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小绿得知武汉长江大保护两岸造林绿化已完美收官。
▎青山长江大桥武惠堤造林现场 何小白 摄
历时两年,武汉人在总长360公里的长江和汉江“两江四岸”,累计植树180万株、造林面积2万亩。
长江和汉江武汉段岸线已经应绿尽绿,形成了贯通的生态绿廊。
▎青山长江大桥武惠堤正在施工 何小白 摄
12月中旬,武汉各城区都在抢抓冬季黄金植树季,如火如荼地植树造林,小绿前往青山区和黄陂区的植树造林现场,进行了探访。
青山区今年的造林任务,在青山长江大桥以东,武惠堤沿线,共1690亩。
12月16日,小绿在青山区其中一个造林地块看到,两台挖机正在整地,不少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挖穴种树。该区城建局工作人员何帅告诉小绿,此次造林主要分为6个地块,同步施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名工人在现场植树。
▎青山长江大桥武惠堤造林现场 何小白 摄
在长江对岸,黄陂区植树造林也在以每天至少200亩的速度推进。
作为全市造林任务最重的城区,黄陂区沿武湖段,共有5976亩造林任务,其中今年3004亩。
“完成后,左岸大道从新河桥至新洲界,共11.6公里,将不留死角,成为一条真正的绿色廊道。”该区施工现场负责人罗建憧憬道。
▎黄陂武湖堤壮观树阵 何小白 摄
长江两岸造林是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武汉市涉及的城区(功能区)共有黄陂、新洲、洪山、青山等7个。
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陈双田告诉小绿,为了形成闭环的沿江生态廊道,武汉市自我加压,在湖北省下达1.52万亩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将汉江两岸和江岸区江滩(朱家河至新河口段),同步纳入造林范围,使长江大保护实际造林任务,增加至2万亩。
▎黄陂武湖堤段已应绿尽绿 何小白 摄
长江和汉江两江四岸岸线总长度共为360公里,2万亩造林任务完成后,不仅消除了“两江四岸”裸露的秃斑,还与中心城区已建成的江滩公园无缝连接,使“两江四岸”形成全景式绿廊。
种树不易,保证高成活率也不容易。
为了保证种下去的树苗达到95%的存活率,武汉各城区在长江、汉边边种植的都是易存活的乡土树种。何帅介绍,青山区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种植的是池杉、旱柳、中山杉等耐湿树种,地势较高的地方则种植栾树、樟树、乌桕等色叶树种。
“为了保证树木在汛期也能存活,我们划出了今年夏季汛期最高的水位线,在水位线以内全部种植耐湿树种。”他说。
▎黄陂武湖堤壮观树阵 何小白 摄
何帅指着紧挨武惠堤的一片原有的防浪林说:“你看那些大树旁边的小树,树叶红褐色,就是我们今春插空种下的池杉。虽然经过了夏季的汛期,但基本都活了下来。”
▎青山区今春种苗已初具规模 何小白 摄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树苗种下去以后,养护就会立即跟上,包括春季的抹芽、夏季暴雨后的扶正、培土,秋冬刷白、打防风支撑、浇定根水,日常的病虫害防治等。后期还将成立养护专班,精心养护。“必须保证存活率达95%以上。”
12月18日,一场特别的植树活动——“蚂蚁森林武汉希望林”义务植树,在长江两岸植树造林现场黄陂区武湖段举行。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志愿者和市民代表共100多人,合力种下300多棵池杉树苗。
▎12月18日,“蚂蚁森林武汉希望林”义务植树活动
今年春天,全国上下齐心支持武汉抗击疫情,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共同发起首届“互联网植树节”公益活动,4000万爱心网友通过低碳生活汇集绿色能量,累计给武汉希望林“浇水”6139吨,为这座英雄的城市祈福加油。而这场植树活动,就是将这些“绿色能量值”所对应的树栽植,将网上的绿色行动变为现实。
▎武汉市民魏文芳和儿子在长江边种下一棵树 张珺 摄
在植树现场,武汉市民魏文芳告诉小绿,她和孩子约定每年都要一起种棵树。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这个家庭已坚持了20年,就算在武汉最艰难的2020年也没有间断。
魏文芳说:“今年虽然遗憾地错过了一个春天,但在亲友的帮助下,我和儿子通过手机合种,还是完成了每年种一棵树的习惯。今天能在长江边种下一棵真树,内心非常激动。”无独有偶,去年3月,在洪山区武金堤沿线,百余人义务栽植池杉林。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武汉的义务植树活动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植树尽责的方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长江大保护两岸植树造林,不仅是专业部门的事情,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开车沿着青山区武惠堤行驶,发现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排列着树阵。
站在堤岸上远眺4号地块,只见林、水、草错落相依。等到来年春天枝舒叶展,水碧草青,一定是一幅和谐的自然美景。
▎青山长江大桥武惠堤造林现场 何小白 摄
“这里的一部分水塘已经形成了湿地景观,我们便将其完整保留了。”何帅指着远处的水塘说,“虽说应绿尽绿,但也要尊重自然,不仅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有时还要宜水则水,宜湿则湿。”
▎黄陂武湖堤植树造林 何小白 摄
从2019年开始一直负责黄陂区造林现场,看着这里变化巨大,罗建感触良多。他说,觉得自己的工作最有意义的时候,是市民经过时会惊讶地说:“这里变美了。”
▎青山区造林遵循“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原则 何小白 摄
罗建告诉小绿,这里不仅是防护林,也是城市的生态氧吧,全线都可供市民进入。今春新河桥旁边的一个地块,播撒了100亩左右的野花组合,十分壮观。夏季盛花期时,几乎每天都有数十辆车从市区开来游玩。
▎黄陂区造林为未来规划“留白” 何小白 摄
“我们目前以生态修复为主,但后期也可建成类似江滩的景观。”罗建展望:“你看,这些园路,还有左岸大道旁的那些小块空地,是我们特意的‘留白’,就是供以后增加市民健身、游玩设施的。”
陈双田展也望道,现在树刚种下,效果还没出来,经过几年养护和自然生长,届时会形成长江森林的效果。
“从堤岸望过去,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将会是一幅幅美好的画卷。”
来源 | 武汉绿化
编辑 | 宋涛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