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略有耳闻的人来说,左旋螺经常是稀奇罕见价值连城的代名词,但是,隔雾看花总不真切,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唠唠这左旋螺。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何为左旋何为右旋。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许多动物有一个其他动物没有的特点:它们的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扭转,形成左右不对称的解剖学特征。许多腹足纲动物有一个外骨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螺,绝大多数螺没有对称结构(其他动物的内外骨骼基本都是左右对称的),大部分的螺也是螺旋状的。
既然是螺旋,就有个螺旋方向的问题。当我们拿到一个螺的时候,能观察到螺旋线,但这螺旋线是静止的,并不像时针那样在旋转。因此当我们说一个螺的旋转方向时,实际上指的是静止的螺旋线的方向。
静止的螺旋线的方向是左旋还是右旋则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视角不一样,则旋转方向不一样。
为了方便描述,人们给螺旋方向设了一个定义:将贝壳的壳顶(螺塔顶)朝上, 壳口朝向观察者自己, 如果壳口开在左边即为左旋,开在右边即为右旋。
自然界中的螺有千千万,体型大小颜色品相更是使人眼花缭乱,并不是所有的螺都有峨螺科那样巍峨耸立的螺塔,比如螺很小,难上手,或者螺轴非常扭曲,或者螺塔非常平甚至被包埋等因素。
这些螺,或多或少会使那些直接观察螺旋线或者直接比划手性的方法有些困难。 所以,现在全世界的贝壳学书籍几乎都用上面介绍到的定义,因为根据这个定义引入的方法是非常简明实用的。
在自然界里,右旋的螺占绝对多数。其中陆生贝类的左旋物种比例较大,至少相对海贝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左旋螺并非想象中那么稀有。大多数人没见过左旋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只要你仔细一点,随时都能见到左旋的螺。
加拿大的研究团队统计了55,000个物种,发现左旋占有的比例为5%左右,根据这个结论,左旋螺还是比较稀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左旋螺都很稀有呢?并不尽然。
在陆生贝类中,有一个科叫烟管螺科,中国是这个科的主要分布地,物种数量世界第一,而这个科中的螺几乎都是左旋的。
烟管螺在我们国家广泛分布着, 不论东西南北,任何一个省份都有分布。 一般地,如果是山区,往往能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找到;如果是在平原地区, 在有些年头的墙脚就能找到。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城区, 要找到它们也不难。
自然界并没什么铁律规定烟管螺一定要左旋,也有少数烟管螺是右旋的。比如产自湖南的司氏丽管螺就是右旋的。
在海贝中,有一个三口螺科,因其两个水管延伸十分明显,使螺看起来像有三个开口一样。
这个科的物种也几乎都是左旋的,在海贝中似乎只有这样一个科是以左旋为主的。
上面说到的是整个科都是左旋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所在的科里的物种绝大多数物种是右旋的,但有那么几个物种是左旋的。
有一个很有名的螺, 它的拉丁名为 Busycon contrarium (Conrad,1840) ,以前中文名都叫左旋香螺,但现在整个 Busycon 属都被移到了峨螺科。不管是在香螺科还是在峨螺科,大多数物种都是右旋的,但这个物种是左旋的。
再比如,坚螺科绝大多数是右旋的, 但产自我国南方的皱疤坚螺却是左旋的。
下面我们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螺旋方向畸形。如果一个物种几乎都是右旋,但发现了一个左旋标本,那就是螺旋方向畸形。
我国黄渤海地区的卡民氏峨螺 Neptunea cumingi (Crossse 1862) (俗名又称香螺, 风车螺等),它是一个右旋物种,但它的左旋标本却不难发现。
在坚螺科有一个属 Amphidromus,这个属的物种有右旋的,也有左旋的,比较奇特的是这个属中有些物种的螺旋方向左右旋都很常见。而且左旋个体出现的比例非常大。当你发现一只右旋的树蜗牛,可能它附近就还有一只左旋的。
右旋 左旋 不管哪个方向都算不上畸形,都是常型,有的物种的螺旋方向似乎是随机的,甚至接近五五开的比例。 如果仔细观察个体,似乎除了旋转方向外,很难找到这些不同螺旋方向的个体间还有其他什么差异。
关于左旋螺,科学之外的话题
关于“左旋螺”这个话题,流传的说法不少,对错参差,不妨简单甄别一下:
1. 有说“左旋螺特别值钱”:收藏界讲究的是物以稀为贵,有很多的人追捧左旋的螺,但是,真正稀有的是螺旋方向畸形的标本,比如说一个物种常型是右旋, 偶尔发现一个左旋的标本, 这个标本才会更值钱,反之亦然。
2. 有说“左旋螺能带来好运”:印度圣螺、白法螺等螺常被用作宗教法器,而且越大越好。这两种螺都是右旋的,所以如果能得到更稀有的左旋的标本,自然会显得有更特别的“意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佛教中的法螺都是以“右旋为贵”。但这里的右旋可不是我们眼中的“右旋”。佛教中对左旋与右旋的判别方法和我们使用的不一样:他们是将贝壳的壳顶朝下,壳口朝上面对自己。所以我们所说的左旋在他们那里就成了右旋。
3. 有说“左旋螺有毒”:的确,有些螺叮咬人类的确会导致中毒,比如芋螺科中,有些芋螺的毒性比蛇毒更强,但是其毒性和起螺旋方向无关,事实上,芋螺全是右旋的。
至于食用,可以肯定的说,所有的有壳的软体动物的肉都是无毒的,一些叮咬可致命的芋螺的肉依然可供食用。
目前所发生的食用软体动物导致中毒的事件,毒素都是外源性的,因此和旋转的方向自然也没有关系。
来源 | 冈瓦纳自然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