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龙虾进入中国
1927年,日本在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被观察者称为全面侵华的一次预演,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将原产自南美洲、墨西哥东北部一带的小龙虾引入国内,将其粉碎、撵磨充当牛蛙的饲料。两年后出于不为人知的目的,生物学家执意将小龙虾带入中国,积极展开试养、繁育,自此这个来自远方的舶来品,在中国开启了它的征程,是福、是祸,还是未知数。
小龙虾长6-12公分,呈暗红色,甲壳坚硬、两侧略带黑斑,背部、腹部有一条楔形条纹,辨识度高。研究表明小龙虾的外壳、皮肤颜色越红艳,意味着虾青素含有越高,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越强悍,这也为几十年后称霸欧洲、云南河道埋下了伏笔。
每年的5-9月是小龙虾交配期,这个时期的前半段小龙虾摄食迅猛,像水藻、植物茎叶、有机碎屑都成为了它的觅食对象,食量大、不挑食,生长迅速是它的一大特征。6、7、8三个月份是小龙虾繁殖高峰期,一只成熟的小龙虾一年只能产卵一次,产卵量最高达2000枚,最低只有500枚左右。
繁殖期内的小龙虾性情暴躁,挖穴、打洞频繁,但其实是小龙虾产卵、孵化幼体的需要。像一些土质松软的河堤,常能发现密集的小洞穴,严重时容易引起河堤的凹陷、坍塌。孵化后的幼体只需1-2个月后,可独自觅食,3-5个月就能发育成熟,循环往替又重复母辈的交配、繁殖。而这恰是小龙虾群体快速繁衍、数量急剧增长的关键因素。
2、 小龙虾称霸餐桌之路
与现代小龙虾的所向披靡不同,小龙虾走上餐桌的道路崎岖、坎坷。1960年左右,我国处于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粮食短缺、食物匮乏,这时部分农民把小龙虾烧灼后吞食、果腹,这是第一次小规模的食用,等到粮食生产恢复,小龙虾迅速被丢弃、忘记。真正把小龙虾提到大规模养殖、食用的高度是在1983年后,这一年中科院水产研究所戴爱云率先提出将小龙虾进行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小龙虾产业正式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烹饪小龙虾是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点对于中国厨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像麻辣小龙虾、油焖大虾、蒜蓉小龙虾,一时间小龙虾的N种做法快速推出,瞬时俘获了众多吃货。小龙虾这份美食不局限在中国,比如16世纪瑞典的贵族们,早已摸索出一套新颖的做法,将小龙虾去掉外壳,剥出虾肉,制成肉饼、香肠,别有一番风味。不过对于国人而言,麻辣小龙虾和啤酒永远是最佳搭配,凉爽、麻辣间香气四溢。
小龙虾的火爆,大面积养殖也迅速推进。2013年小龙虾总产量不足5.16万吨,养殖区域集中在湖北、江苏、浙江,鱼米之乡的优势显著,这时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将目光投向了小龙虾。随后直至2016年,经济效益高、易于养殖的小龙虾陆续引进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小龙虾的产量也因此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016年达到了85.23万吨。
这个时期,消费者对小龙虾的热情持续高涨,一盘油焖龙虾可卖到200元,一些高端酒店单单饱餐一顿小龙虾,人均已不低于300元。为此大量资金涌入小龙虾养殖、运输及最后的餐饮等整个产业链条。另外像顺丰、京东、菜鸟物流企业等冷链运输也日趋完善,一些知名美食公司,将龙虾搬到线上,整个消费群体、客户得到进一步释放。2018年小龙虾的产量更是达到163万吨,是2016年的2倍之多。
3、小龙虾的泛滥之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点在小龙虾上尤其突出。2019年小龙虾的总产值达到了4100亿元,也就在同一年,小龙虾进入《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意味着小龙虾将会被当作一种挤压本地物种生存空间、破坏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对待。
其实小龙虾对生态的破坏早已被重视,包括其他国家。2014年欧盟正式下达了对小龙虾销售、放生的禁令。比利时饱受小龙虾的侵害,河床上的小龙虾大量聚集,洞穴随处可见,从浮桥下向河道两侧望去,全是密集、红色艳丽的活动甲壳,霎时壮观。荷兰曾开展逮捕小龙虾的活动,高峰时一周收获了3顿小龙虾,最后被机器粉碎、研磨加工成饲料售卖。
云南受到小龙虾的侵害,比欧洲国家甚至更严重。云南90%的土地属于山地,林木、梯田、水塘众多,小龙虾一旦进入,难以实施机器设备,捕获它们只能依靠人力,效率低下。据统计被小龙虾光顾的梯田,每亩的洞穴数量不下100个,洞穴深度足有1米,即便在能够耕作,农作物的产量也大幅衰减,截止目前小龙虾蛀空的梯田不下5万亩。
云南对小龙虾的治理早在2012年便已开始。红河州、元阳县决定每年购买11万元的农药清除小龙虾,仅仅5个月的时间,大约2000万只小龙虾被消灭;2013年昆明市联合14个县区制定了系统的小龙虾捕杀方案,直至2015年大约消除了10万吨小龙虾,小龙虾疯狂繁殖、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不可否认的是,毒害小虾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所以并未采用,像围网、封堵、拦截的方式,但这种方法无法根治小龙虾。相反,清理了部分小龙虾,存活的小龙虾的生存空间增大,更容易激发它们的繁殖欲望,死灰复燃的节奏将会加快。
但怎么消除物种侵害,似乎未有成功案例。大闸蟹称霸欧洲已有七八十年,至今依靠人工清理;亚洲鲤鱼已侵入美国5大湖数年,稍微大点的就有70/80斤,肥如猪、壮如牛,但也只是捕捞、电击;泛滥澳大利亚多年的长毛兔,最高峰时有100亿只,曾用化学药物毒害,短期内数量的确大幅度降低,但存活下的长毛兔免疫力提升,抗药性增强,又开始了它的高速繁殖。那么称霸云南、广西的小龙虾,如何解决,将是考验专家智慧的一道难题。
原创:老高
举报/反馈

博文聊科学

76.9万获赞 5.6万粉丝
大自然里藏着的科学知识!
科学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