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读书的时候,一门课上了小半学期,就临时换了主讲老师,原来的那位,被上级指派远赴耶鲁大学研修去了。
曾经培养出数位美国总统的耶鲁大学,听起来好高大上的感觉。但是呢,再一打听,这老师去的,竟然是耶鲁大学神学院!
耶鲁大学的校训“光明与真理”用希伯来文和拉丁文双语书写——因为这两者被认为是“基督教的语言”
别是观摩学习念经去了吧。
研二上学期,正好还有他的课,课程主要跟“舆情维稳”有关。
通过上课,这才搞明白,西方的神学院,并非就指“怪力乱神”和“跳大神”的那种“神”,或是整日研究“圣经故事”、占卜、星座。“神学”相关的课程,涉及面特别广,涵盖了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国际关系学等等。
我的这位老师海外研修的专题是——宗教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现当代伊斯兰哲学与宗教、宗教和当代社会。
这么看,下趟“西洋”,对他在国内主研的维稳反恐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实用性还是挺强的。
其实,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整个欧美圈子的顶尖大学,几乎都设有历史悠久的神学院(麻省理工学院除外),甚至一些大学的自然科学,原本就诞生于神学院的某些课程之中。
比如,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神学院设过一门叫做“自然魔法”的课程。
所谓的“自然魔法”,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实验科学。
还有同时代的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他一边当医生,一边搞科研,但身份竟然是——神父。
作为享受罗马教廷正式“编制”的神职人员,哥白尼出版了被视为挑战《圣经》的“异端”论著——《天体运行论》,阐述了当年最接近科学真相的“日心说”。
半个世纪后,乔尔丹诺·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上。直到1992年,罗马教皇才正式宣布为他平反。
而这位布鲁诺,也是神学院毕业生出身,当过神父,但后来因为“异端罪”,被开除了教籍。
正如哥白尼和布鲁诺一样,在中世纪后期,很多引领近代科学的先驱人士,都跟“神学”有着不可不说的渊源。
要解释这种”怪现象”,咱们得看看近代科学萌芽阶段的欧洲,什么样的人才有机会受教育,他们通常会如何接受教育。
早在中世纪欧洲,有这么一个观念深入人心:上帝把人类分成三部分,教士为所有人祈祷,农夫供养所有人,骑士们用剑保护所有人。
此时,各邦国之间,处理争端的方式不是派出代表单挑(决斗),就是混战,统统以暴力形式解决。
涉及到“读书写字”,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连贵族阶层也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尤其是贵族女性,向来把读书识字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只有妓女和戏子为了“生计”,才会去认字、写作,一个出身高贵的小姐要主动学文化,简直就是在自降身价,辱没家风。
更要命的是,一些有学识、有思想、见过世面的女性,还特别容易受到指控,被当成女巫,活活烧死。
所以,从事文字工作的,多为教会人士。贵族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没仗可打的时候,大搞比武擂台,并把打猎作为主要休闲方式。所有的日常,全跟提高武艺和打打杀杀有关。
当年的欧洲官方教育,几乎全立足于教会或者修道院。那么,教育由教会长期主导,“神学”自然属于其中最重要的必修学科了。
中世纪欧洲拿书本学习的,基本都属于教会人士
到了12世纪,不受教廷控制的城市拉丁语学校和算法学校等基础教育才开始出现,发展至13世纪,修道院之外的高等教育学院“通学院”也逐渐成型 。
但是,即便这些学校“不受教廷控制”,但也并不代表他们抛弃了基督教。神学在这些民办学校里仍然被看作最重要的学习对象。正像前面提及的那样,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来源于神学,比如曾经的“自然魔法”课程。
创建于12世纪的牛津大学,虽然主要由民间集资和英国国王资助,但当初也得拿到罗马教廷的“办学许可证”,否则,就不正式,不足以服众。牛津大学在建校时就设有神学院,900多年来,延续至今。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课堂,特别讲究“仪式感”
还有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则是在神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高等学府。
17世纪初,“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移民们定居北美东岸,创建了波士顿城。
在费大劲解决好温饱问题后,他们发现新大陆严重缺乏专业牧师。于是,一位叫做约翰·哈佛的卫理公会神父,通过艰辛的募捐,并贡献了自己多半财产(780英镑)和所有藏书,在市政立法机关的支持下(400英镑),于1636年建起了“新市民学院”。
三年后,为了纪念刚刚离世的哈佛神父,“新市民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又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英年早逝的约翰·哈佛神父(1607-1638)
约翰·哈佛神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神学院,而他所创建的哈佛学院,早期也主要属于一个旨在培养专业牧师的神学院,很长一段时间里,学院的领导者都由神职人员担任。
在神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哈佛开设医学系,是因为当年教士又身兼医生的角色;而它设立的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其目的也多是为了让牧师们去探索“神创造万物”的奥秘,以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
类似的,还有开头说的耶鲁大学,1701年,由10位加尔文教基督徒创建。
在近代欧美,很多科学家同时都受过神学教育。因为,当年的神学科目就如同咱们现在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一样,不达标的,就无法毕业。
而很多人说牛顿晚年痴迷于研究《圣经》和炼金术,其实那也属于当年环境影响所致。在近代早期的欧洲,宗教与其说是一种信仰,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公共价值观。
发展到现在,遍及西方的神学院,也并非就是要专职培养牧师,除了基督教,还有很多其他宗教的研究分支,而且,也更多地引入了大量实用主义课程和理论,非常“入世”。
像美国的神学院,通常都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奖学金种类多,很丰厚。
最后授予的学位,分以下两种。
一种是Master of Divinity, 神学硕士 。两年半课程+半年实习。这有点类似咱们国内的“专硕”,比较偏向专业神职人员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诵经、布道等实践课程占比较高。
这些学生毕业后,一般会从事专业神职工作。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美国的神职人员就业市场。毕竟,相较于欧洲,目前的美国,宗教气氛要浓郁得多。
据统计,全美超过90%的人口,都自认为有宗教信仰。像那些白人红脖子出身的“川粉”,几乎都属于虔诚的基督教徒。美国的大小场合,上至总统宣誓就职,下至普通老百姓结婚,也总少不了牧师出场。牧师这个工作,活不重,收入还稳定,人脉广,社会地位也高。
美军中还有随军牧师,军官编制,军衔最高可至少将
像著名的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就是波士顿大学神学院的神学博士学历,专职牧师。
试想,当年金博士如果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可能影响力和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了,要成为公众人物,得多花不少功夫。
除了培养专业神职人员外,另一类学位叫做Master of Theological Studies,神学研究硕士。
这种学位理论研究性更强,涉及的其他学科也更多更广泛,像哲学、地理、历史、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等。而且,只要你不去那种教派很明显的神学院,信不信神,跟去研究哪个宗教没有关系。比如,你研究佛教,就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信佛祖,去吃斋念佛。
在实际操作上,很多人申请这种学位,报的多是“曲线救国”的心理——因为,这个神学入学门槛稍低但拿奖学金又相对容易。那么,一些人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去申请转到法学院或者政府管理学院,“神学”仅仅被用作了一个“跳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