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几江长江大桥附近的长江中冒出一“断桥”?!
这是怎么回事?
日前,一篇名为《重庆江津有一座“断桥”横跨长江 中途断开不知为何》的自媒体推文在江津市民的朋友圈里反复刷屏。相信很多市民朋友可能在生活中于江边也见到过这种结构,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12月7日,
小编前往实地探访,
现在就去揭晓答案吧!
这个“断桥”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当天上午,小编通过几江长江大桥,来到滨江新城双拥广场,顺着广场下面的羊肠小道,跨过铁路,终于来到了网友所提到的“断桥”。
小编见到这个“断桥”宽约3米,长近200米,它的一端与河岸相接,另一端延伸到水域中,呈现“丁”字形,“断桥”两边均堆满了硕大的石头。
原来它叫“丁坝”
那这断桥到底是什么呢?
小编通过联系
重庆市航道局江洲航道处了解到,
这种建筑的名称叫 “丁坝”,
与堤岸构成“丁”字形,
故而得名。
据航道处工作人员介绍,小编所前往的这处丁坝的功能是调节河道水面,主要是为了使水位能保证在通航标准以上。由于丁坝的存在,使得河面变窄,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使水位增高,以保证枯水季节下的通航要求。
“丁坝”还能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能够阻碍和削弱斜向波和沿岸流对河岸的侵蚀作用,促进坝田淤积,形成新的河滩,达到保护河岸的目的。
科普小课堂
“坝也分种类的,有顺坝、丁顺坝、浅坝。”工作人员耐心地对丁坝的分类进行讲解,“不同于顺河床修筑、用于防止河水冲刷堤岸的顺坝,丁坝主要用于引导水流,和河床有一较大夹角,一般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个部分组成,可由不同的方面依据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
丁坝按照坝顶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淹没和非淹没式两种。用于航道枯水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一般为淹没式。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洪水情况下不被淹没。
根据丁坝对水流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长丁坝和短丁坝。几江长江大桥附近的这个丁坝便是长丁坝,它有着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短丁坝则只起迎托主流、保护滩岸的作用。一般来说,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丁坝,多是用于航道的枯水整治,为淹没式丁坝。
对于航道的中水整治,则应尽量控制在100米至200米,以免严重阻水,形成紊乱的水流结构,危及坝体安全或者引起对岸、坝下游岸线崩塌。
丁坝修建后,局部地改变了河流的流动形态,而坝体尾部旋涡的产生、分离和衰减会使水流呈现很强的三维紊动特性,相应流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
所以探讨其附近的水流结构不仅具有重要的水力学研究价值,也对丁坝的实际工程应用有现实指导意义。
别看这简简单单的一条坝
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
有些小伙伴是不是按捺不住
想到现场去瞧瞧?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
在江边一定要注意
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