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风雨飘摇的魏玛德国已经进入了政权的倒计时,整个德国都已经是被严重的撕裂,左翼团体和右翼团体、保皇党、容克贵族们相互争斗,千疮百孔的魏玛德国就这样被撕碎割裂。而在这个时期,德国的陆军将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终于成为了德国总理,可是他却要面对一个非常恶劣的局面,那就是他实际上无法通过自己的内阁名单。而为了能够通过自己的内阁名单,施莱谢尔制订了一个计划,却也因为这个计划让自己黯然下台。
一、精于政治的施莱谢尔
在某个角度来说,整个国防军系统里,或者说是军官团系统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和库尔特·冯·施莱谢尔一样,能够拥有如此多的心机和政治手腕。他在德国政界有一个不太好的名声和一个针对于他的笑话——很多人都表示施莱谢尔最适合担任德国的"海军上将"——因为施莱谢尔本人最擅长的莫过于对自己的政治盟友下黑手,被形容为"从水下向自己的政治盟友发射鱼雷"(形容他对别人下黑手)。
施莱谢尔本人的崛起则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施莱谢尔是国防军和政府之间的联络人,他同时具备军人身份与政治家的手腕。很长时间里,施莱谢尔都扮演着一个幕后的谋划者,就如同他的老上司威廉·格勒纳一样,本身并不在战场上建立功名,而是醉心于政治时的勾心斗角。施莱谢尔利用在幕后观察着魏玛德国政府的政客们,时不时的让那些和国防军系统交好的报社编造文章,抨击魏玛德国政府的举动,以满足国防军和其背后的军官团的需求。
施莱谢尔的做法自然是为他争取到了许多的支持者,原因无外乎是取得了国防军系统内诸多人的拥护。这种拥护在施莱谢尔和魏玛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交好之后就更是明显,而施莱谢尔的老上司格勒纳则成为了他的踏脚石。施莱谢尔与格勒纳在海因里希·布吕宁担任内政部长时交恶,布吕宁下台也与他有很大的关系。这让他迅速得到了兴登堡的信任,并成为了弗朗茨·冯·帕彭内阁的一员。
不过施莱谢尔本人对于帕彭也不是很满意,施莱谢尔能够在过去暗算自己的老上司格勒纳和德国总理布吕宁这样的政治老手,那么暗算帕彭也不是什么难事。帕彭的内阁都是施莱谢尔帮助组建的,结果这个内阁被德国人嘲笑为是"男爵内阁"。而施莱谢尔这么操作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暗施手腕将帕彭赶下台去。这一计划在1932年末得到了成功,帕彭未能获得议会中大多数席位支持,只能黯然辞去总理职务,取而代之的施莱谢尔。可是施莱谢尔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他也不能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支持,若他要坐稳总理位置,则必须采取一些特别手法。
二、施莱谢尔的计划
施莱谢尔很知道自己的处境,他所能获得的席位十分有限,仅仅达到议会不到两成席位的支持,就算加上纳粹党的叛徒格雷戈尔·斯特拉瑟能够影响的纳粹党席位,也难以达到足够的支持数字。倘若施莱谢尔想要议会通过他的内阁名单,完成组建他的施莱谢尔内阁,则必须得到议会的多数席位支持,否则绝无可能通过他的内阁名单。可以说,能否得到议会的多数支持,决定了他的政治野心能否达成。
而施莱谢尔的办法也简单,目前他在议会里的能够得到的支持席位是132个,靠这点席位肯定是不够了。在目前这个状况下,善于左右横跳的施莱谢尔决心联合一些"非常规"的盟友,比如说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基督教中央党。德国共产党掌握了议会席位里的100个席位,德国基督教中央党有70个席位,如果加上施莱谢尔掌握的132个席位,就能够获得议会里的多数席位,达成他构思里的联合政府。
但施莱谢尔联合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基督教中央党,需要先让对方认可他的内阁和理念。有关于施莱谢尔到底有何打算,时至今日已经难以揣摩,但有一种说法是施莱谢尔准备出台一份针对容克贵族的法案,他计划取消容克贵族的特权,并且要没收容克贵族的土地私产,政府也会停止对容克贵族的津贴,并计划用这些回收过来的资金用于德国的经济改革,以便于他能够重整德国糟糕的经济。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能解释为何施莱谢尔计划联合议会里的左翼团体
但这个计划最大的阻力就是施莱谢尔触碰了容克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招致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反击。毕竟此时魏玛德国政府其实已经是变成了一个围绕兴登堡运转的小圈子,此前的布吕宁和帕彭不过都是兴登堡的棋子,他施莱谢尔也是一样的棋子。如果施莱谢尔打算推行自己的计划,他就必须先一步面对来自兴登堡的压力,只因他的计划彻底触碰到了兴登堡所代表的的容克贵族与军官团的利益,如果不能让兴登堡让步的话,恐怕施莱谢尔的计划就只能胎死腹中了。
