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虽然月壤“不争气”,但咱“走哪种哪”的传统技能还是不能丢,只有时刻操练着,才能将“种花家”的本领发扬光大。
这不,近日,远在非洲南苏丹的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就在非洲南苏丹的营区开辟了块“开心农场”——维和我们是专业的,种菜我们也是认真的。
看视频,感受下维和官兵种菜的快乐。
据央广军事12月23日报道,远在非洲的南苏丹常年高温,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高可达50℃,12月下旬这里已经进入旱季。
驻扎在联合国瓦乌超级营地的中国第11批维和工兵分队,为了解决官兵饮食单一、蔬菜缺乏的问题,决定立足现有条件,利用营区闲置土地,开辟起“开心农场”,丰富菜篮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官兵们从除草开始,一点一点向目标迈进。
连抡个锄头都是帅气的样子:
非洲日晒强烈,遮阳网也得支棱起来:
还得立个小牌牌,做好蔬菜分类:
黄塑料盆里装的,不仅是浇灌土壤的水,也是让菜发芽的希望。
维和工兵分队战士何立峰自豪地表示,在“开心农场”种下的菜,最终都会摆到他们的餐桌上,不仅解决了饮食单一的问题,也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都会努力把菜地种好,大家对此也充满了期待。”何立峰说道。
其实,在非洲种菜,对我国维和官兵来说,早已“技能加满”了。
今年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刚果(金)各国维和部队的果蔬类食品无法满足原有配送需求。
于是,我国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官兵们,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地,把每块菜地负责到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官兵口味确定蔬菜种植类别。
恰逢雨季,当地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大大缩短了植物的生长周期,仅仅一个月,官兵们种的菜就被端上了餐桌。
西非马里的沙漠中也有这样一抹绿色。
2016年5月,中国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营区遭恐怖袭击,维和战士申亮亮牺牲。为了应对安全局势,战士们整体搬迁到新营地,在一片黄土上重建家园。
要知道,当地年平均气温37℃以上,联合国每天只有下午5点会供应15分钟循环水。为此,官兵们开动脑筋,为了给植被补充水分,他们重新铺设水管,用废弃搅拌罐充当储水罐回收并循环利用污水
此外,他们还在板房四周的防爆沙箱中,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而种子,是他们出国执行任务前专门采购的。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维和官兵们节约用水,种树种菜,浇灌出了一片绿色。
据@央广军事 今年4月报道,当地的环境官看到后专门带人来学习,他感叹:“在同一片土地上,你们既拥有了森林,也拥有了食物。”
虽然月壤不能种菜的消息让大家备受打击,但看到维和官兵在非洲克服环境困难勇于开垦的画面,网友们再次受到了鼓舞。
版权声明
本文系用户独家授权发布风闻社区的稿件,转载请联系观察者网。
举报/反馈

观察者网

1.6亿获赞 413.4万粉丝
独立而负责任,从这里读懂世界
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