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老看到一种标题,大致就是什么南京战役中被俘的军人为什么在屠杀之前不抵抗,其实本来不愿意点进去,但有时候也就点进去了,结果一堆人在评论区里又是又是软弱,又是懦弱,看得我是真尴尬。
合着你佬要是在当年就一定能抵抗到死而能免于被俘?
所以我说很多人对于战争中的俘虏这一概念,他是不清楚的。很多的事情并不是想当然就能完成的,战争之中的俘虏就是如此。所谓俘虏,就是在作战之中落入敌方武力控制之下的军事人员。日内瓦公约对于战俘的权益保护有着系统的规范:
战俘系处在敌国国家权力管辖之下,而非处在俘获他的个人或军事单位的权力之下,故拘留国应对战俘负责,并给予人道待遇和保护;战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马匹、军事装备和军事文件外,应仍归战俘保有;战俘的住宿、饮食及卫生医疗照顾等应得到保障;对战俘可以拘禁,但除适用刑事和纪律制裁外不得监禁;不得命令战俘从事危险性和屈辱性的劳动;战事停止后,应立即释放或遣返战俘,不得迟延;在任何情况下,战俘均不得放弃公约所赋予的一部或全部权利;在对某人是否具有战俘地位发生疑问的情况下,未经主管法庭作出决定之前,此人应享有该公约的保护。”
当然啊,这一套英、美、法、苏等国等国并没有完全遵守(德国佬就不用说了),但也至少说明“战俘”本就是战争这种特定的活动之中,所必然产生的,抗日战争也是如此。
在1937年的南京战役之中,中国军队投入的数量是15万左右,其中约有七万人被俘虏,五万余人成功撤走,三万多人战死失踪,或者在横渡长江时淹死,又或者是滞留在南京城中躲过一劫。将近一半人被俘虏,很多人看来那肯定就是很丢人的,但今天我要告诉你,这并不奇怪,同样也跟什么劣根性、懦弱、软弱根本就没关系。
首先,日军对于南京的战役本来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围歼战,目的是攻占南京并且全灭南京守军,这种性质的作战一旦成功,战败一方的军队出现大规模被俘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1年的基辅会战,70万苏军陷入德军的包围,其中有66.5万余人被迫走进了德国人的战俘营;同样发生在1941年的斯摩棱斯克会战,苏军被俘虏的人数有40万人之多,在1942年的刻赤半岛战役中,苏军被俘的人数也达到了17万人。
德军被俘虏的人数也非常多,在1944年的罗马尼亚战役之中德国人被俘虏9.8万余人,在最后的柏林战役中,80万德国守军中有48万人被俘。
美军相对好一点,毕竟本土没有受到大的战争波及,最大的一次投降行动莫过于巴丹半岛,美国以及菲律宾军队大约有7.8万人投降,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战俘营中惨遭日军虐待而死,在亚洲的英国人也不会好到哪去,在香港的英军死伤不到2000人,被俘者却有一万多人。
古代战争之中,大规模的投降记录也非常多,比如参合陂之战,投降之后被坑杀的后燕士兵就有四五万人之多。
军队的组织结构一旦被击破,所有的士兵和军官要么是进行徒劳无功的抵抗,要么扔掉武器进行逃跑,前者的死亡率很高,后者的被俘率很高,要么就直接举白旗投降,所以一旦整个战役失败,军人被俘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可能会在抵抗之中被俘虏,也可能会在逃跑之中被抓获,更有可能是受伤失去战斗力而被俘获,所以在南京保卫战之中中国守军有六七万人被俘虏,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震惊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值得谴责的事情,屠杀战俘的日军才是应该被谴责的对象。
至于为什么这些遇难者在屠杀之前不反抗,很多遇难者在被屠杀之前都是被捆绑着的,所谓的“一个日本兵押着几百个中国俘虏去屠杀”就是这样而已。那关东军在被苏军集体打包去西伯利亚干活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而回到日本呢?
跟懦弱无关,当这些人落入敌人的武力控制之中,指望他们在做出一些有力的反抗,那根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何况在南京保卫战中也不是没有反抗者,有近千人甚至成功逃跑。
举报/反馈

二只虎历史

8.5万获赞 1.2万粉丝
理解历史有助于理解当下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