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星是珍华堂畲族银雕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在他的记忆里,七八岁的年纪就跟在父亲林仕元身边,充当“劳力”。别的小孩子写完作业后就可以开始玩耍,而他写完作业后就要开始干活了,每天锤揲、錾刻、掐丝......一遍又一遍,结束了,又开始,似乎总也停歇不下来。
畲族银器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在畲银制作中,以福安叶氏一脉的“珍华堂”银雕尤为突出。它是中国传统银雕工艺与畲族文化的融合,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演变而来。珍华堂银楼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元代著名宫廷银匠朱碧山的嫡系传人叶三妹所创立。300多年,6代人,守护着畲族银雕国家级非遗技艺。
林伟星
畲族银雕
约定的采访地点位于福州市南后街内的珍华堂银楼。入了门,馆内触目所及皆是各种银器,有些饶有古意,有些恰如其分的融入当代美学,都有序地陈列在来访者的面前。通往二楼的楼梯处悬挂着珍华堂畲族银雕技艺历代传承人简介,一边走一边看,六代人与银器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此时,林伟星正坐在二楼的茶桌旁,与助理商量关于工厂运营的事宜。2005年,林伟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族工厂上班,2012年被任命为珍华堂的掌门人。相较于传统手艺人擅长造物而拙于宣传,现在二者对于林伟星而言就像是左右手,而他在其间游弋自如,并乐在其中。
与我们寒暄完,林伟星开始介绍畲族银雕。
福安畲族银器及其工艺起源于民间,又深受宫廷文化的影响,既饱含民俗文化中质朴、细腻和吉祥寓意,又蕴含元代正统银雕文化中造型新巧独特,纹饰雕工精美的高雅风格。
林伟星的父亲林仕元是国家级畲族银雕大师,他概括总结出畲银“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和“圆雕、镂空雕、浮雕、平雕”四种工艺。
林伟星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精湛技艺,平时尊称父亲为大师,评价起父亲来,他说,“大师是个传统的男人,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不会轻易说出‘表扬’两个字,不说话和默认就是最大的认可,要不就是批评,这是他的风格。”
林伟星的父亲林仕元
不过,比起潜心钻研畲族传统银雕技艺的父亲,林伟星更喜欢用当代的设计去诠释作品。为此,他毅然出走了16个国家,不断学习、观摩、积累,回来后再慢慢消化,“第一次去感觉他们很高端,等我第三次去的时候感觉我们高端了很多,因为我们在进步。”
在林伟星的掌舵下,珍华堂的银雕艺术作品,包含了新生文化、婚庆文化、寿辰文化、茶器文化、酒器文化等系列作品,甚至延伸至居家和办公空间中的环境装饰艺品。
除此之外,林伟星还编写和制订了福建省第一个民族手工艺类联盟标准《畲族银器联盟标准》,对畲族银饰的传承发展、品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林伟星在畲银的创作,主要在实用银器上,也尝试做些畲银的跨界合作。诸如,和大漆合作,和刺绣合作,和建盏合作......高山流水系列,子非鱼系列,再加上些老庄的自在......在跨界上做了大量的题材后,他觉得“好像有点好玩起来了。”
一千零一夜
二楼是林伟星的会客间,茶桌旁摆着一张工作台。各项工具,各处其位。四周的柜子里陈列的是林仕元和林伟星父子二人的银雕作品,金陵十二钗、子孙桶、银杯、银镯、银盘、银鼎......让人眼花缭乱。
茶桌主人位背后的陈列柜里放在几把二弯流壶嘴银壶,采用锤目纹理打造的宝珠器型,出自林伟星之手,辅形、推料、开口是制作一片打的标准技法,要经过几万锤的敲打才能形成。制作银壶的难点就在上面的锤目纹的落点上,每一个落点需要一样重,才能保证银壶造型圆润,这对工艺的要求很高。
再往下,摆放着银雕版《子孙桶》作品,林伟星以民间姑娘的嫁妆三宝为设计灵感创作了这件作品。作品立体雕刻“鸳鸯戏水”图,浮雕的“囍”字结合如意纹,温润雅致、精致规整,颇受收藏者青睐,获得了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
“到了我这代还是有些变化的。”林伟星接着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定制。当他接触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剧本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很向往通过银器去表达人的一些内心美好的东西。
它们贴近日常生活的使用,却又不仅仅只是为了使用,却自有一种灵动,表达当下的情感,林伟星把它们称为情感的记录者。
几年前,有一个年轻的丈夫过来找林伟星定做戒指准备送给他的妻子。
林伟星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希望我的戒指是金的,但是要镀银。”听到这,林伟星当时就纳闷了,“通常是银镀金,几乎没有金镀银的。”丈夫解释道,“我的妻子跟我在国外打拼多年,吃了很多苦。现在终于回来了,我想送一个戒指给她,但是她很节俭,所以我想骗骗她。我希望外层的银能够在一年之后退掉。”
听完后,林伟星深受感动。他深谙畲族银雕历史与工艺运用,一般来说,保持多久不退,可以根据银的厚度来调节,保证多久银层褪去,这是很难度很高的挑战。但是他更倾向于自己不断琢磨与试验,从而探索出更高的技艺,辅助其表达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
用林伟星的原话说,“艺术是逼出来的。”他在若干次失败后,以科技加上传统技艺的手段,最终将银层镀了上去,并在戒指里埋下了一个二维码,二维码里是一年前丈夫对妻子说的一句音频。
类似的故事版本,林伟星还有很多,他将这个系列命名为“一千零一夜”,把自己的思考和领悟丝丝缕缕地打磨进其中。
有些客人和林伟星做着祖孙三代的生意,第一代结婚时是父亲林仕元做的银饰,子女结婚时是林伟星帮忙做的,孩子出生时的佩戴的银饰也是林伟星打造的。
在幽蓝的火焰中,一方银锭渐渐熔化。而事实上,这一脉的畲银工匠,在蓝焰火光的映衬下,已经捶打了300多年。
凝炼300年的制物思考,在林伟星手中幻化成了融汇进生活的饰物和器皿,那是近身的艺术,明亮而温暖地延续着民族吉祥的信仰。
举报/反馈

文艺通

971获赞 171粉丝
人间烟火气,生活美学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