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哪有绝对公平,所有的奇怪性格,都是不得而已
红楼梦的贾府本来有四位大小姐。元春进宫了,留给读者可见的只有迎春、探春、惜春(简称三春)。
三位姑娘都是公爵府的千金。公爵是异姓爵位的最高级别,一个时代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想要出生在这样的豪门里,投胎难度可想而知。
她们从小被养在贾母身边,同吃同住同上学。仆人编制一样,月例银子一样,吃喝用度都是同等标准。
在电视剧里,她们连衣服钗环都同款,妥妥的仨闺蜜。往那儿一站三个美人齐刷刷,好生养眼!
荣国府是钟鼎簪缨之家,既有非同一般的豪门气派,又有完备的礼仪规则,彼此长幼有序。黛玉进府那日,书中写到开晚饭: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你看,三春和黛玉都是小孩子,放在今天一蜂窝就拥上来了,但在那个时代有严格的秩序和礼仪。谁先谁后,谁左谁右,谁站谁坐,何时站或坐,都有说法。
如果有十个人,必定有十个节奏。谁也抢不了谁的,谁也欺负不着谁。不会发生一群抱团,孤立某人。
这只是个小细节而已。一花窥见一世界,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可以此类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享受平等待遇,又有良好的规矩,那养出的孩子也应该井然有序,完全符合兄友弟恭嘛!最不济,也应该平分秋色,各有所长!
可事实却是三个人气质大相径庭,性格天差地别,人生结局更是相去甚远。
迎春诨号二木头,针扎一下都不知道喊疼,活活被虐待致死。
探春诨号玫瑰花,精明强干的女汉子,壮志冲天。在贾府马上要倒台之际,还能接手政治任务。尽管离乡远嫁,起码也留名青史了。
惜春年纪最小,本应是团宠小甜心。偏偏离奇的孤傲冷僻,最后干脆遁入空门,了此残生。
这些奇奇怪怪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造成了她们迥异的世路结局。
许多人解说迎春的懦弱,必先说她庶出的出身,说她娘肯定没地位。每次看到这,我都哑然失笑。
如果按这逻辑,那三春里出身最好的是惜春。她可是贾珍的胞妹哦!胞妹就是同母。贾珍既然是嫡长子,惜春就是宁国府的嫡长女。
宁府居长为尊。惜春这个嫡长女,比元春还要尊贵许多呢!
出身如此高贵的姑娘,不应该横着走路,事事占先吗?为什么反而集体活动一概不参加,退缩逃避厌世呢?
除去惜春,次之是迎春,出身最差的是探春。因为迎探都是庶出,迎是大老爷的,探是二老爷的。迎春本来又是姐姐,长尊幼卑,无论哪个角度都碾压了探。
邢夫人对此就愤愤不平:
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
这里把背景交代的明明白白,迎春的母亲比探春母亲强十倍!
什么叫强?不仅包含着颜值、性格、口碑,更重要的是指家族地位。
也就是说,迎探虽然都是庶出,但迎春的母亲肯定比赵姨娘地位高。俩人很可能不属于同一阶级!
为了让大家解透,此前卓语发了《你知道妾的等级吗?尤二姐对比杨九红,谁才是合格的妾?》,可参看。
不要认为妾都一样,其实妾有八个等级呢,地位千差万别。赵姨娘是个低等贱妾,迎春母亲有可能是个良妾。
OK,出乎意料吧!论出身迎春原来比探春好的多,无一处不胜过探春。可她腰杆却挺不起来,活成最窝囊的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三春差别的成因,最最核心在于,她们住在谁家。
尽管表面上看三人待遇一样,都由老祖母统一照顾管理,但事实上身份大不相同。
贾母把荣国府正堂交给了贾政,自己算跟着小儿子生活。荣国府的主人是贾政。
一大群姑娘里,只有探春生活在自己家。迎春是住在二叔家,惜春是住在堂叔家,她们都是借居。
很多读者觉得这根本不是个事!豪门嘛,有的是钱,多添几副碗筷而已,这还能造成心理压力?
