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各国所研发出来的坦克也无不以适应战争为目的,而这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另类的,比如说英国的TOG系列重型坦克。倒不是说英国所研制的坦克有多落后,二战期间,大部分英制坦克的设计理念,以及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区分方式还是符合现实的。但TOG坦克着实拉低了整个英国坦克的高度和颜值,还好它在竞争中败于了丘吉尔坦克,并没有量产。
难以根除的堑壕战思想,才造就了英国坦克
单从外形上来看,TOG系列坦克实在会让人误以为它是一战时期的产物,但它确实是为了二战所准备的。受固有思想的影响,英国的坦克研发人员还是战争的重心放在了工事上,也就是堑壕战。这一点在英国的步兵坦克上体现得格外明显,比如它们又长又高的履带,而“丘吉尔”坦克最初的设计在两侧均有舷炮。到不能赖英国的研发人员思想落后,一战坦克的固有印象影响的又不只这一家,当然其中固执己见的成分也占了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本对重型坦克并不是很感兴趣,主要精力也放在了步兵坦克的上面。这里再解释一下,重型坦克不等于步兵坦克,步兵坦克的区分方式是以装甲、支援火力和较慢的移动速度来决定的,并没有重量要求。在二战开始之前,英军最重、防御最好的坦克是A12型,即玛蒂尔达II坦克,但它也只有26吨。虽然在战争初期这辆坦克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坦克外形越来越大,装甲火力越来越强在二战前后是一个定律,玛蒂尔达明显太小了。外加受苏联和法国的影响,英国军方急需一款起码在体型上合格的重型坦克。
在此需求下,TOG坦克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先来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TOG”指的就是“The Old Gang”,意思可以翻译成“老帮派”,其中的原因很直白,就是因为负责这辆坦克的研发人员都上了年纪,这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这辆坦克的一战风味这么强烈。早期的设计借鉴了玛蒂尔达坦克,但只停留在了图纸阶段,规格有两种。其长度为6.10米和7.62米,重量32.5吨和40吨,车体装甲76mm和102mm两种。这辆车被命名为TOG 300 G,因没有达到英军的要求,最终被放弃。
如同移动堡垒一般的TOG坦克
TOG 300G的设计失败之后,新型TOG坦克的设计就被提上了日程,这一回,老设计师们决定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本领。凭借记忆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领悟,他们总结出了堑壕战依旧会是接下来战争的主要形式。因此坦克一定要长,履带一定要高,以便能很轻易地翻越战壕。在火力方面一定要配备齐全,除了要有对付步兵的机枪和对付工事的榴弹炮外,还有拥有超强的反坦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老设计师在准备安装这么多武器的同时,竟然成功避开了多炮塔设计的雷区。
而后所诞生的就是TOG1坦克,和TOG 300G 不同,这一回诞生了原型车。TOG1重型坦克全重超过了80吨,这个重量叫它超重型坦克也不为过了。前装甲最大厚度降低到了62mm,这也是重量和动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而它的最快的移动速度仅能达到每小时14公里左右。武器系统设计的很全面,车体前部安装了一门75mm榴弹炮,炮塔上的武器是QF2磅炮和同轴机枪,另外在车体两侧也各有一门2磅炮和机枪,可谓火力强悍。当然如此复杂的武器系统带来的弊端一样不小,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了它那多达8人的车组成员上,同时车体抗性低到也白瞎了80多吨的重量。
就二战的实际情况来看,这辆坦克的设计无疑是失败的,而且在苏德坦克的对比之下,TOG1身为一辆二战坦克,已经是失败到了一定境界。1940年这辆这原型车完成,但因油电混合的动力系统出了问题,直到1943年的时候这辆车才进行了测试。同时期几乎拥有相同能力的“丘吉尔”坦克已经成型,两者的对比效果就不用多说了,英国人自然也清楚这一点,TOG1被果断放弃了,唯一的那辆原型车也被回收再利用了。顺便一提,不要看TOG1设计的很失败,但它的总设计师确是一个很有名的人,即是“威廉·阿什比·特里顿”爵士。它正是一战时马克1型坦克(那个菱形坦克)的设计者,由此可见,失败往往和时代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成功装备上了17磅反坦克炮的TOG2坦克
虽然设计得很失败,但这一系列坦克的故事并没有终结在TOG1的身上,这还多亏了17磅反坦克炮。这门炮是二战中英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别看口径仅有76mm,可穿透力足以对付虎式或豹式坦克。但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这门炮的倍径和炮尾都很长,以至于很难被安装进英军现有的坦克中。直到战争结束,真正意义上17磅装进去的仅有百夫长坦克和产量较低的挑战者,其余包括引火虫在内的不是对车体牺牲大就是将17磅炮进行了弱化。而在这期间还有一辆车装下了17磅炮,这就是TOG2型坦克。
在英国人为17磅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注意到了隔壁的TOG坦克,毕竟车体那么大,对炮塔座圈的扩充空间也是充足的。而TOG坦克的研发人员可能也在想,怎么让自己的坦克看起来不那么像一战坦克,而17磅炮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言归正传,之后诞生的就是TOG2型坦克,在车体的外形上几乎完全继承了前代的设计,不过武器仅剩了一门17磅炮以及两挺机枪,也不知道它的战场定位到底是什么?和前代车一样在1943年进行了测试,一样没有被量产,倒是原型车留了下来。
TOG2坦克全重81吨,车体装甲并没有变化,新炮塔提升到了114mm,移动速度依旧是每小时14公里,而且还是理论值。武器方面就不用多说了,这也是它身上唯一的优点。两侧的舷武器都被取消,但还是留下了可供乘员进出的舱门,车组成员的数量也缩减到了六个人。另外,这辆车在依旧使用油电混合动力的同时更换了悬挂系统,TOG1采用的是板簧式,而TOG2采用的则是扭力杆悬挂。综上所述,这一型号的TOG坦克确实要比前代强出了不少。
结语
1943年的测试表明,TOG2坦克除了速度慢点以外还是可行的,甚至有望成为“丘吉尔”坦克的竞争者,毕竟在反坦克火力上达到了碾压的状态。不过英国军方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同时也放弃了整个TOG系列坦克,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算之后还推出过缩短版的TOG2计划,也没能挽回这种局面。
参考文献《Great Britain's Heavy Tanks》、《British Tanks 1915-1945》、《The Great Tank Scandal: British Armou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