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齐人之福”,在古代泛指一夫一妻一妾的美满家庭组合,这个成语典故来自于《孟子》中记载的故事。
话说有个齐国人,家中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妾室,丈夫每次出门,都是吃喝的满面红光回家来,进门之后就跟老婆和妾室吹嘘,跟自己吃喝的都是有钱有势的朋友,于是妻妾二人商议后,决定由妻子跟在丈夫的后面,看看是不是跟他自己所说的一样。
第二天,丈夫起床后出门,妻子跟在后面,看丈夫把全城都溜跶了一遍,没有看到丈夫口中所说的有钱朋友,最后她丈夫跑到了郊外坟地,向守墓人要了些坟地剩余的祭品来填饱肚子,还到处跟人乞讨。
原来这就是丈夫吹嘘和有钱朋友吃喝的经过,妻子回到家,将事情经过和妾室一说,二人都站在院子里,对她们的丈夫咒骂哭泣,而她们的丈夫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全然不知道他的把戏已经被拆穿了,继续在妻妾面前吹嘘自己。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君子看来,人们以求取富贵的手段,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是很少的!这个故事说明“齐人之福”,没有旁人想象之中的那么好享受。
不论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妻妾成群”是无数男人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婚姻制度中,纳妾就是一个丈夫,可以娶多位妻子,这种“一夫多妻”制度,在中国古代封建家庭地位中,夫与妻地位不平等,而妻与妾的地位也不平等。
“妾”在家庭的结构组成部分中,是处于最底层的家庭成员,地位比奴婢高。“妾”有多种称呼,如“次妻”、“旁妻”、“侧室”、“外室”、“小妻”等,全部都可以划入妾室的范围内,影视中的妻妾在丈夫面前争风吃醋,在现实的历史中根本不存在,地位的不对等,注定了她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正妻的家庭地位,除了她逝世或不遵守妇道,一般没有人可以撼动得了。
中国最早的“纳妾”现象,可以追溯至距今约6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自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社会的终结,“夫权制”的产生,男人就已经开始纳妾了。
中国的纳妾制度,极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封建帝王的后宫妃嫔,也是属于纳妾的一种。在历史上,不管是有德明君还是无道昏君,似乎后宫越多越能彰显其身份
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灭掉六国之后,将六国原后宫中和各地挑选出来的美女全部充实自己的后宫;还有西汉第11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也就是将王昭君嫁到塞外,许配给匈奴的皇帝,后宫妃嫔超过3000人;东汉第11位皇帝“汉恒帝”刘志,后宫足足有5000人;晋朝开国皇帝,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佳丽超过一万;隋炀帝杨广的后宫虽然只有5000人,但加上他在全国各地的行宫,粉红兵团也超过一万人。
“唐明皇”李隆基是这些人当中的姣姣者,从后宫至各地行宫的妃嫔,加上宫女人数超过四万,这个记录无人能破。
自宋代以后,帝王们后宫的人数才开始慢慢减少,这股歪风邪气才慢慢有所减弱,再没有帝王挑战这无聊的“万人记录”。
到了民国时期,“三妻四妾”的风气又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各路军阀也纷纷仿效古代帝王,一时间“纳妾成风”。最著名的就是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其一人就拥有妻妾16人,而且她们中有不少还是姐妹和姑侄关系,袁大头真可谓“大小通吃”。
除了皇帝之外,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无数官吏和富商也是“纳妾制度”的忠诚执行者。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海瑞,在其年过60之际,还花钱买了两个年轻的小妾;还有“诗圣”李白,这位写下无数传诵千古佳句的大诗人,也是“一夫多妻制”忠贞不二的执行者;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徽商的代表性人物,清末著名企业家胡雪岩同志,家中更是“妻妾成群”。
中国的“纳妾制度”不只是一种社会风气和潮流,也是风俗习惯。根据中国古代的律法规定,如明代就要求男子若满40岁还没有后代或儿子,就必须要“纳妾”,其依据的基础就是中国古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几房小妾,为祖先和家族延续香火,繁衍后代,自然就给了那些大多数不遵循一夫一妻制“白头到老,生死同心”,口袋里又有几块钱的男同胞,有了光明正大的“纳妾”借口。
古代男性有“纳妾”的权利,也并非都有这个义务。古代律法虽然对“纳妾”有所规定,但也是有所限制,很多朝代规定当官的才有资格“纳妾”,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本去“纳妾”,老婆都要饿死了,拿什么去“纳妾”?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古代,大多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身份资格和家庭条件去“纳妾”,普通人都是遵循“一夫一妻”制。
“纳妾”这种风俗,在中国古代传承数千年而不断绝,自然有着广阔而深远的意义价值,是一种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的普遍现象。
在原始社会初期,婚姻还没有固定的形式,处于原始的混乱状态,在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过程中,出现了一夫对多妻,或者是一妻对多夫的怪状。
早期原始社会的生活形式,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出门寻找食物或狩猎,女人在家带孩子操持家务,男人找到食物后,必须先自己吃饱,长久以来就形成了男性的社会家庭地位越来越高。
到了父系氏族制社会的出现,就发展出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宗法制,包括血脉直系的传承和延续,为之后的社会发展“一夫多妻”打下了基础。
至封建君主制建立后,由于男性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使得“纳妾”变得更为普遍,也更加制度化。当“夫权”成为封建社会的主体社会生活形态后,“纳妾”这个制度也适应了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从而延绵数千年。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纳妾制度”才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废除,但在国外个别地区,还是有这种制度的存在。
直到现代文明社会,“纳妾”这种不尊重女性的封建陋习已经基本杜绝了,只是它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当今社会。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刚子侃历史”吧!每一期将带给您不同的视觉感受。
举报/反馈

风油精历史

2.9万获赞 660粉丝
史可为鉴,亦可为鉴!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