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介绍了现在陕西各式花样夹馍,今儿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唐盛世人们的餐桌,看看在那个万国来朝的时代,唐朝人的饮食。
唐代一般普通人的饮食习惯与后世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虽有米饭,但唐朝的主食以面食为主,更具体地说,是以饼为主,各种饼多达几十种。
唐代赵璘在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除此而外,各类关于唐代的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蒸饼、煎饼、胡饼、曼头饼、薄夜饼、喘饼、浑沌饼、夹饼、水溲饼、截饼、烧饼、汤饼、煮饼、索饼、鸣牙饼、糖脆饼、二仪饼、石敖饼等等,多达几十种,这在前代是不多见的。在饼类主食中,唐人食用最多的是蒸饼、煎饼、胡饼、汤饼。
在唐朝,饼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蒸制、煮制、烤制、油炸等。在配料上,饼里饼外可以添加芝麻、乳酪、果料、肉馅等。在造型上人们用模子压出美观的造型,也可以用手工造型。
《长安十二时辰》第一集就出现了一段唐人卖饼吃饼的画面,在长安闹市中唐人所做的饼,还有旅贲军旅帅崔器在哥哥崔六郎的灵堂前,含着泪接过侍从递上来的一张饼。此饼为何物?
胡饼
顾名思义,是从西域传来的一种面食,汉朝时就有,因饼面常常撒上芝麻,因此又叫胡麻饼。胡饼从汉至魏晋南北朝一直是大从化的面食,到隋唐时期,胡饼更为流行,并成为人们的日常主食。胡饼在唐朝还有了新品种,就是在饼中放入各种馅料,如羊肉,很像我们今天常成的馅饼。
据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开成六年正月六日(应为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依然。”
这是说在立春这一天,唐武宗李炎向文武百官赏赐胡饼。而普通百姓也都喜欢这种食品。
正因如此,卖胡饼的人在当时也颇受重视。《廷尉决事》中就记了这样一件事:唐代一个叫张桂的人,因卖胡饼出了名,竟被封为兰台令!
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曾对胡麻饼赞美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在四川忠州做官。他说忠州的胡麻饼完全是按京都长安的方法烤制的,吃起来又香又脆。
他把刚烤出的胡麻饼派人送给万州刺史杨敬之,让他品尝一下是不是跟京师最有名的辅兴坊烤的一模一样?
古楼子,也是胡饼的一种
《唐语林》中介绍说:“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显然,这是一种加了羊肉馅的大胡饼,夹层中还放了花椒、豆豉等作料,表面上涂着油脂,吃起来又酥又香,味美异常。
蒸饼
是蒸笼中蒸制的面饼,这种面饼分为加馅和不加馅两种,不加馅被称为蒸饼,类似今天的馒头;加馅的称为笼饼,类似今天吃的包子。古代人常常不细分名称,因此统称为蒸饼。
唐朝人食用的蒸饼种类很多,它既可单纯用麦面制作,也可掺进各种配料。
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蒸饼法,用大例面一升,练猪膏三合。”这里指的就是在白面中掺进猪油制作的蒸饼。
各种蒸饼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备的食物,也能登上皇家的大雅之堂。
白居易在《社日谢赐酒饼状》一文中,曾提到“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这说明皇帝赐给大臣的食品,就有蒸饼。
汤饼
在古代,凡是在汤水中煮食的面制品都称为汤饼,包括面条、馄饨等。除此之外,唐朝也有凉面,叫作冷淘,适宜在夏天食用。在唐人的饼类主食中,汤饼一直采用水煮模式。后来汤饼花样繁出,活跃在唐人饮食领域之中。唐人还有伏日、生日专门吃汤饼的习俗。唐人重食疗,因而医家又把汤饼视作食疗保健的有效手段。
唐朝人食用的汤饼种类也很多,当时的诗人对此也多有吟咏。
如“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李颀)
“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罗隐)
这都说明当时汤饼在民间颇受欢迎。
馄饨是汤饼的一种
唐朝的包馅面食,以馄饨最为常见。有关馄钝的制作,唐人多有记叙。《食医心鉴》记载了一种野鸡肉馄钝。唐朝的时候,吐鲁番人已经吃上香喷喷的馄饨了,这从考古发现得到了证实。
195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就出土了几个馄饨,质地为小麦面,长约3厘米,宽1.9厘米,虽然已经不很“新鲜”了,但它们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馄饨实物了,一千多年来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其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槐叶冷淘
唐朝的汤饼中,有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冷面,它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再放入凉水中冷却,吃起来又凉爽又别具风味。
似乎现在消夏所食的凉面依旧沿用这种做法,只是少见有槐叶般清凉的面条色了。
杜甫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诗中,杜工部精要地介绍了“槐叶冷淘”的做法、美丽的颜色及清爽甘美的味道,对其大加赞美。作为唐代的“人民诗人”,杜甫的诗一向反映民意。他对“槐叶冷淘”的喜爱,也体现了百姓的共同心声。
《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啥意思呢,就是每年夏天,早朝结束之后,国家会给九品以上的官员们提供一份槐叶冷淘面。
因为槐叶味凉苦,用其汁和面作冷淘,食用后可使人去热降火,防止中暑。所谓“夏天吃苦”是也。
煎饼
也是种时令美食,唐人多食煎饼,并且每家每户都能制作。
《唐六典》卷一五记述光禄寺供应百官膳食,“三月三日加煎饼”,把煎饼当作了节令美食,但迄今为止没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唐时煎饼做法的文献,所以当时的煎饼到底是加油条还是薄脆还是大葱,就不能确定了。最早的煎饼做法(和唐朝很可能有区别)。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所以最初的煎饼,可能真的是加蒜的。毕竟老陕到现在无论是吃面还是泡馍都习惯就一瓣大蒜。
“子长煎饼”
陕北的子长县有一款非常有名的小吃“子长煎饼”,饼薄如纸,银白透亮。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制成大饼或小饼,大饼与小盖一样,小饼与手掌一般。
其种类有豆腐干煎饼、热豆腐煎饼、凉菜煎饼、稣肉煎饼、鸡肉煎饼等。食用时,根据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汤、辣油或凉汤等醇香扑鼻,酸辣味浓,久食不厌。
但子长煎饼是在元末明初时即开始制作,至今六百多年的历史,因此也不可能是唐朝煎饼的延续,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吃到唐朝煎饼,但是子长煎饼还是可以吃到的哦。
举报/反馈

上天入地小飞鱼

2432获赞 149粉丝
美食,旅游,历史的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