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当属《新闻联播》了,从1978年1月1日起至今已经有42年的历史,最开始只是每天19:00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但从1981年4月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也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从此奠定了《新闻联播》的重要地位。
说起《新闻联播》,就不得不提《新闻联播》主持人了,《新闻联播》的历任主持人有李娟、赵忠祥、邢质斌、刘佳、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张政、杨柳、计渝、李修平、王宁、贺红梅、薛飞、杜宪、吕大渝、李梓萌、康辉、海霞、欧阳夏丹、郎永淳、郭志坚、刚强、潘涛。
《新闻联播》从1978年1月1日开播至今,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主持人也是换了一届又一届,按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代:
第一代主持人:李娟、赵忠祥、邢质斌、刘佳。
新闻联播第一位女播音员是李娟,第一位男播音员是赵忠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端庄大方、正襟危坐、成熟稳重。
第二代主持人: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李修平。
他们最显著特点是声音极具特色和辨识度,罗京被誉为“国嗓”,李修平被誉为“国脸”,他们很低调,很少在《新闻联播》节目外亮相。
第三代主持人:李梓萌、康辉、海霞。
他们是《新闻联播》在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最显著特点是年轻有活力,同时也让新闻类节目变得更有活力。
第四代主持人:欧阳夏丹、郭志坚、刚强、郎永淳、潘涛。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更有亲和力、语速也更快,比如郎永淳非常喜欢玩微博,他可能是新闻联播主播中实名玩微博的特例。再就是他们在播报新闻时语速明显增快,据悉,《新闻联播》在1960年代的语速是160—180字/分钟,1980年代是220—240字/分钟,1990年代以后是280字/分钟,现在则达到了310字/分钟。
总之《新闻联播》可以说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节目播报了这么多年,一些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主持人在播报的全过程中,从来都是声情并茂、清晰流利、有条有理的,也从来没出现过打结或念错的情况,他们严谨高超的播报能力,让人们忍不住地打心底佩服。
并且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他们似乎从来没有低头念过稿,全程都是平视前方,就像在用眼神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互动一样,只有在节目的开头和结尾,才看到他们收拾文件的动作,除此之外,他们始终都是正襟危坐。
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把所有的新闻稿件都背下来了?
其实啊,要求主持人每天把新闻稿件都背诵下来是不太现实的,不可否认每位主持人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素养都特别高超,但也顶不住每天如此大量的记忆和背诵,并且还是面对着全国的观众现场播报,这种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纯粹是靠背诵来播报,这不仅会给主持人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出错的概率,从而降低播报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一旦出错,损害的就是国家的形象,这种风险和责任,谁敢承担?
所以啊,主持人们纯粹靠背诵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方法,具体是什么方法了?
第一,提前对稿件的熟知
能担任央视主持人的,必定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硬角,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他们强大高超的文学素养、专业能力、记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是常人远无法比拟的,甚至于有些人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比如我们比较熟知的一些新闻联播支持人,邢质斌、王宁、康辉、李瑞英等都是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系,他们在学校都是一等一的学霸,北京广播学院简称“北广”,可以说是新闻主持届的黄埔军校。
我们在电视里可以看到,在主持人面前有一张大桌子,他们当日要播报的稿件,都是放在这张桌子上面的,虽然他们直播时不低头看稿件,但在插播新闻的空隙时间,镜头没对着他们时,他们都是有时间看稿件的。
并且在进行每天的节目播报之前,他们肯定早就对稿件的内容熟记于心,便于播报时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原始的方法。
第二,可上下滚动的屏幕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主持人播报新闻的时候,摄像机镜头只会给上半身,并且看不到主持人的手和桌面。
这是因为在主持人的正前方,有一块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着主持人要播报的内容,主持人播报新闻时,只需要照着念就行了。
而主持人的手之所以看不见,就是因为他的手拿着鼠标,控制着屏幕的滚动和翻页,主持人播报新闻的时候,眼睛盯着正前方屏幕上的内容,然后用鼠标滚轮去控制内容,方便浏览。
就像我们平时浏览网页一样,到最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主持人始终面对镜头播报内容的画面了,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在脱稿演讲。
有时候,主持人为了防止观众看出他们是在看前方的屏幕,会通过眨眼或者其他面部表情来避免,展现给观众的都是声情并茂的,不知道的一般都看不出来。
第三,专业提词器的加持
提词器堪称即兴演说中的神器,我们看多主持人、尤其是新闻类主持人在荧幕里面精准表达、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其实都是借助了提词器的功能,因为新闻类主持人和娱乐类主持人不一样。
新闻类支持人特别讲究准确性和严谨性,一般是不允许出错的,临场表达和发挥的空间有限,观众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也很高,出错了很难糊弄过去。
而娱乐类主持人就不一样了,他本身讲究的就是趣味性和娱乐性,主持人自主发挥和临场发挥的空间很大,观众对他们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即便出错,他们也能不留痕迹地圆过去,有时观众们也一笑而过,权当娱乐了。
所以说新闻类主持人在播报节目时,基本上都借助了提词器的功能,新闻联播主持人也不例外,诚然新闻联播主持人都是演说届的顶尖高手,专业功底都尤为深厚,但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每次都不出错,为了降低这种风险,甚至于把这种风险降为零,提词器必须得用上。
据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每念错一个字,或者说出现一次口误,都是要罚扣工资的,并且数额还不小,情况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处分或失业的风险。
那么,提词器是怎么工作的呢?
提词器是通过一个高亮度的显示器显示台词内容,并将显示器件上的台词内容反射到摄像机镜头前一块呈45度角的专用镀膜玻璃上,再把台词反射出来,让演讲者能看到。
最后达成的效果是,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平视摄像机。演讲者、提词器、摄像机、三角架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产生了演讲者始终面向观众的镜头感,就像是和观众有眼神交流一样,提高了演讲的质量和准确性。
《新闻联播》主持人正是借助了提词器的功能,语速才从160字/分上升到310字/分,并且全程不低头看稿,最后精准无误的播报完内容。
老话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还是有纰漏的,有时候即便是我们见到的,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有知情人士告知或者亲自打探后才能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