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内卷”一词突然爆红网络。今天,《咬文嚼字》杂志公布评选出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内卷”位列其中。“内卷”本是一个人类学术语,最早是人类学家格尔茨通过对爪哇岛的农业经济的总结提出,用于描述农耕社会农耕经济越来越精细化,但却没有重大突破的现象。这个概念被引申为描述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而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而现在,“内卷”则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内卷”的使用场景至今仍在不断扩大,甚至于网民纷纷感慨“万物皆可内卷”。那么,“内卷”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有哪些事件和哪些群体受到关注?“内卷”背后又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内卷”?接住本文,收获今年最全的舆论场上的“内卷”盘点。
“内卷”破圈的“三段论”
“内卷”一词走入舆论视野,词语内涵已经到扩大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热度正呈现螺旋上升态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观察发现,“内卷”的“破圈之旅”经历了“三段论”:
图:2020年1月1日至11月19日“内卷”的热度时间趋势图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阶段一: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市场内卷”引人关注
5月12日,某自媒体号发布《腾讯的背水一战》中“市场内卷”一词引起了不少网民的注意,此事后“内卷”的热度整体略有提升。
阶段二:伴随高考出分和开学季,“教育内卷”进入人们的视野
知乎话题“如何看待河北高考一分一档线理科600分排到三万多名?” 将“教育内卷化”带入人们的视野,截至目前,浏览量已超过673万,回答1877个。9月底,《三联周刊》和澎湃新闻网的刊文使“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破圈”,引发不少共鸣。随着讨论升温,“教育内卷”被运用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生,多元的关注群体使此阶段“内卷”的整体热度略有提升。
阶段三:“内卷”的应用场景呈现持续扩张趋势
10月以后,“教育内卷”带来的“出圈”效果扩张了“内卷”的应用场景,整体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热度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在10月23日和11月6日。这时期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舆论从对“内卷”的不甚了解,到开始关注专家学者的声音。比如,10月23日澎湃新闻网发布了对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专访的内容,引发舆论热议。当日,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介绍了历史学家黄宗智2020年发表的关于小农经济理论与“内卷化”相关的学术论文。二是主流和官方媒体开始关注“内卷”现象。11月6日,中国青年网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年轻人为何会有内卷情绪?》一文以及《“卷人”不该是年轻的唯一样态》一文,这两篇文章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评。
当人们讨论“内卷”时,到底在说什么?
首先,展示一下根据7万余条微博做出的“内卷”词云图:
图:202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
“内卷”相关微博的词频图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其次,笔者使用主题模型(Topic Model)从有关微博中提取了15个主题,不同时间段内的“内卷”相关主题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2020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
“内卷”相关微博的主题变化图
(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注:图右侧的标签内的关键词由笔者从模型分类结果中展示的每个主题的典型词中挑选,并根据各主题所含的典型词汇命名。
根据上图,当人们在讨论“内卷”时,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卷”相关微博涉及的高频国内地域主要是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省份。其中,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广东、上海等省市或和 “高考大省”或“打工人”聚集有关。同时,特定的国外地区也受到关注,包括日本、韩国等,主要和东亚国家传统上被认知为“高压力”有关。例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被不少声音指出与“内卷”中的“躺平”心态有相通之处。
2.“内卷”涉及个人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内卷”涉及的话题从教育到职场,并进一步向婚姻、子女和住房等领域扩展。其中,教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高考和重点高校尤其受到关注,前者的高频词包括:河北高考、高考大省、高考等,后者的高频词包括:北大、清华、重本等。并且,“内卷”的讨论对象还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不少网民和媒体发出“从幼儿园开始内卷”言论。
3.“内卷”涉及各行各业。“内卷”相关的行业和职高频词高频词包括:金融、互联网、计算机、银行、医生等,也就是传统上被人们认为压力大,且经常和“996”“社畜”挂钩的行业。而外卖是除了“白领群体”外被关注的少数职业之一。
