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到1962,胡适与蒋介石三十五年的恩恩怨怨

寂寞火炉

2021-01-19 19:38总经理,历史领域创作者,内容评审官
关注

胡适与蒋介石。

前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风气的先锋人物;后者是国民政府的最高执政者。

前者是执着的宣扬西方民主政治理念;后者则是逐步强化中国式的独裁统治。

两人有时促膝长谈、有时也剑拔弩张,相爱相杀,这才是真爱啊。

从相识、相知到最后彻底的分裂,一篇小文不足以尽述此二人关系,但可以简述。

1927年,胡适认同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等人的“见识与人格”,认为他们是“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论者”。所以对于当时的蒋介石表示同情,一度认为蒋介石的奋斗目标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1928年,胡适看到当局扼制言论自由,认识到国民党政权背离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后,受到国民党舆论工具的围攻,被迫辞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之职。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中,胡适与蒋介石一样主张妥协、退让,幻想通过外交努力争取国际联盟的支持,解决中日双方的矛盾。胡适甚至希望中国能学习被德军蹂躏4年之后才复国的比利时、学习被普鲁士占领国土长达48年才收复失地的法国。

1937年,胡适被聘为“国防参政会”的参议员,并接受蒋介石的委派,赴英、美从事非正式的外交工作,开始决心变妥协为抗争:“虽步步败而步步战,处处败而处处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胡适开始为蒋介石当“过河卒子”:胡适不仅抛弃了“不谈政治”的承诺,还抛弃了“不入政界”的承诺。

1937年7月,胡适接受蒋介石的委任,正式出任驻美大使。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胡适在美国的广泛人脉,蒋介石希望通过胡适获取更多的美国资源。

胡适在美国有什么人脉?

举个例子:他和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是可以直接拜访罗斯福的。

胡适在美国尽心尽力,但美国人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特别是珍珠港事件还未发生)。

没有美国支援,蒋介石对胡适不满意,1942年免去了胡适的大使之职。

胡适无官一身轻,直接留在美国讲学、演讲、做学术研究,懒得理睬蒋介石了。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又宣布胡适为国民大会代表。

1946年6月,盛情难却之下,胡适从美国返回。

1946年到1949年,胡适是坚决拥护蒋介石的,这是两人关系的蜜月期。

首先是1948年初,蒋介石甚至推荐胡适出任总统候选人。

(备注:当时准备实行内阁制,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胡适也力挺蒋介石:“蒋先生在近今的六个大巨头里够得上坐第二三把交椅。他的环境比别人艰难,本钱比别人短少,故他的成绩不能比别人那样伟大,这是可以谅解的。”

1949年到1958年,国民党败退时,胡适直接去了美国。一是伤心了;二是想去美国替国民党再争取点支援。在美国的这九年,胡适在美国过得好不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小编认为,按照胡适在美国的人脉,还有他那亮闪闪的35个博士头衔,也许他为国民党争取不到什么支援了,但个人绝对可以衣食无忧。

1952年底,胡适应大学之邀,赴台湾讲学。

蒋介石给予很高规格的接待,又是接见邀宴,又是请其共同阅兵。结果胡适利用这个机会,婉转批评蒋介石权力过大、无言论自由,并劝蒋介石要向美国等民主国家学习。

蒋介石深受刺激,以致于失眠。爱好写日记的蒋介石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胡适来此游览,招待及听取其报告,约谈十五分时,乃寝。不料寝后竟未能安睡,直至今晨二时,服药后亦不奏效,苦痛极矣。此乃为胡之言行或为美国近情所致乎?”

(蒋介石日记,1952年12月12日)

“十时,胡适来谈,先谈政治与议会感想,彼对民主自由高调,又言我国必须与民主国家制度一致,方能并肩作战,感情融洽,以国家生命全在于自由阵线之中。余特斥之。彼不想第二次大战民主阵线胜利,而我在民主阵线中牺牲最大,但最后仍要被卖亡国矣。彼之今日犹得在台高唱无意识之自由,不自知其最难得之幸运,而竟忘其所以然也。”

(蒋介石日记,1952年12月13日)

好在胡适在1954年的总统选举中,事先事后都坚定地支持蒋介石,两人并未有芥蒂。

1958年,在蒋介石的一再邀请下,胡适返回台湾并就任“中研院院长”。

蒋介石在胡适的就职典礼上致辞。

胡适上台后,却两度直指蒋介石“是错误的”,强调“中研院”应该“为学术而学术”。

蒋介石为此气愤至极,在日记上写道:

“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第一次乃是民国十五年冬、十六年初在武汉受鲍尔廷(苏联顾问鲍罗廷)宴会中之侮辱。而今天在中央研究院听胡适就职典礼中之答拜的侮辱,亦可说是求全之毁,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狂人。今后又增我一次交友不易之经验。而我轻交过誉,待人过厚,反为人所轻侮,应切戒之。惟仍恐其心理病态已深,不久于人世为虑也。十时,到南港中央研究院参加院长就职典礼,致辞约半小时,闻胡答辞为憾,但对其仍礼遇不予计。。。因胡事终日抑郁,服药后方可安眠。”

(蒋介石日记,1958年4月10日)

有意思的是,当天典礼之后的两人合影,蒋介石正襟危坐,反观胡适:翘着二郎腿、洒脱自在。可见蒋介石的涵养,不是一般人比得了。

事后,胡适可能也感到不妥,再由胡适亲笔修饰的当天致辞中,他原本说:“总统对个人的看法有错误”,修改为“不免有点错误”。

从返回到1962年去世,胡适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年时光。

但因为一直建议蒋介石无为而治,不要连任总统,特别是1961年11月18日蒋介石跟胡适的对话之后,胡适已经彻底激怒了了蒋介石。

两个人35年的恩恩怨怨,最终以不欢而散结束。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胡适与蒋介石
胡适
蒋介石与胡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