当然能!如果你理解不了,说明你把豪门当成了俱乐部,太不懂人情冷暖了。
迎惜就算姓贾,就算身份尊贵远胜探春,只要离开父母家,本质上就沦落成孤儿,跟黛玉一样。
有贾母在,才有她们表面化的主子待遇,一旦贾母没了,你看看是什么样子。要知道,贾赦贾政贾珍彼此间,不仅互相看不顺眼,而且有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
详见《红楼梦的贾府,就是一部宫斗剧的主场》
所以说,除了探春以外,其他女孩子,全部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生。
黛玉被收养,尽管有贾母千宠万爱,可她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没有家,知道贾府千百双眼睛里,藏着无数的蔑视和嘲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所有表面的繁华,锦衣玉食、座上宾、千金小姐,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这句话才是无家孤儿的真实写照。
迎春惜春二人,虽无收养之名,却有收养之实,仅仅比黛玉多了个贾姓而已。这个姓在荣府既得利益者眼中,毛都不算。
聚居人类的很多矛盾,并不只局限于“钱”字。
贾母无论养多少孙女,花的是官中的钱,没吃豪奴一粒米。但是,却凭空给他们添了几位主子啊!多一个主子,就多一份劳累,多一份小心,甚至多出一个帮派。能不抱怨吗?
对王夫人这种主子阶层,就更复杂了。多了无数不得已的赔笑、客套、应酬、安全责任、风化事宜。仅仅吃饭时捧饭进羹的活儿,就多出好几份,你以为她做的很开心吗?!
关于黛玉寄居被嫌弃,曹雪芹从没正面写过一句。反倒是处处只写黛玉如何被优待,如何怼完这个怼那个.........
这就是神奇的曹雪芹!黑暗的人、黑暗的事,一定要替他们掩盖。临到最后,美丽的花朵上全是蚊子血,那是不是花的问题呢?全凭你自己去悟了。
黛玉经历的所有嫌弃,迎春和惜春都经历了!可是黛玉拥有的贾母之宠、宝玉之爱,她们却没有。
刁奴们再怎么阳奉阴违,总要顾及点贾母。她们只能暗中刁难黛玉,明面上黛玉是高高在上的人设。
周瑞家送宫花时,故意轻视黛玉,黛玉就马上发作讥讽她。这份维护自身尊严的底气,并不容易。
女孩子里只有黛玉和探春有底气。黛玉的底气是贾母,探春的底气是正牌小姐。迎春惜春若遇到这事,绝不会去问:“单送我一个人的呢,还是个个都有呢?” 她们不在乎谁挑剩下的,能有自己的就很好了。
说白了,迎春之所以木讷,惜春之所以孤介,都是在缺乏关爱、倍受歧视的环境中,无奈的生存之道。
也许有人说,湘云不也是孤儿,她怎么成天乐哈哈的,真是环境的问题吗?
真是!史家跟贾家不一样。贾家表面礼仪齐整,实则毫无亲情,亲人间只有嫌弃和勾心斗角。史家正相反,宽松、自由、有爱。
35回贾母到王夫人的正厅小憩,于是王夫人传饭:
王夫人便令“请姑娘们去”。请了半天,只有探春惜春两个来了;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林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意了。
一共四个人,两个不来。来的那两个,还是“请了半天”,明显是勉为其难。这么个小细节说明什么?为什么偶尔在王夫人那儿摆顿饭,就如此冷场。
如果你认为曹公在写她们减肥,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食欲更多时候不取决于胃,取决于环境和人。有爱的环境、想见的人,自然跑的快。就算不吃饭,见见面也是开心的。然而在荣府,一切正相反。
如此冷场后,有人在意吗?没有!谁管你吃不吃,反正礼数已经到了。
反观湘云,31回她刚到贾府,午间贾母建议她把外衣脱了,湘云不耐烦的说:
“都是二婶子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我们知道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一句话,就证明了史家婶娘是真把她当闺女,亲自照管这些琐碎事。湘云恃宠而骄,不珍惜反而抱怨,就像是当代熊孩子穿越过去的。
现代读者以为史家败落,又虐待湘云,其实这就像很多依据表面文字说黛玉刻薄小性一样,是个天大的误解。
本文无法展开解析。详见《红楼梦里的史家,真的很穷吗?被误读百年!》《史湘云:被宠坏的孩子难成熟》
这样的细节举不胜举。只有你足够留心,只有你把对物质的关注转移到亲情上,才能看到真相。
这些孩子们住在天仙宝境的园林里,用着白玉盘玛瑙碗,吃着玉粒金莼........看似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爱,没有一丝温暖和亲情。
因为这里的女主人是个冷冰冰的机器。全书算下来,王夫人没跟贾兰发生任何交集,那可是她唯一的孙子哦,普天下有这种奶奶吗?
