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遂宁日报》05版
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
村名片
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由原中和村、三皇村组成,距离射洪城区1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小组合并后),733户、2040人,现有贫困户108户274人,均已脱贫。在2014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中皇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分类施策,前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保障、提升产业成效,村内整体面貌显著改变,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大事记
●2016年2月,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第一条组道断头路联通;
●2016年11月,村里首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落成;
●2017年3月,中皇村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
●2017年9月,中皇村村级资产效益扶贫基地开始建设;
●2018年6月,中皇村驻村工作队成立;
●2019年11月,中皇村首届彩菊文化旅游节开幕,成功吸引游客上万人。
▲菊花盛开的季节,中皇村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海。黄铂晶/摄
脱贫致富经
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依托“文创+文旅”产业脱贫
村民自拍抖音 金丝皇菊成“网红”
11月27日,当“百名记者进百村”采访组记者来到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不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道路两旁,在漫山遍野的金丝皇菊簇拥下,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慕名前来赏花的游客,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的扩散下,中皇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近年来,中皇村坚持以产业造血为引领,以花为媒,引入菊花种植产业,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实施特色菊花+三线文化为依托的“文创+文旅”产业,实现全村产业经济的迅速崛起。如今,在村民眼里,这一朵朵黄灿灿的菊花已经不只是花,而是承载着脱贫致富希望的“金疙瘩”。
基础设施改善
为产业发展铺好“底色”
在中皇村采访行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漫山遍野的菊花,还有就是在花海中穿行的村道路。在这里,游客驾车到来一路都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甚至可以驾车逛遍整个赏菊景区。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不仅方便了游客游览,也为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以前村民要走哪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忆起曾经的模样,村干部何鹏感叹道,由于中皇村地形山高沟深,尽管射陈路、万碧路两条公路穿村而过,然而这两条公路均建在了山梁上,村道路没有与之相连,甚至多个村组连公路都没有。“机器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就是曾经贫困的根源。”何鹏介绍,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因为贫困,当村里提出筹资修建一条土路时,却无人出资响应。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曾经的奢望迎来转机。2016年以来,在各级帮扶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中皇村先后投入资金450余万元新建组道路、户间路13.8公里,一条条水泥路在山间纵横交错。村民出得去,业主进得来,发展有了更大的希望。而改变从来不只局限一处,与之相应的还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如今的中皇村,在村道路两侧随处可见太阳能路灯,各个主要路口还增设雪亮工程监控探头,崭新的集中安置聚集点错落有致,卫生室、文化室应有尽有,不仅让村民出行更加安心,也让村民的生活更加舒心。
脱贫有新招
小菊花成致富“金疙瘩”
基础设施配套提档升级,为中皇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中皇村开始优化全村产业布局。从传统的高标准粮油种植,到参与度广泛的小家禽养殖,到大户示范带动的大耳朵山羊养殖,再到周期较长的柠檬产业,产业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然而传统农业产出低、见效慢始终制约着全村产业的发展。要破解产业发展困境,必须引入高产值高附加值的产业,2018年,四川彩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发展菊花产业的想法与中皇村不谋而合,双方一拍即合。菊花广泛用于药用和食用,不仅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四川彩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种植香菊、金丝皇菊500余亩,至此一个完整的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产业链初具雏形。
“通过劳动力入股,我去年转包了七八亩地,收入1万多块钱,今年还要继续包下去。”在中皇村香菊产业基地,贫困户罗敬树兴奋地介绍。据介绍,为了切实发挥产业扶贫作用,中皇村着力构建完整的利益联结模式,村两委和企业之间就针对香菊产业开展“产联式”合作试点,把以“五联机制”为基础的“产联式”合作模式引向深入。2019年产联试点面积100余亩,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最高者超过万元。村集体通过资本联投实现效益联赢,村集体经济增收4.75万元,成效明显。
“文创+农旅”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中皇村,还有一座特殊的工厂,历经50多年的风雨,尽管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却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焕发了新生。这便是曾经的3536军工厂。
3536厂始建于1966年,曾是一座专门生产军需棉被的军工厂。上世纪90年代,3536厂搬迁至绵阳,仅留下废弃的老厂房。而在中皇村看来,这座老厂不仅是一个工业遗址,更记录了民族工业的一段艰辛创业史,它是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城市的奋斗见证,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另一代人的童年。近年来,中皇村牢牢抓住3536厂这一文创资源,2018年以来,四川彩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原有破旧厂房进行加固改造。如今,曾经的破旧厂房变成了工业历史博物馆,曾经的职工食堂,变成了游客体验的餐厅,大批成都、绵阳、重庆等地游客的涌入,让这座废弃多年的老厂重新有了人气,焕发了新生。
如今,每到菊花盛开的季节,中皇村都会举办以“相聚三六厂、香菊助中皇”的文化旅游活动,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在漫山遍野的花海中散步,到3536厂看看50年前老建筑,再到附近的农家吃上一碗地地道道的农家凉粉、烧白,临走时再捎上几只土鸡土鸭或其他土特产,让在中皇村的一天过得饱满而充实。“下一步全村还将持续发力,将菊花产业打造为特色扶贫产业,通过‘产业扶贫+观光旅游’的模式,延伸乡村休闲旅游链条,使其成为撬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杠杆。”何鹏表示。
返乡创业记
返乡创业代表李仁军
做勤劳致富的“领头羊”
