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恐怕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像海底捞这样,把“优质服务”的品牌印象,深深地烙印在广大消费者的心里。
作为消费者,我有时候也在想:海底捞的服务为什么总能给顾客带来惊喜?在极其辛苦、枯燥的餐饮服务岗位,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可以传递给顾客那么真诚的快乐?
企业管理类的书籍、课程,往往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谈管理。而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以一名基层员工的视角,记录他在海底捞的所见、所得。作者李顺军2007年大学毕业,半年后在北京入职海底捞,凭着自己的努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从服务员、迎宾等基层岗位,到店长助理、领班、大区经理助理、后厨厨师长,最后成为了海底捞的代理店长……
除了作者的观察、学习和思考,我们也能在本书看到海底捞基层员工的情绪、心理,能看到海底捞的管理尝试,能看到只是去吃火锅绝对看不到的真实的海底捞。
海底捞的良性生态:员工的热情从何而来?
作者刚进海底捞参加培训时,心理非常不平衡,几度想要离开:自己是大学生,却要从事端盘子的工作,自己的书不是白念了吗?自己和那些没读过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在培训过程中,一件事让作者备受鼓舞——培训老师奖励了他一双袜子,因为他顺手扔掉了教室门口的空瓶子。
后来作者还收到过很多奖励:苹果、香皂、鞋子、iPod……大多数时候奖品都是很生活化的小物件,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奖励和鼓励是工作的极大动力,尤其是我们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没有鼓励就像人没有魂一样,大家干起工作来就会没有劲儿。”
奖励这件事的意义,远大于奖励品本身的价值。员工在得到奖励的同时会明白,自己时刻被关注着,自己的认真工作一定会得到正向的回报。员工们自然而然地,也将这些被关注所得到的喜悦和温情,在工作中传递给了同事、客人。
这细节处的奖励,也让员工打从心底认同并相信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的企业文化。优秀能够被看到、努力就会有回报,清晰公正的晋升通道……对于打工人来说,一份充满希望的工作足以令人干劲十足。
核心竞争力:最有活力的员工、不断创新的服务
可以说,海底捞重新定义了餐饮业里的“服务”,排队等位时的小零食、美甲、擦鞋,就餐时的眼镜布、手机袋、橡皮筋……这些后来被无数餐饮企业模仿的服务细节,几乎都是海底捞首创。
服务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服务细节也极为容易被模仿、被学习。曾有餐厅为了学习海底捞的精髓,派了包括经理在内的好多员工去参加面试,得到岗前培训,以及在海底捞实地工作的机会。
在同行的不懈努力追赶下,海底捞靠什么,让自己的服务一直保持领先呢?
海底捞的员工,可以随时就管理或服务提交自己的想法和点子;海底捞鼓励员工创新,作者任职大区经理助理时,曾负责员工创新方案的收集工作:
对待员工提交创新方案这件事,公司可以用小心翼翼来形容。回复员工的话语方式,袁哥都会给予详细要求,唯恐伤害了员工提交创新方案的积极性。
在这种鼓励的氛围下,有了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恩碧架、包丹袋(海底捞员工蒋恩碧、包丹“发明”的简易厨具和塑料手机袋);有了为给客户带来惊喜,而随身带着橡皮筋、扑克牌等道具,寻找合适时机给客人表演魔术的优秀员工。
能调动、珍视员工的创造性活力,是企业保持年轻的秘诀。
管理层选拔制度
海底捞一个门店就有几十名员工,多的上百。在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里,要保证服务细节到位,让员工状态良好,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海底捞,不看学历高低,所有管理人员都是从最基层做起。在具备一切条件之后,员工想要升职,需要通过相应的升迁考。而海底捞的店长,则需要在一个店内的每个岗位都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才行。此外,如果管理人员想要升职,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接班人通过考核可以上任,原来的管理人员才可以去到新的岗位。
海底捞有的管理层选拔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管理人员对整个店面各处工作的熟悉和了解,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优秀工作习惯的传承。
或许从一家小店亲力亲为做起来的创始人张勇,更能深刻体会基层工作实践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制度,才有了领导为新员工送泡脚水的关怀举动;才有了逢年过节问候员工家人的暖心行为;才有了员工离职,也照发奖金的仁义之举。
如果你准备进入职场,或已经身在职场,《海底捞店长日记》可以让你重新思考、自省、成长。
如果你是老板或职场管理层,那么你可以在《海底捞店长日记》看到最真实的海底捞,从中得到启发。
【好玩的,好看的,有深度,不内涵,欢迎关注@句读说】
文:若小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阅读参考,如有涉及到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举报/反馈

句读说

5262获赞 321粉丝
电影、文学、读书、看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