奇葩之人就有很多奇葩事。不仅不理贾兰,跟李纨也没有正面对话过,跟三春也没台词(除去第80回)。跟黛玉只限于初进府时期,大约黛玉10岁后,她就再没搭理过黛玉。
是曹公省略了吗?那为什么只省略她呢,贾母、凤姐为什么跟所有人都有互动?就连刻薄愚昧的邢夫人,跟大家的互动,竟然也比她多得多!
家庭想要和睦有爱,主要依靠女主人,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荣府的女主人十几年间没一句台词,这样的家还能指望什么?
贾母想爱护她们,但毕竟年老体衰,精神不济。她有限的精力顾及不到每个人,迎春惜春不幸成为最被忽略的两个人。
她俩再对比的话,迎春垫底。因为老人都是爱屋及乌,贾敬在贾母心目中还不错,贾赦却非常不受待见。有了贾赦这层阴影,贾母对迎春基本不管不问。
于是你会发现,贾母没夸过迎春一句,没赏过她任何东西,也不关心她的人生大事。可怜迎春,雨露从没她的份,雷霆之怒倒是属于她。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社交能力建立在对世界的安全感上。而安全感,并非来自于物质满足,而是来自于婴幼儿时期的母爱。
简而言之,幼年得到的每一个温暖的拥抱、安详的触摸、肯定的微笑,都是塑造人格的利器,决定了我们成人后的社交能力和婚姻成败。
人生最悲惨的境遇不是缺吃少喝,而是被隔离,被冷漠以待。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永远自我否定。成人后无法融入群体,对婚姻排斥恐惧(可参看哈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从这个角度,就充分解释了迎春惜春的怪诞性格。她们有锦衣玉食,但没有爱。
尤其是迎春,冷漠的环境令她极度退缩。可退缩无能,又不断的招致责骂挖苦,越骂她越退缩.....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人格的侏儒,任由外界摆弄。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父母亲的差异带给她们的影响。
一群女孩子里,最有志向的是探春。黛玉尽管性格悲观,但正经大场面里丝毫不怯场,反而跃跃欲试,总想一展才华压倒众人。
这种男儿般的志气,只有黛玉和探春有。为什么呢?
因为她俩的父亲相似,都走文化路线。知识份子养女儿,有意无意之间就养出了男儿志向,不会把她限定为生育工具。
书中有很多细节,显示贾政年轻时就是个宝玉的翻版。所以贾政的子女们,明显比同族人优秀一大截。
插句题外话:有人写文章说,王夫人的子女都那么优秀,人家骄傲了吗?
呵呵,搞清楚啊,王夫人半文盲状态,行个酒令说个押韵话都不行。子女的优秀真是因为她吗?你就没想过那都是贾政的子女?
父亲的影响不在于亲自照管她什么。他的思想就是界限,越无能的父亲心界越小,子女的格局就受到限制。林如海贾政这种父亲,无疑会放大子女的格局。
书中探春的容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何谓不俗?就是有内在追求。
探春比黛玉更务实,也更泼辣。这又是为什么?
黛玉的父母都太优秀,使黛玉的优越感渗透到骨子里,不屑于与世俗之人相争。
而探春有复杂的母亲体系,别人没妈,她却有两个妈!她要好好活下去,必须跟亲妈撇清关系,投靠王夫人,处处察言观色,充当她的左膀右臂。否则很可能又是一个迎春。
探春看似疏远赵姨娘,实则血浓于水。赵姨娘常常去探春处,她们私下有来往。此外看贾环的情况,探春幼年时也应该是赵姨娘带的。亲娘那泼辣大胆的基因,必然遗传给探春。
也就是说,探春跟其他姑娘截然相反——她有父有母有家,有旷世暖男好哥哥,还有拖后腿的亲弟弟,外加一个强权大妈。别人的亲情世界太冷清,她并不冷清,而是需要摆平这堆复杂关系。
于是,探春跟其他人背道而驰,其他姑娘都被压抑了人格成长,探春却被激发了人格成长。经过不断的锻炼,让她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干。
迎春就悲剧了!有个贪财好色的爹,女儿在他眼中毛线都不算。迎春自幼看到的女人们,都是他爹买来的商品,甚至还不如商品主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早已深深根植在脑海中,她如何能对自己产生自信呢?
