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见习记者 郭怡琳 北京报道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我国癌症负担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增加,癌症防控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我国癌症发病率约占全球发病率的22.4%,癌症死亡约占全球癌症死亡的27.7%。
12月11日-13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肿瘤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暨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对《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报告显示,自2011年起,国家癌症中心牵头逐步推进全国癌症防控网络建设。截止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成立23个省级癌症中心,并建成以省癌症中心为枢纽,国家、省、市、县、乡的五级管理流程。
依托五级管理流程,国家癌症中心牵头落实全国肿瘤登记工作。赫捷介绍:“我国已建立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2020年肿瘤登记工作区县达到1152个,覆盖人口达5.9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2.7%,较上一年度增加1.4亿覆盖人口。今年各级参与肿瘤登记的机构达到49102家,实现了全国各省肿瘤登记工作全覆盖。这意味着,我们针对国家肿瘤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高质量、准确、权威的参考数据。”
而这一成果的实现与我国癌症系统7大防控平台建设到位密不可分。报告指出,在中国癌症医疗诊治体系建设上,以国家癌症中心为核心,加上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以及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大数据平台,共七大中心平台建设到位。
赫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以国家癌症中心为龙头,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以省级癌症中心(肿瘤医院)为核心单位,构建‘7个平台体系’,探索提升全方位全周期的癌症防治平台。他们的职能包括,协助制定全国癌症防治规划,拟定肿瘤防治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承担适宜有效的癌症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健康科普,开展与癌症相关科学研究、承担肿瘤资源平台建设任务等。”
以2020年全国肿瘤登记监测点上报数据为例,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92.9万例,发病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发病前五位的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我国每年癌症死亡约233.8万例,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排名前五位的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这些数据为下一阶段的癌症防控和诊疗工作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国家癌症中心的职能还包括推动肿瘤新药的研发能力。近年来,我国以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为起点,近十年间国内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对此,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远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医生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往往最了解患者对药物的细节感受。基于这点,国家肿瘤临床实验中心已开展各种临床研究2500余项,牵头注册临床试验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有126种抗肿瘤新药在中国成功上市。其中,牵头完成吡咯替尼Ⅰ-Ⅲ期临床研究,HER+2完全乳腺癌二线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泛惠及中国及全球肿瘤患者。”
此外,国家癌症中心也在积极推动我国肿瘤领域的科教研工作。首本中国人自主编辑的肿瘤国际学术期刊——国家癌症中心主编的《JNCC》杂志正式创刊。对此,赫捷说:“《JNCC》旨在打造影响因子大于10.0的学术平台,扩大中国专家的学术影响力,提升我国在肿瘤学界的国际话语权。”
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称:“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专门制定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国家癌症中心将继续高质量地推进肿瘤登记工作,协助各省省级肿瘤登记年报发布,落实全国人群肿瘤登记扩点、扩面,探索和推进区域性癌症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肿瘤单病种质控工作,积极提升基层癌症早诊早治服务的可及性,统筹实现全国癌症防控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举报/反馈

华夏时报

345万获赞 44万粉丝
【人道、公益、民生】
华夏时报社,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