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否知道这一则消息:英国国会发布撒切尔夫人逝世消息的时候,有无数人走上街头为之狂欢呐喊!
按理说前首相的离世,不是应该举国哀悼吗?再怎么样也不至于举国狂欢?这似乎就显得十分荒诞无稽!
撒切尔夫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是西方政党的第一位女性领导人,英国二十世纪连续赢得三次大选,并且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著名的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贝克特更是把她列在了二十世纪20位最佳首相的榜首。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市,她的父亲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的严格,做任何事情要求力争第一。
甚至于无论坐在什么地方,都要求女儿坐在第一排,就连乘坐公交汽车的时候也是一样。
虽然说父亲的要求有点无理,但还是有必要的,父亲经常带着小玛格丽特出门听大学讲座,图书馆看书,一直陪同着女儿埋头于晦涩难懂的书本内。
1942年,玛格丽特刚满18岁,不负众望顺利地考入了牛津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但是此时的她对于政治非常热爱,就像她自己说的:“政治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
牛津大学对于玛格丽特的影响有很多个方面,比如说英国的首相有25位是出自于牛津大学。
玛格丽特在就读期间就加入了保守党协会,并且很迅速地成为了协会主席,期间认识了很多在政治道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就职于一家化妆品公司,稳定的工作生活并没有打磨掉玛格丽特对政治的憧憬。
她把能够利用的业余时间全部都花在了攻读法学,并且把工作获得的金钱毫不吝啬的投入到了政治活动中去了。
玛格丽特经常在周末乘车到伦敦去参加保守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她一直在等待一个展露锋芒的机会,并且为此做足了准备。
1951年,玛格丽特顺利地成为了最年轻的保守党女性议员候选人,事业如期而至,爱情也来得不早不晚。
这一年玛格丽特和保守党成员丹尼士·撒切尔·戴卓尔结婚,从此以后玛格丽特的人生挂上了撒切尔这个享誉世界的姓名。
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丈夫的支持,丹尼士是一个有钱有势的钻石王老五,丹尼士不仅在金钱上支持自己的夫人玛格丽特,并且还坚持创造机会让玛格丽特穿梭于上流社会的交际中去。
英国是一个非常看阶级地位的国家,但是玛格丽特只是出生于普通家庭,要是想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必须通过取巧的方式方法。
甚至于撒切尔夫人在后面自己都承认:“要是没有丹尼士,我在政治上将一无所有!”
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经历过多次竞选,终于成为了保守党领袖,当时的女性国会议员仅仅只有25人,不足4%,并且都不会担任重要的角色,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女性代表而已。
撒切尔刚进议会的时候和其他的女议员一样,基本上都是坐在过道后面的第四排。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撒切尔夫人明显不甘心只坐在这个位置上,她的目标就只有第一排,那便是英国首相的位置。
此时英国社会经济下滑,这让撒切尔夫人坚定自己的决心,于是她便发出了强硬的声音:“必须有人站出来拯救英国,而这个人就是我!”
1976年,刚上位的撒切尔夫人就直接对准了苏联,毫无保留的抨击苏联大搞军备和扩张。苏联为了反击撒切尔夫人,甚至于在官方报纸上给撒切尔夫人起了一个外号:“铁娘子!”
