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有很多种,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到两三个人的皮包公司都有。我只介绍我呆过的(全球2000-100000员工,年营收20-500亿美金,总部在美国的IT企业中国研发中心研发岗位)公司的职级,其他的外企/职位我觉得应该大同小异。
第一级:
初级工程师(engineer):大学本科/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的2-3年都在这个职位上。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初期。基本上在这个职级你不能独立完成工作,需要更有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公司对你的期望和要求就是按时完成任务,做事踏实认真,仅此而已。
第二级:
资深工程师(senior engineer):工作2-6年的工程师。不要被“senior”这个词蒙蔽了。在外企,“senior”不代表对你技术或成就的认同,仅仅是“混得年头久”的意思而已。绝大部分的工程师处于这个级别,并且会呆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作为senior,你被期望能独立完成任务,有时会指导初级工程师工作,但是你基本不会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第三级:
主任工程师(staff engineer,MTS):工作5-8年,甚至更久的工程师。通常在这个职级,你已开始承担一些独立的项目(可大可小),有几个组员供你驱使。你的日常工作中,慢慢开始不全是技术工作,会有一些沟通协调、项目管理、进度追踪之类的事情。如果你仍然希望保持在技术前沿的敏感(在中国,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那你应该已经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了,所谓的“go-to person”——“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和周瑜,就是孙权的go-to guys.
有的研发外企喜欢称这个级别的工程师为MTS ——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意思没两样,只是更好听一点而已。
这个级别其实是蛮尴尬的。大部分勤奋+天资一般的工程师做若干年以后,都会达到这个级别。但是再往上,就会遇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瓶颈。通常在这个级别上,很多人会考虑转型做管理。但是:
第一,管理岗永远僧多粥少,轮不轮得到你,需要准备、人脉和机会;
第二,工程师的思维模式和管理岗位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你要先想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愿意并且适合做管理(关于工程师转型做管理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另文介绍);
第三,外企的一线经理其实很难做,其中苦楚不足为外人道(同样,以后有机会另文介绍外企一线经理的苦乐经)。
如果你觉得自己适合并且喜欢做管理,就要早做准备,让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体现。
如果你希望继续保持在技术专家的道路上,这条路在中国其实更难走,你要有坚持下去的思想准备,或者早作打算出国。
再往上,你通常就会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做管理,或者继续做技术。正经的欧美公司都会强调同岗同酬,就是相同级别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待遇相同。怎么说呢?这一点外企至少比国企和民企做得好,相同级别上管理岗和技术岗的薪资确实大抵相当。但是在职业发展上,相同级别的管理岗位总是要比技术岗位的责任更大一些,相应的话语权更大一些。外企的潜规则之一就是:技术岗始终是雇员,但管理岗是自己人。
下面分别介绍每一级别上的管理职位和技术职位。每个公司的职位title不同,职责和待遇也不尽相同。我这里说的是我所经历过的几家公司的级别(这几家公司都是差不多的),我相信也是大多数外企研发部门的普遍情况。
第3.5级:
初级经理(section manager/team lead):Section manager 在很多公司和MTS是平级的。套军队里的术语,MTS 相当于专业军士,而section manager相当于军士长或者准尉。section manager多数是个过渡级别,为了让有潜质做经理的工程师慢慢适应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伦理和行事风格而设。有的公司就直接管这个级别叫lead。这个级别一般还是要做技术工作的,但是精力已经逐渐转到项目管理和人事管理上来了。
第四级
经理(manager):外企的中坚力量。大部分外企的成功运作依赖着众多一线经理的不懈努力。不同外企不同职位对经理的定义千差万别,不过共同的一点是经理要直接负责一个项目的成败。经理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
-项目管理:调配资源、分配任务、外部沟通、控制进度、发布成果;
-技术决策:是否/何时/何人/以何种方式解决某个工程问题,技术方案的取舍,工具/流程的改造;
- 人事管理:招聘、团队建设、评级、加薪。
经理就是部队里的连长兼指导员。如果团队里有资深且合得来的MTS/SMTS,经理可以抽身出来专注于做指导员,否则经理就要技术管理一肩挑,不是个好活啊!