三、兴登堡的污点
施莱谢尔自然很清楚他的计划最大的阻力在哪里,年迈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并非是什么良善之辈,看似年老体衰,甚至是有些老年痴呆了的兴登堡依旧有能力将施莱谢尔赶下台去。但施莱谢尔自然也握有兴登堡的把柄,这位老总统可不是一点污点都没有的。事实上,兴登堡有一个巨大的污点,如果这个污点被曝光的话,估计兴登堡所有的声誉都将付之一炬。
兴登堡最大的污点就是1926年的《东部援助法案》,这一法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败笔。当时德国经济动荡,不仅平民们被经济动荡折腾的死去活来,容克贵族们也纷纷吃不消。而兴登堡的《东部援助法案》就是为了帮助容克贵族们渡过难关,通过政府为容克贵族提供资金,帮助其保住财产和土地。可以说这道法案完全是置德国民众的生死于不顾,仅仅是为了保住容克贵族罢了。
而最为致命的问题在于,兴登堡当时自己也是利用这个《东部援助法案》大赚了一笔。当时兴登堡从中渔利,共获得了65万马克,这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而兴登堡在获得了这笔巨款之后,为了避免自己会被查出来和需要加纳税务,所以他将这笔钱通过洗钱的方式给了自己的儿子奥斯卡·冯·兴登堡。等于说,兴登堡为自己的家族获取了一笔暴利,而且用了非常不光彩的手段。
兴登堡知道这是自己的污点,所以把这件事藏得十分隐秘。但是施莱谢尔也不是软柿子,他早就在谋划如何对付兴登堡了。考虑到施莱谢尔曾经在德国各部门均有眼线,并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那么只要他的人足够精明,他本人也愿意冒险调查,那么这个秘密很快就会被挖出来。现在,施莱谢尔已经计划用这个秘密作为要挟,迫使兴登堡同意自己的计划了。
四、百般算计一场空
但很可惜,施莱谢尔或许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也可能是他高估了自己的人缘。施莱谢尔的名声如此之差,想要有特别忠诚于他的人实在太难了,难保不出现个把叛徒。有关《东部援助法案》的丑闻和对兴登堡不利的证据,最终还是被透露了出来,可影响力却像是被人控制住了。另一方面,他那些隐秘的计划,包括剥夺容克贵族权力与财产,联合德国共产党和德国基督教中央党的计划,统统都被希特勒和兴登堡知晓了。
有关于到底是谁泄密这一点,实在是已经被隐藏在了历史的灰暗角落之中,但是我们仍旧不难看出一些端倪——泄露情报的人很可能就是德国未来的军事谍报局局长,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他之所以能够在1935年1月1日成为军事谍报局局长,其中不乏军事谍报局正遭到德国党卫军保安处的在情报工作上的倾轧,以及保安处负责人莱茵哈特·海德里希和他是旧日的上下级关系。可通过种种迹象来推测,恐怕真正的原因是当时默默无闻的卡纳里斯窃出了施莱谢尔的计划,并和希特勒等人达成了协定,才能得到这个职务。
而这施莱谢尔的计划也让兴登堡勃然大怒,兴登堡本已经是将死之人,没几年活头了,将权力交给别人没什么。只是兴登堡完全没想到,同样身为容克贵族的施莱谢尔,竟然会做出这种出卖容克贵族的事情。在容克贵族们眼里,施莱谢尔的做法已经是出卖了整个军官团和容克贵族。兴登堡必须要阻止这一切,否则容克贵族和他自己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施莱谢尔的左翼联盟成立,那么恐怕容克贵族不仅会失去一切,可能还会被挂路灯了。
此时,兴登堡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只能选择让右翼团体中最具'活力',且看起来又好操控的希特勒来取代施莱谢尔。尽管兴登堡对外曾向施莱谢尔的支持者之一,冯·哈默施坦因表示他"丝毫无意任命那个奥地利下士担任国防部长或国家总理"(奥地利下士指希特勒)。但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施莱谢尔在1933年1月28日被免去了德国总理的职务,1月30日希特勒就被任命为了新的德国总理。
结语
在这幕后到底还发生了多少事情,如今已经不得而知,施莱谢尔的所有政治抱负和他的政治命运,如今都已经随着他的失败而消失了。施莱谢尔的败亡足以让容克贵族们欢呼不已,因为《东部援助法案》的丑闻如今已经被彻底掩盖,他们可以安心的享受自己的土地、财产和特权。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如今释放出了一只野兽——如今内阁里仅有两名纳粹党员的新任总理希特勒,在不远的将来会将德国带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参考文献:《Die Junker und die Weimarer Republik.》
《Hindenburg, Neudeck und die deutsche Wirtschaft.》
《Weimars letzte Chance gegen Hitler.》
举报/反馈

历史皇太后

17万获赞 2万粉丝
深度分析历史人物、事件,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