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成虎与团队复原成功的敦煌壁画上的古乐器。
从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毕业回国后,马成虎开启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播之路。2018年,他与团队共同将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转化为实物,让古老的敦煌艺术在科技和理性的结合下,通过空间转化和虚实转化在观众面前“复活”,给予传统文化以崭新的呈现角度。
精妙壁画在心底扎根
马成虎出生在甘肃兰州,敦煌莫高窟这座中华文化的瑰宝,于他而言更多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意义。从幼时第一次见到莫高窟开始,富丽多彩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彩塑就深深震撼了他,铭刻在马成虎的记忆深处。
从西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马成虎选择了出国留学,他想去更大的世界闯一闯,体验不同的文化。“在英国读书的两年,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也为今后工作带来很多帮助。英国作为创意之都,由创意产业带来的外溢效应,带动了英国的旅游、酒店、餐饮、航运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既成为可持续受益的驱动力,也变成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英国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给留学中的马成虎带来了新的思考:回国后,这些留学成果能否应用到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并转化为有益的、可以指导实践的经验呢?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马成虎说。研究生毕业时,国内对于文化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他,没有丝毫犹豫,马成虎决定回国创业。“留学人员大都学习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既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又满怀报国情怀和愿望。留学的优势在于同时拥有国内成长经历和海外生活体验,这种跨文化的交流经验赋予了我们进行文化创意创新的独特优势——可以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时,第一时间跃进他脑海的,便是位于家乡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崭新角度呈现敦煌音乐
“莫高窟洞窟里有240个洞窟壁画绘有乐舞场面,出现乐器4000余件、乐伎3000余身、不同类型的乐队500余组。”这组数据,马成虎熟稔于心。
如何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回国后深耕文化领域一段时间后,一个想法在马成虎心中渐渐成形:如果能够把莫高窟壁画上的乐器“拿下来”,做成实物,就可以让更多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乐器,从崭新的角度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
敦煌研究院的乐舞专家郑汝中几十年来对壁画上的乐器进行研究,硕果累累。基于郑汝中的研究,马成虎与团队决定复原乐器。并且,复原的乐器不仅外观要与壁画相似,更重要的是得能够用于演奏。
团队走遍了上海、苏州、扬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共找到30余位民族乐器的制作工匠,总共复原制作了两套245件、共97种乐器,包括弹拨、拉弦、吹奏、打击四大类,基本涵盖了壁画上各个种类的乐器。
古乐器的复原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是空间转换。要将乐器从二维空间的壁画“变为”三维空间的实物,马成虎团队能看到的只有壁画上的乐器,却看不出它的内部结构,甚至连线索都无法掌握。“我们在半年时间里不断往返于全国各地的乐器厂之间,不断地与郑汝中先生和制作工匠沟通,确定尺寸、结构、选材等具体工艺,才得以最终实现了乐器的空间转换。”马成虎说。
其次是虚实转换。“壁画不是摄影,它所呈现的内容并不是百分之百真实,这就导致壁画上的乐器与现实乐器不一致。”马成虎说。比如,壁画上既有四弦琵琶,也有六弦琵琶,这些都需要区分。同时,还要确定律制,因为中国古代各种乐器的律制并不一样,但壁画却无法讲述出乐器分别使用的律制。为了能让乐器顺利演奏,马成虎团队最终决定根据如今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来定音。为了尽量展现壁画乐器的精妙绝伦,马成虎与团队在复原乐器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细节。
维也纳奏响中国古韵
2018年9月,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上,第四批敦煌壁画仿制研发乐器得到了第一次公开亮相的机会。100余件乐器齐聚敦煌,声音曼妙,在场观众仿佛步入时空隧道,得闻古韵悠扬。
几个月后,在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上,来自敦煌的音乐在维也纳市政大厅礼堂上空回响,赢得了在场中外观众热烈的掌声。手持琵琶、胡琴、筚篥、箜篌等古乐器的演奏者们,穿越千年丝绸之路,将莫高窟壁画中的东方乐器送到了西方音乐之都维也纳。
“乐器复原之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组建乐队,演奏出悦耳音乐,让古老的文化走到大众身边,这也是对敦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马成虎说,参与复原古乐器,也让团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音乐兴盛繁荣的情景。“比如,单是琵琶就有30多种不同形态,比今天要丰富得多。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的同时,创造更多属于当代的辉煌文化。”
展演时,由于担心古乐曲高和寡,影响传播效果,马成虎与团队并没有刻板地认定敦煌壁画乐器只能演奏敦煌古乐,而是选择展演符合现代人欣赏习惯的乐曲。在他看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不是两者必取其一,而一定是相辅相成。
除此之外,创新性推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要处理好文化与市场的关系。“优质的文化资源要面向市场,融入生活,通过整合运作营销来培养消费社群,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比如,在整个复原制作过程中,我们都秉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充分考虑内部结构、律制、材料等,这样才算做到了乐器复原,而不是乐器复古。让科技赋能于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传播方式。”马成虎肯定地说。(记者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13日 第10 版)
举报/反馈

海外网

6615万获赞 607.7万粉丝
中国形象传播平台,全球华人网上家园。
海外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