资深主任工程师(senior staff engineer/SMTS):MTS的自然延续。国内的技术人员,能走到这个级别还坚持做技术的,已经不多了。SMTS有两种,一种是承担了经理的技术决策(甚至一部分项目管理)职能,类似project manager;另一种是纯粹的技术专家,专门啃硬骨头的。
第五级:
资深经理(senior manager):和senior engineer不太一样,这里的“senior”除了资历老,还往往附加有“管理范围大”或“职责重要”的含义。资深经理常常会管不止一个项目或团队,有其他经理/初级经理向他汇报。做到资深经理这个级别,意味着达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瓶颈,再往上每上一级台阶都越来越辛苦。
首席工程师(principal engineer/PMTS):国内工程师,我见到过最高的技术级别就是PMTS,每个公司一两个,基本就是“大牛”的意思。Principal engineer在国外,经常是一个完整产品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前面说过,在国内做技术,玻璃天花板更低。除了国内和国外在技术起点和信息丰富程度上的差别外,“信任度”和“沟通能力”是两个更大的问题。要成为PMTS,就要有PMTS级别的项目做。国外总部是否信任中国的工程师能承担这个级别的项目,以及中国工程师是否能够完成这个级别项目需要的繁重(跨部门,跨时区,高频度)沟通,是妨碍中国工程师晋升的主要障碍。
在全球,PMTS之上的技术岗位往往还有几级,比如distinguished engineer/architect等等。最高的技术级别一般称为fellow,通常是公司的技术形象代言人,在行业内享有崇高声誉。级别上fellow常与VP是平级的。(在华的)中国人能成为外企的fellow吗?拭目以待。
第六级:
总监(director):总监通常是一个部门/工种的总负责人。比如在我呆过的IC设计公司,硬件/软件研发中国方面的最高职位就是总监。他们下面通常有不止一个项目在运作。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并不了解所有细节的情况下)确保所有这些项目都能顺利交付。在总监这个级别,个人魅力、人际关系和判断力,就要比技术能力来得重要得多了。
从资深经理到总监,是外企管理人员要面临的另一个瓶颈。一般来说,外企中国区的总监位置就那么几个。从外企总部的眼光来看,资深经理还是“当地人”,而总监则已经成了“自己人”。总监们除了个人能力,和总部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很多经理人干了一辈子,职级就停留在资深经理上,这种情况一点都不少见。
第七级:
资深总监(senior director):我呆过的几个外企,无一例外的,中国研发中心的大老板都是资深总监,且都是由美国总部直接外派过来的,且都是在美国受教育,在美国浸淫多年的台湾人。关于外企喜欢用什么样的中国区高管,为什么台湾/香港人成为外企在华高管的主流,以后有机会另文介绍。这个级别以上,就不是我能轻易接触得到的了。
有很多外企在华的最高管理阶层是副总裁(VP),但是请注意,VP这个职级是水分很大的。我目前所在的公司里面,title都叫VP的,内部级别可以差三级。一般来说,中国区老大这个VP的含水量都不小,我觉得其实和senior director没有什么差别。通常他们都不是核心决策层的成员。对销售VP来说,如果中国区业务做得好,可以成为“封疆大吏”,但中国区研发中心的VP,话语权往往是很有限的。而对大多数在职场打拼了半辈子的senior director来说,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就止步于此了。从director 到VP,是只属于少数职场精英们的最后一个升职(升值)瓶颈。
第八级:
副总裁(vice president/VP):前面说过了,外企在中国的VP都水分挺大的。但是在外企总部,VP是所谓“高管”的入门级别。成为VP意味着成为某一项业务/职能的最高负责人。
VP也是分级别的。以外企的惯例,普通的VP只是senior director的自然延续,或者比较小的业务方向/支持性部门的头。Senior VP才是核心业务部门的总负责人。并非所有的senior VP都有资格成为executive VP——EVP才是整个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第九级:
首席执行官/总裁(CEO/President):这个级别就不讨论了。对外企来说,这个位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轮不到中国人坐。
此外,外企中常有General Manager(GM)的职位。但这个职位经常是代表某个业务方向/市场的总负责人和协调人。GM的职级可大可小,从director到EVP都有可能(manager级别的GM我也见过,不过通常只是唬人而已)。成为GM仅仅代表在他所管理的方向上,他具有最高的决定权。
下面介绍台企职等与职称。
以某康为例:
某康内部职位分行政管理、技术职称两条线。
某康标识
行政级别由低至高为线长、组长、课长、副理、经理、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裁、总裁,
技术职称分为技师一级到十二级(内部简称为师1-12)。
管理与技术序列可以重叠,例如一位课长也可以同时有师2、师3的职称。
富士康员工分三个级别:
一是台湾人所谓的'不铨叙',就是普通员工,底薪2000左右,加班费另计。.如果公司订单多要以公司要求加班。加班也是另计。