让人没想到的是撒切尔夫人对“铁娘子”这个外号颇为满意,并且将这个外号引用在1979年竞选英国首相的演讲上了。
撒切尔夫人说:“俄国人说我是铁娘子,没错,你们说对了!英国正需要这样一个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自信且豪迈的演讲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许,保守党在她的领导下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1979年5月3日,撒切尔夫人正式宣誓就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但是在撒切尔夫人刚搬进唐宁街十号不久,大麻烦就找上门来。
1982年4月,阿根廷人在英国的海外殖民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圣乔治亚岛上升起了国旗,这就预示着阿根廷即将用武力攻占马尔维纳斯群岛。
最终阿根廷以伤亡7人,损失两架直升机的微小代价一举拿下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当时的外交大臣彼得·卡灵顿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议和,毕竟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英国八千英里,要是调动军队仅仅是准备就要花上三周左右的时间,但是撒切尔夫人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阿根廷的举动就是在挑衅英国的权威,为了领土而战再远再复杂也是必须要做的。
撒切尔夫人首先拉拢了老盟友美国希望给阿根廷一点颜色看看,但是美国总统里根并不希望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动武,于是提出了调停的方案。
撒切尔夫人对于里根不支持动武的立场十分的不满,所以她直接紧急组织战时内阁动员英国军民参战,英国皇室也派出了查尔斯王储的弟弟安德鲁王子参战。
随后英国不惜血本动用了以两艘航母为中心的特混舰队,形成15000公里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
二战后最大的一次海战就在南大西洋展开,经过连翻苦战英国重新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这也直接奠定了英国重新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国际地位。
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把“铁娘子”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马岛战争打响的两个多月时间撒切尔夫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唐宁街十号的首相官邸,她一直跟踪监督着马岛的一举一动,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困了就在沙发上躺着休息一下,醒着就接着开展工作,这种“铁娘子”的精神是名副其实的。
对外态度强硬,对内撒切尔夫人也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在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英国发生了两次损失惨重的足球骚乱,海瑟尔惨案和希尔斯堡惨案,这两次惨案的受害者都是利物浦。
海瑟尔惨案上利物浦球迷和尤文图斯球迷发生冲突,导致看台坍塌。
希尔斯堡惨案中更是直接发生了踩踏事件,导致数百名球迷死伤。
随后撒切尔夫人直接取消了英国足球场上所有的站席,为了打击足球流氓,撒切尔夫人勒令所有英格兰球队五年之内禁止参加欧战,利物浦球队更是禁赛了七年之久,这无疑给英国足坛沉重的一击。更无法容忍的是撒切尔夫人为了稳住政局,她将两次惨案的责任推到了本身就是受害者的球迷身上,直接无视了管理上的失职,此举严重伤害了英格兰和利物浦球迷的感情。
经济方面撒切尔夫人一上台之后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抛弃共识政治的理念,信奉货币主义理念,强烈控制国家货币,将财产私有化,削减福利开支,并打击工会力量。
这些措施在推行英国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人罢工游行,失业率直线上升等问题。
货币政策方面,撒切尔政府实行严格控制,将通货膨胀率降到了5%以下。
私有化方面撒切尔政府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人,总资产达到了200亿英镑,其中就包括英国电讯公司、宇航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等。
社会福利方面大量削减各种补贴,包括住房、医疗、失业、教育等等,这些削减对于社会下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福利制度毕竟关系到大多数人口的根本利益,所以撒切尔政府不敢全盘否定福利制度,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罢工进行限制。
1984年,撒切尔政府与英国工会组织摊牌,英国工会发动了长达362天的长期罢工,期间甚至于组织了暴力活动,但是最后工人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复工,英国工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进而丧失了对国家经济的发言权,撒切尔夫人也因此留下了独裁和冷血的恶名。
撒切尔夫人这一系列经济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到1988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趋于稳定,国家整体经济走上正轨,但是她的政策基本上是扶富抑贫,加剧英国贫富差距,选民的抱怨声愈演愈烈。
在召开的会议上,撒切尔夫人强硬的态度,更是引来了党内人的不满。只能说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成就了她的政治生涯,同样也是她政治生涯的一个软肋。
也许就是民众对于这些政策不满的不断积累,才有了撒切尔夫人去世后有无数人走上街去狂欢的现象吧!
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辞去英国首相的职位,风云十一年的首相生活自此落下帷幕。
纵观铁娘子执政的十一年生活,她如同铿锵玫瑰一般接受风雨的洗礼,毅然立于英国保守党这块原本属于男人的领域中,但同时也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