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偈子成全六祖慧能得法的因缘
六祖慧能听别人给自己读了神秀所做的“偈语”,知道神秀所做的偈语没有窥破境界。神秀偈强调观心、净心的有为修行功夫,其所追求的“清净佛性”,也是在“时时勤拂拭”之后才有的,是与“染污尘埃”相对的生灭法。
而世间众生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要解决生死轮回的痛苦,修行如果每天只知道持戒、修定以求福报,不知道追求出离生死轮回之苦;如果不能顿悟自心本性,福报怎么能救人出离痛苦呢?
六祖慧能大师
而神秀只是到了门外,进不进得门来还还难说。而六祖慧能听了神秀的偈语以后,首先破除的是对身(菩提本无树)、心(明镜亦非台)的实体性执著(本来无一物),因此相对的“染污尘埃”也非实体、不真实、无可得。
首先,六祖大师偈中的“佛性常清净”是以前两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为前提的,其“清净”是以破除实体执为内涵的,即清净与空、无一物是同一内涵,都有“佛性本空”义。
在舂米的慧能
五祖都是传了什么给六祖
但是此时的六祖并没有大悟、彻悟,还停留在大乘佛法破除二我执的偏空之智,所以偈中所言的“佛性”也是偏于空义,并非有不二的中道佛性义。
因此五祖才单独传法,为什么要单独传呢?因为在众多弟子中,只有惠能窥探到了“门径”,这也是“禅”以心传心的特点,禅的领悟不是用语言来描述的,是自己特有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五祖传法
果不其然,惠能在听闻五祖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所作的偈语,将空有不二的中道佛性统一于自心,自心即万法,万法即自心。
这时的慧能大师的喜悦之情是难以言表的,那种豁然开朗,心与虚空为一体,解脱、自由、自在的空明、悟性如脱缰野马纵横驰骋,突破了身体的桎梏。
于是慧能作下了又一偈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五祖与六祖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自心之体性是为心性,心性破除了实体性,是自性之无性;心性随顺清净因缘而有无量功德之用,是无性之自性。
六祖得法之后,五祖交代他要“善自护念”,即要时时入正观,提持不二中道之清净心,而转化一切杂染,这指的是悟后修行的诀要。
五祖交代六祖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是自利利他的统一。
六祖慧能画像
但要度化众生,还需要假以时日,不断修行而成就后得智,这是五祖交代“不宜速说,佛法难起”的原因之一,也是六祖隐伏十五年之后才出山度化众生的原因之一。
昔日达摩大师刚来汉土,人们对他并不信任,所以传付袈裟作为凭信之物,一代一代传承不断;佛法则是以心传心,都是让弟子自己顿悟心性、明解自心。
自古以来,前佛与后佛之间、前师与后师之间传付的即是对自心、对心性的证悟。因此五祖对六祖说,袈裟是争夺名利的因缘,传到六祖以后就不再往下传了。
佛法难起
五祖给六祖的偈语
三更传法给慧能,众人都不知,五祖知道慧能彻悟了自心本性,就对慧能说:“如果没有如实知见自心,修学佛法就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如果如实知见自心,如实知见本性,就成为大丈夫、天人师、佛。”
五祖对慧能说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什么意思呢?告诉我们说,众生因为听闻佛法等,积集清净无漏的种子;一旦顿悟,即是清净无漏种子成为现行,从而证道成佛,这是从世俗谛、从事佛性上来说。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一切众生非实体,清净无漏种子也非实体,见性、成佛同样也非实体,这是从胜义谛、从理佛性上来说。“无情”,是指没有实体的“有情”,与“无生”是指没有实体的“生”一样,在这里不是指“有情”相对“无情”世界。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没有悟道的凡夫众生需要已经悟道的禅师作为增上缘,已经悟道之后则要自己精进修行不断破除种种无明烦恼,乃至彻证无上菩提,成就大般涅槃,即是自度成佛。
这是六祖悟道以后,五祖连夜送他走时师徒两人渡河时,六祖说的话。也成就了六祖一代祖师的佳话。
【尚思修善学佛 说】以上资料出自于《坛经》。
举报/反馈

尚思修善学佛

60.9万获赞 4.5万粉丝
分享佛教、历史文化,见证佛法。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