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金江涛 见习记者 丁阳光)为全方位展现周口市淮阳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新经验以及取得的新成就,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特别策划“乡村振兴看淮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夯实基础。记者第二站走进淮阳区刘振屯乡,就乡村振兴成就、带贫产业和行业等方面进行深入采访。
淮阳县刘振屯乡位于古城淮阳南部,全乡辖26个行政村,总面积79.1平方公里,耕地87000亩,人口8.1万人。刘振屯乡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土地肥沃。106国道纵穿南北、S324省道横贯东西,南连南洛,西接大广,北通周商;全乡交通可通郑合高铁、沙颍河航道,能实现通江达海,连接全国,良好的农业、产业、生态等基础为全乡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凝聚民心解民忧 上下拧成一股绳
“村干部对咱老百姓是真好,还帮我申请贷款5万元搞养殖,家里的生活比原先好太多了,感谢党和政府……”刘振屯乡王三楼行政村,将近60岁的王思峰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又能重新捡起养殖的手艺,再次找回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王思峰老人接受采访
采访时,正赶上淮阳农信联社的业务经理指导王思峰老人填写助农贷款申请,详细填好后王思峰眉宇间乐开了花,一笔一划将自己的名字签好,并对着一旁帮忙整理资料的村两委成员竖起大拇指,“还要多亏村干部的帮忙,以后又能养猪了”。
“王老汉老伴一直生病十来年了,这两年刚好些能下床活动,他大儿子去世早,一家人经济支柱塌了。我们帮老人申请环卫及护林公益岗,每月有稳定收入,现在又帮忙向农信社申请无息贷款扶持他重新搞养殖,现在王老汉小儿子已经结婚了,生活是越过越好……”王三楼村党支部书记李芹一边对记者介绍,一边忙活着手头村里的大事小情。作为全乡为数不多的女村干部,仔细认真早已成了她的标签。
“我们和老百姓打交道都是以心换心,为群众干实事,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大家就认可你。”李芹表示。村两委积极引导帮扶本村及在外的有志之士返乡创业,通过产业先行带动村里发展。河南金森机械有限公司入驻该村带动就业人数,未来年产值达400—600万元;王三楼村每年种植花生、大蒜2700余亩,成立了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依靠资源优势,王三楼村发展了紫晶葡萄庄园,带动就业10余人……依托本村不断丰富的产业,王三楼村走上了大循环、促发展的富民兴村之路。
如今的王三楼村,已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脱贫示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等荣誉,从一盘散沙到民心凝聚,王三楼村迈上脱贫致富路。
其实,王三楼村只是刘振屯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刘振屯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确保各项工作稳定有序推进。
产业兴旺“凤还巢” 增收步子迈得稳
在刘振屯乡紫荆台村的翔宇板材加工厂里,一件件整洁木质的板材“堆积如山”,车间内叉车来回作业、门外运输车整装待发,这里的板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建材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紫荆台村板材加工产业
采访时,翔宇木业负责人王更介绍,作为村内扶贫产业基地,目前现在已拥有两个厂区,员工300余人,大多是周边村民,引导村民掌握生产加工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王更表示,有了家乡的支持和帮助,板材厂迅速发展,在家里工作,厂里各种困难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比如运输板材所需维修的道路维修及电力供应等,政府推出的政策“红利”也能及时兑现,感觉比在外创业更温暖,家乡恩情就在身边。
“在厂里工作两三年了,每个月工资好几千呢,主要是离家门口比较近,方便照顾家庭。”在翔宇木业工作的村民王大哥对记者笑道。虽是冬天,他的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他顾不得擦,转身投入到工作中,很有干劲。
“我们这里是淮阳的板材工业园区中心,村内人均收入居全区前列。不仅产业兴旺,村子历史也悠久,现存的‘紫荆台’还是淮阳“七台八景”之一。 ‘三人哭活紫荆树’的戏剧,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扶贫车间,紫荆台村党支部书记王培禄对记者说道。
据王培禄介绍,紫荆兄弟团结友爱的故事流传千年,激励着村民同心同德、尊老爱幼、奋发向上。村民都以紫荆花为荣,视其为“团结花”。此外,村两委还鼓励村民返乡创业,为家乡做贡献。同时,通过扶贫车间安置就业精准帮扶,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紫荆台村群众精神文化丰富正听戏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在这方面,刘振屯乡党委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不仅主动亲近、激发浓厚亲情,示范带动、形成雁归效应,同时积极服务、建好创业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营造创业环境,该乡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响应“引凤还巢”,带动效应显现。
刘振屯乡还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土地产出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全乡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传统农业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全乡发展专业种植户3000户,种植各类经济作物2.3万亩,比传统农业可实现亩增收800元左右。
同时,该乡创新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进程,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科学调整全乡作物布局,培育了花生大蒜、蔬菜、速生杨等传统特色种植,实现了全乡经济跨越发展,先后荣获农业部“一乡一品”花生生产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特色示范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乡风文明惠民生,生活富裕绘蓝图
“我今年已经76岁了,原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现在病好了、孩子也努力上进,生活走上正轨后,我主动提出退出了贫困户,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在刘振屯乡大黄行政村,76岁的孟庆灵老人乐开了怀,声如洪钟。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看到全村齐心抗击疫情的感人情景,孟庆灵找到村干部捐款5000元,助力疫情防控。在他看来,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致富颂党恩,幸福日子会越来越好。
76岁的孟庆灵老人主动提出脱贫
据大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张庆祥介绍,目前村里已形成爱心互助、树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村内捐赠人数及金额在全乡都名列前茅。像孟庆灵老人一样为村做贡献的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党员干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价值21余万元。该村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给当地群众创造了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也是刘振屯乡党委、政府乡村文明治理的一角缩影,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美丽乡村墙绘成为“风景线”
“现在听戏过日子,老百姓生活比原先好多了,俺家里也被村评上了‘最美家庭’好婆婆,生活有滋有味……”紫荆台村室的广场,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朱秀知大娘笑着对记者说话,边说边看舞台。此时,台上正有豫剧团下乡唱大戏,周围挤满了全乡十里八村的观众,十分热闹,群众边看边鼓掌,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充裕。
其实,在朱秀知大娘所生活的曹李集村,还有不少好消息在等着大家。2020年1月19日,国家民航局传来消息,同意将刘振屯场址作为推荐场址,周口机场的选址地方正位于刘振屯乡曹李集附近,主要服务于周口市及周边区域的民用航空运输需求以及公务飞行、通航农林作业等通用航空飞行需求。未来,那里将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通向全国各地。
“我们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境内紫荆台、范丹寺、九女冢、买臣遗址等文化古迹繁多,我们计划开发紫荆台等文化遗址建设,深度融入淮阳‘根文化’圈,拓展民俗表演艺术、生态园体验等特色配套服务业……”刘振屯乡党委书记刘宏伟描绘了刘振屯乡未来的发展蓝图。
刘振屯乡党委书记刘宏伟
刘宏伟表示,在全乡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区的同时,将抓住融入周口中心城区建设的机遇期,依托周口机场选址建设、郑合高铁、沙颍河通航等空水陆立体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同时,今后还将建成现代高新农业生产区,形成全乡南部花生大蒜特色种植、中部板材加工产业、北部特色养殖和果蔬生态观光等多条产业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