4. “内卷”涉及国家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时代机遇”也是“内卷”语境经常讨论的问题,而这也与“内卷”原本的学术含义更加契合。知乎上,“中国怎样走出内卷?”这一话题的关注者超过1.87万个,浏览次数超过1222万,回答超过2400个。
“内卷”背后的社会心态
特征一
“内卷”不仅是“吐槽”心理
上述词云图展现出,最高频词是“竞争”,基本每7条“内卷”相关的微博,就有1条涉及了竞争。与“内卷”相关的消极词包括焦虑、歧视、压力、允悲(表情)等。但是,“内卷”不仅是一种“吐槽”,“奋斗”和“努力”均位列高频词前15位中。同时,从主题看,涉及的主题不只包括丧文化、歧视、阶层等,也包括时代机遇。
特征二
“头部”群体更容易感到竞争压力
从舆论场来看,越处在“头部”的群体越愿意表达“内卷”。在高等教育层面,关于“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内卷”问题备受关注。即使是自嘲“小镇做题家”的群体,其实也来自“985”和“211”高校。在职场层面,尽管不少人自嘲“打工人”,但词频图展现的高频职业和行业也以“白领”为主。这或许体现出,更容易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的头部群体,才更易感到“内卷”。
特征三
“内卷”和“打工人”“尾款人”式自嘲相辅相成
根据人民众云(如下图),今年8月中旬至12月,“内卷”的热度在10月底达到峰值,而涉及“打工人”词汇的热度与“内卷”的峰值时期基本重叠,并同步回落。“尾款人”的热度整体相对较低,但其高峰也与其他两词基本处于同期。也就是说,“内卷”衍生出了一系列网络热词,其背后的社会心态和“打工人”“尾款人”式自嘲息息相关,彼此相互助推,从而热度居高不降。
图:2020年8月15日至12月1日
“内卷”“打工人”“尾款人”的热度对比图
(来源:人民众云)
特征四
中等收入群体的心态在“内卷”讨论中成为主流
“打工人”一词很大程度上由白领的职场“内卷”延伸出来,而曾经一度在网络引起关注的“三和大神”群体是真正的底层劳动者。“三和大神”是在深圳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三和人力市场”寻找日结工作,“大神”是对他们以极低的收入过日子的调侃。根据百度指数,“打工人”一词在短时间内引发巨大关注,而真正的底层打工者“三和大神”虽在2015年就被关注,但其搜索量一直稳定处于较低状态。同时,关注“内卷”的北京、上海更容易被和“高新产业”“白领阶层”相关联,而关注“三和大神”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则和传统上农民工流入的地区和小商品制造区重叠。这体现出,关注不同热词的人群画像具有差异,而受到关注更高的“内卷”“打工人”与中等收入群体劳动者更加相关。
图:2020年6月1日至12月1日
“三和大神”“内卷”“打工人”的搜索指数的
TOP10地域分布对比图
注:“三和大神”“内卷”“打工人”的标签分别为黄色,蓝色和绿色
(来源:百度指数)
“内卷”的传播平台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据人民众云,今年以来传播“内卷”的媒体和平台中,知乎跃居榜首,而知乎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小众、高端的互动平台。澎湃新闻网认为,只有中等收入群体、白领等具有一定文化资本、占据媒体话语权的群体,才懂得创造具有身份认同的词语。
图:2020年1月1日至11月15日
“内卷”相关的活跃平台
来源:人民众云
“内卷”现象的点评
这场有关“内卷”的舆论场狂欢中,人人都觉得自己处于“内卷”之中。但是,“内卷”的“滥用”现象值得警惕,其背后或有商业力量助推。例如疫情过后,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不少培训机构也借“内卷”热度而上,“北京大学与学而思签约人才战略合作”“阿卡索破除传统教育内卷”等消息层出不穷。其中涉及的“贩卖焦虑”、不择手段牟利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警惕。
“内卷”的“滥用”会导致其原本含义的消解,并可能沦为个体的情绪发泄。微信公号“看理想”认为,“一提到竞争就怪‘内卷化’就对了”这种心态是将责任交给“极端分工的社会”,且在社交媒体中浪漫地装饰与放大自己的感受与痛苦。但这个结果是,人们不去理解一个词汇背后的涵义与可能性,而是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式、最低成本的表述寻求共鸣,快速发泄消耗,得以心安理得地投入到电视综艺、游戏消费的温柔乡。
而“内卷”被滥用的另一个结果是,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可能会导致了一种清华社会学系李强教授所说的“人人都自称弱势群体,却对深层问题视而不见”的局面。在中等收入群呼吁自己“内卷”的同时,留守儿童、二三本学生、小镇青年、真正的打工者、零工经济下的从业者等真正的相对弱势群体也需要关注。
此外,不少网民担忧中国是否真的存在“内卷”和“阶层固化”,但社会现实其实不一定和网络热词划等号。一方面,竞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努力的投入产出比看似下降,但这是正常的社会阶段。澎湃新闻网首席评论员沈彬认为,“内卷化”更像是中国社会日益成熟的一个“富贵病”。竞争越来越大,投入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正是经济学里面“充分竞争”的表征。
另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群体对于社会“内卷”的叙述,更像是一种“预警而非现实”。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云松教授等学者的实证研究指出,“阶层固化”和实际的流动感知并无负向统计关联。当今,“内卷”也有可能是社会部分群体对自身的发展瓶颈提出担忧,并且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被大众传播所放大的结果。《中国青年报》呼吁,不少大学生为“保研、考研、出国”三条路焦头烂额,但幸福生活本有多重维度。走出“内卷”,最后还是要看你有没有把自己“卷”起来,年轻人要适时转变心态。
(人民网)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3912万获赞 151.3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