二是'员级'是工作好的'不铨叙'员工。经过考核合格转为员级,待遇会提升,但底薪也会提升,加班费也会随着底薪的提升而提升。
三是'师级',也就是所谓的工程师,这个级别又分十四等,分别为'师一','师二'师三'......'师十四'是事业群总经理。自然待遇也会因级别和身份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距。但总体会比前面两级人员要好。师一的底薪在2000到3000之间;师二的底薪在3000到3500之间,师三的底薪在3500以上。工资与你得等级是相关的,级别越高,工资也越高。
刚进来的统招大专生为:师一
统招本科生:师二
统招研究生:师三(一般生产单位不招)
一般副线长对应资位:员2~员3
线长对应资位:员3~师1
副组长对应资位:师1~师2
组长对应资位:师2~师4
副课长对应资位:师4~师5
课长对应资位:师5~师6
专理对应资位:师6~师7
资深专理对应资位:师8~师9
副理对应资位:师9~师10
资深副理对应资位::师10~师11
经理对应资位::师11~师12
资深经理对应资位::师12~师13
协理对应资位:师13~师14
资深协理对应资位:师14~师15
副总对应资位::师16~师18
资深副总对应资位:师17~师19
总经理对应资位:师19~师20
下面介绍韩企。
韩企某星,
会长() = 董事长/总裁
常务/理事(/) = 董事
次长() = 大公司部门经理/中小企业副总
部长() = 部门经理(管理多个科的头)
课长() =主管, 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
社长() = 老板,老总(饭店超市老板等也包含)
室长() = 主管,比课长低一级,有的公司没有此岗位
代理() = 一般工作经验3年就自动成为代理,所以是基层员工
社员() = 普通员工,代理也属于社员一级
实习生() = 为转正努力的小白
社长是最常见的头衔, 就像中国的“老板”一样。 有时根据每个公司的情况职位设置会略有不同。
绝大多数员工都会止步于科长一级, 通常想当上科长需要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而如果能当上部长、 次长, 那么一般会被看作是成功人士。这一点和中国一样, 只有少数上班族能成为部门经理, 极少数人能上升到副总裁一级。 更高一级的常务和会长只有2种人, 一种是打工皇帝,另一种就是创业的企业家或富二代。
另外,在韩国成功的标准是年收入1亿韩元,约合55万元人民币
下面介绍日企
1、かいちょう(会长)的含义代表取缔役会长(だいひょうとりしまりやくかいちょう),也就是“董事会会长”相当于“董事长”。从前日本的「会长」基本是原「社长」退居二线后名誉担任,但现在有些公司的「会长」会统领全局,管理公司事务,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他才是公司里真正的no.1。
2. 社长(しゃちょう)表取缔役社长(だいひょうとりしまりやくしゃちょう)」,这里的「代表」是“代表”公司,有一点“法人代表”的意味,比一般的「取缔役」更高,但可以不翻译出来,即“董事会总经理”。一般的日企里,这个职位就是老大啦。
3. 専务(せんむ)通常为「専务取缔役(せん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即“专务董事”,职位比“常务董事”高一些。
4. 常务(じょうむ)通常为「常务取缔役(じょうむとりしまりやく)」,「取缔役」为“董事”,但这个“董事”的级别要高于“执行董事”。「常务」可以译为“常务董事”。
5. 监査役(かんさやく)相当于我们的“监察人”,根据法律,企业里必须有的。
6. 执行役员(しっこうやくいん)「役员」就是我们常说的“董事”的总称,「执行役员」即“执行董事”。这里开始再往下都是董事会的成员,进入企业管理高层了。
7. 本部长(ほんぶちょう)「本部」是一个较「部」更高的机构,通常管理一个区域或管理几个「部」,「本部长」的职位要比「部长」更高。
8. 部长(ぶちょう)「部长」也是日企中十分常见的职务。「部」管理若干个「课」,仅次于董事会。「部长」的部下是「课长」,是一种较高的管理职务。管理企业中重要部门的「部长」有时候也会兼任董事。
9. 次长(じちょう)「次长」是一个部门的副职管理者,如「営业部次长」或「大阪支店次长」等,一般辅佐或代理「部长」职务,有些企业用于职位不足而设,因此,不少新兴企业中已经不再设「次长」一职。
10. 课长(かちょう)「课长」是日企里很常见的一个职务,一般的企业里都有「课」这个单位,比如「営业课」、「総务课」等,如果企业里有「系(かかり)」这个业务单位,则设在「课」之下。「课长」负责管理监督职员工作,是一般职员的直接领导,和职员最为亲近,描写「课长」的故事也最多。
11. 系长(かかりちょう)这个职务不多见,但还是说说吧。一般企业里最小的一个业务单位称为「系(かかり)」,「系长」就是这个业务单位的管理职务。
12. 主任(しゅにん)日语里的「主任」和汉语的“主任”意义相差巨大。在我们中国,单位的“主任”是部门领导,如果是政府机关,“主任”一职即最高领导,如发改委主任、教委主任等。而在日企不然,他们这个「主任」是非管理职务,在一般采取“年功序列”的企业里,一个员工在工作5至10年后就可升至主任」,这个职务仅比普通职员高一点点。
13. 社员(しゃい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职员啦,可以说是每个公司的最底层,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会升职
举报/反馈

小梨子同学嘻哈记

859获赞 196粉丝
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