之中有两位骑牛的,太上老君骑青牛,通天教祖骑奎牛,中国的老神仙们很少有骑马的,就是这个原因。
太上老君像
牛对农户的意义重大。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这四个胃的意义在于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把吃进去的草料进行发酵,使那些原本不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之类的物质分解为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素,然后输送到真正的胃(即皱胃)里面进行消化吸收。牛的这个特点比马强,马的身体没有这样的构造,所以马要获得充足的力气就需要吃一定量的豆饼之类的精饲料,穷人养不起,牛呢,只要山坡上有片草就够了,饲养成本几乎为零。牛,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转化工厂,吃进去的只是草,却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肉、奶、皮革、毛、角等物资,而且牛还能耕地,成为古代的拖拉机,经济价值非常大。然而,正是由于牛具有这些复合型的功能,常常使人们忽视了它还可以充当交通工具。
黄牛
水牛
牦牛
其实,在中国古代,“牛”是最早的交通工具,比马早。在中国大地上的“牛”,主要有三种:黄牛、水牛、牦牛。虽然这三种都可以骑乘,但一般情况下,黄牛充当交通工具的情况会比较多,其他两种则少一些。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使用牛车的记载,用牛驾车比用马驾车历史久远,因为汉文明区不是马的产地。虽然牛车不如马车快,但是牛性稳重,只要驾驭得法,速度也是可以的,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慢。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张,马的产地被纳入中国版图,中华大地上的马也渐渐多起来,牛车逐渐被取代。然而,一旦战事频繁导致马匹短缺时,人们又开始架牛车了。
有些古人,练就了高超的架牛技巧。《宋书·刘德愿传》记载有这样一个情节:刘德愿非常擅长架牛车。他曾在道上立了两根柱子,距离刚好能通过车辆,在百步之外,他振策长驱,牛车可以飞奔而过不碰及柱子,使当时的人们深深叹服。其实,牛车地位比较高的时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架乘牛车成了富豪乃至皇家的一种时尚。晋代皇帝出行有五时车、五牛旗的要求。所谓五时车是指御诏车、御四望车、御衣车、御药车、御书车,全部都是用牛驾驶。另外,专门用来赐予王公的云母车,专门用来赏赐功勋贵戚的通幔车,也都是用牛驾驶。这些说明,在古代交通运输事业中,牛起了很大作用。
唐三彩中的牛车
当然,牛车在古代还属于规格比较高的交通工具,普通农人没有牛车坐,只能骑牛,或坐老牛车。那些只能通行单牛的乡间小道被称为“径”,那些仅供老牛车通行的路被称为“畛”,至于“马路”,实际上是外来语。
老牛车
从现代考古的结果来看,牛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被驯化了,而驯化的马直到商代晚期才出现。然而,“马”一出现,“牛”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大大下降,毕竟“马”的速度比较快,是比较专职的交通工具,下一期我们来讲讲“马”。
举报/反馈

小先生讲什么

826获赞 164粉丝
有教无类,人人皆有提升智慧的机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