惜春跟迎春一样,也受冷遇,也有社交恐惧症。但惜春出身高贵,她骨子里有黛玉般的高傲。
贾敬中过举,也是个知识分子。但是个逃避型的,大约有些愤世嫉俗。惜春小小年龄就灰心于尘俗,最终选择遁世,可见冥冥中都受了父亲的影响。
这些豪门千金并没过上公主的生活,每个人都被促狭的生存条件,塑造成可悲的残品。
贾母给了黛玉一个世外桃源,但黛玉却不快乐。她的伤感是那么重,她的诗词作品里充斥着对人生的无望、对生命的悲观。
可是,你知道吗:真正的悲伤根本写不出来,也根本不能写。
迎春的命运才是真悲剧!出身不好,没有亲娘,还偏有贪财好色的父亲和刻薄寡恩的嫡母。
她在荣府已经非常边缘化,是最不被疼爱的那个,但对她来说却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第80回她哭诉说:
“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
可以想象一下,她在贾赦那边过得什么日子。大约被邢夫人责骂的多了,被豪奴们欺负的多了,也就麻木了。无力解释,无力改变,甚至都无力落泪。
她没有悲伤吗?但她从来没有一句伤感之语。木,才是最大的悲和伤!
以她的处境,她能写吗?她敢写吗?也许曾经表达过,但一定带来了更多的烦恼。
处在被压迫地位的人,在逃离那个环境之前,根本不能发声。黛玉是基于优越地位,才能每日伤春悲秋,放逐自己的情绪,不必忌惮什么。
黛玉的种种悲情,如果你理解成悲现实生活,那就太狭隘了。
当贾府尚沉浸在烈火烹油时,黛玉已经经历了父母双亡,家族败落。那么令人羡慕的原生家庭,转眼就无影无踪了,让她深刻体验了世法无常、生命虚无。
她像是命运的先行者,又像是个旁观者。她敏锐的察觉到每一个生命的败坏迹象,不管是大自然的,还是人类的。
所有的繁华热闹,所有的美丽鲜艳,在她眼中,都将很快变成一片空寂和落寞。作者借着黛玉这双冷眼,哀悼所有鲜活的生命。
黛玉的诗作,大多都具有先兆性和概括性。27回出现的《葬花词》看上悲切,可是毕竟还写了许多春景,是以“半为怜春半恼春”为基调。可是到了45回的《秋窗风雨夕》,满篇都是惨淡二字。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四大家族的摇摇欲坠、个体命运的互相倾轧,已经开始上演。诗作中不会再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激昂高亢,只剩下“罗衾不耐秋风力”的无奈。
到70回填柳絮词,预示着彼此分离的时刻马上就要来临。“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难道这不是预示迎春的哭诉,和探春的悲叹吗?
封建统治者为了控制人民,建立了一套确保父权、夫权统治的家庭内部关系,这套制度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里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宗法制最大的特色。
在这套制度里,长尊幼卑、嫡贵庶贱、三纲五常、亲亲尊尊,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听上去都好有道理。可惜......
可惜结果便贾府那个样子。探春曾一句道出本质: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多可怕啊,又是多么真实啊!
成人间顾不得姿态,个个油锅里抢钱,恨不得掐死周围一大片。连儿童的世界也被扯的支离破碎。
第七十一回鸳鸯叹息凤姐说:“还提什么凤丫头、虎丫头,她也可怜见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儿,暗里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做了……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还言三语四,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探春笑道:
“糊涂人多,哪里较量的许多。我倒说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
你看,真话都被探春说尽啦!千金万金的小姐们,有谁了解她们的苦?
世人一说困难,必说钱少;统治者一提问题,必说道德礼法。荣国府两样都是标杆,再没什么可挑剔了吧,却活成冷冰冰的地窖。一切都是为什么?大写的WHY。
这便是曹公向这世界提出的问题。
人们评说三春之悲剧,只关注最终的婚嫁,只归结于贾府倒台的大背景。殊不知无论贾府倒不倒,她们都是巨大的悲剧,这才是红楼梦的深刻所在。#读懂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