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蔡甸区非遗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1月5日,新年伊始,记者走近蔡甸区文化馆看到,非遗展厅内南湖高龙、贱三爷的故事、索河善书、大集豆盘包子制作技艺、袁氏箍桶技艺等各级非遗项目精彩纷呈;知音展厅里知音遗存、知音人物、知音典籍等内容图文荟萃、意蕴深厚。
站在这里,犹如置身传统文化的海洋。
“伯牙子期传说”是蔡甸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武汉市中法友谊小学是位于“伯牙子期传说”发生地马鞍山下的一所小学。2012年,蔡甸区文体局授予该校“知音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称号,并捐赠了10台古琴。如今这10台古琴成为该校进行知音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孩子们通过学习古琴知道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和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南湖高龙
大集街南湖小学,虽是一所新建的小学,却将“南湖高龙”这个省级非遗项目“舞”得风生水起。
2017年,南湖小学高龙队参与了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孩子们稚嫩的动作和认真的表演让古老的高龙焕发了青春活力。
在2018年武汉市第十二届莲花杯学校艺术节活动中,由南湖高龙改编的传统舞蹈《古郡汉阳》一举获得二等奖。
同年,南湖小学因其在“南湖高龙”校园特色教育上成果显著,接受联合国教科文CLC组织考察调研。
杨氏洪门拳
2020年12月16日,蔡甸区省级非遗项目“杨氏洪门拳”走进大集街东方小学。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启雄带领几位教练展示了杨氏洪门拳的传统套路。英姿勃发、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浓烈兴趣,而且给冬日寂静的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
蔡甸剪纸
侏儒山街横龙小学是蔡甸区“蔡甸剪纸”传承教育学校。该校从2010年开始就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剪纸教学活动。
朱兵华老师是区级非遗项目“蔡甸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学生多次在武汉市艺术校人才比赛中获奖。
除了非遗进校园,蔡甸区文化馆还在加强宣传展示上不断做文章。
让非遗走进花博汇、九真山等各个景区,通过文旅融合,让非遗走到人们身边;将非遗和传统节日结合起来,春节开展民俗活动集中展示、清明进行钟子期祭祀活动、中秋赋诗、元宵猜谜,不仅活跃了节日气氛,又突显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020年是个不同寻常的一年,武汉遭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蔡甸区文化馆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抗疫题材创作,创作了大量的曲艺作品和剪纸作品。
文化遗产日期间,蔡甸区文化馆利用有限的线上资源开展宣传,通过公众号、户外LED屏对蔡甸区的非遗项目进行线上展示。
7月,疫情已可控制,蔡甸区文化馆积极开展“武汉之夏” 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民俗大派对”“戏曲夏令时”等板块进行非遗展示。
省级非遗传承人沈远义讲述的“贱三爷的故事”、五虾闹鲇、地花鼓传统戏曲、索河善书等节目,迅速让疫后蔡甸人们的生活重新丰富起来。
蔡甸区文化馆非遗办公室主任宋艳告诉记者,下一步非遗工作主要为保护传承和宣传两个方面,“因为我们现在的传承人普遍偏向老龄化,老龄化意味着这个项目可能濒危,所以我们要加大脚步,培养传承人。
接下来,蔡甸区将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强传承人培养力度、拓宽非遗宣传广度、增加非遗保护深度,以及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和地方非遗工作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争取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 国家越来越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市民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地方文化,促进更多的人从事、传承这些濒危的地方文化,这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也是我们美好的愿景。”
宋艳说道。
举报/反馈

蔡甸融媒

2.5万获赞 1.3万粉丝
武汉市蔡甸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