在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仁义家庭农场,业主李仁军忙着将一捆捆食物放在山羊的食槽中,看到羊儿一天比一天肥壮,李仁军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8年前,李仁军和妻子还在外地经营皮鞋生意。由于家中父母年迈,两人只得回家“另谋出路”。经过考察,两人决定在家里养山羊。
▲返乡创业代表李仁军正在饲养山羊。
2012年,李仁军在家附近修了一个简易的养殖棚,买来了24只小山羊。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之为省钱买了便宜的饲料,其中14只小山羊不慎死亡。面对这一情况,李仁军很受打击。
为了让李仁军“站起来”,村上特意为他找来了畜牧养殖专家,李仁军专心学习,很快便掌握了养殖技术。
2016年,李仁军成立了仁义家庭农场,有了之前积累的资金和技术支撑,他决定将养殖规模扩大。正当李仁军为场地焦虑时,村干部将一处废弃的旧学校租给他。这一年,李仁军在自己做好山羊养殖的同时,通过山羊寄养的形式带动村集体增收,而这一方式在第二年也得以奏效,村集体增收10000余元。
李仁军还在村里招聘贫困村民来农场务工,解决其生活难题,并时常给有养殖兴趣的村民提供技术讲解。如今,仁义家庭农场养殖山羊数量已有500余只,同时,李仁军还开发了传统粮油、收割机器租赁等项目,仅2019年农场年收入就48万余元。同年,仁义家庭农场入围了“四川省第五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名单。
百姓幸福事
贫困户宁洪春
搬进新家开启新生活
11月27日上午10时许,在射洪市瞿河镇中皇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宁洪春见有客人来,热情上前招呼,拿椅凳、端茶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走进宁洪春家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新衣柜、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而在几年前,这些都是宁洪春一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宁洪春是中皇村人,丈夫罗李在外务工,女儿兰兰从小就患有疾病,常年需要人照顾。多年前,一家三口还挤在山腰上一间简陋的老房子中,过着雨季漏水冬季透风的日子。日子久了,宁洪春夫妇就想外出务工改善下生活现状,但女儿患病又离不得人,宁洪春只得留在村里照顾,家里仅靠丈夫务工挣些钱维持生计。就在一家人紧巴巴地过日子时,家里的房屋却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无奈之下,宁洪春只得一边打些零工,一边带着女儿租房住。
阳光总在风雨后,2017年,通过扶贫政策,村里将宁洪春一家纳入易地搬迁名单,并将他们安置到了新房,同时将家庭情况建档立卡,享受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多项政策,这也让宁洪春一家重新拾起了生活的新希望。
如今,宁洪春通过村上“搭线”,成功进入村上的扶贫车间务工,每月能有1500余元的收入,加上其丈夫务工挣钱和政策帮扶,今年家庭总收入能达到38830元。“有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有了信心和方向,靠着自己双手脱贫致富,这样的生活比啥都甜。”说起如今的生活,宁洪春心里透露出感激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人物访谈
努力实现五大振兴
——访瞿河镇党委书记谭久宏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瞿河镇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将如何发力?记者采访了瞿河镇党委书记谭久宏。
谭久宏告诉记者,近年来,瞿河镇积极探索“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通过“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产联式合作模式,以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超产分成等方式,将贫困群众、普通农户、工商企业、村集体组织、政府平台公司等各方主体紧密联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助农脱贫增收。
据谭久宏介绍,全镇流转土地近4000亩,以红高粱、优质稻、大小麦等为主要农作物,建成酒粮产业基地;在中皇村引进四川彩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菊、金丝皇菊特色种植产业,建成千亩香菊产业扶贫基地;将3536厂红色文化元素与中皇村香菊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发展乡村旅游,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瞿河镇中皇彩菊文化旅游节。投资251万元建设白羽肉鸡养殖扶贫车间,建设有机肥厂,实现白羽肉鸡年产销3000万只。同时,大力推进就业扶贫、“五小”扶贫、消费扶贫,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有效化解了返贫致贫风险,提升了脱贫质量与成色。
谭久宏介绍说,下一步,瞿河镇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与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进镇创建成果,聚焦“城乡统筹、三产融合、区域协调”三大发展,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瞿河样板”。一是以做优做强酒粮产业基地、万亩杂柑基地、千亩香菊产业扶贫基地、千亩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五星级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文旅为抓手,实现产业振兴;二是以实施“头雁、领富、育雏”三大工程为抓手,建好乡村人才库,实现人才振兴;三是以“一约四会”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以“乡村道德银行”为依托,规范化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实现文化振兴;四是按照“建一个院落、美一处风景、富一方村民”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实现生态振兴;五是强化“1个小组、21个专班”乡村振兴工作力量,深化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六联机制”,巩固“4+3+1”诉源治理体系,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实现组织振兴。并以推动“五大振兴”同向聚合、同频共振为路径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手记
精心谋划盘活资源
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曾经以为,孟浩然笔下的田园生活,只是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皇村的采访中,才感受到这样的场景,并非只存在于诗歌中。
中皇村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如今农业已经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以花为媒,文创助力,文旅融合,中皇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也扭转了一个传统的观念,那就是新时代的农业发展并非只是曾经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要精心谋划、对接市场,盘活现有资源,紧跟时代步伐,完成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的转变。只有扭转观念,撸起袖子加油干,定能在乡村振兴大考中留下别样的精彩。
来源:全媒体记者 吕苗 黄铂晶
编辑:郭 兰 王 瑞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终审:李兴红
举报/反馈

遂宁新闻网

16.5万获赞 1.8万粉丝
您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
遂宁新闻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