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流量明星总需要人设?
想要搞懂这个问题,先得弄清楚“人设”到底是什么东西。
人设是规则。
这个规则中,有粉丝的要求、资本的裹挟、市场的导向,也有自身的不作为与实力的不相配。
在规则制定的圈子里,偶像们必须遵循各种条例,满足粉丝及市场的一切需求,一直保持帅、美的状态,像个仙儿一样。
如十五岁学会盛饭,二十多岁不会算加减乘除,快三十岁会系鞋带等听起来就匪夷所思的事要在热搜上挂一天,为偶像带上面具。
这样的好处是他们可以快速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坏处则是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难以破圈,等待两三年后被其他人取代。
这种流量即王道的现象会让市场变得畸形,让粉丝文化向邪教的方向发展,让正能量的价值观成了一文不值的敝履。
可是,对偶像明星来说,人设这种快而简的方式却是致命的。
他们会被糖衣炮弹或虚伪面具封闭起来,好比坐井观天一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眼界只有井口那么大,便不会有更大的世界观,更不会破圈。
以吴亦凡为例,在《中国有嘻哈》当了四季导师,玩了几年电音,就以为自己才华横溢,成了老og,一副“我有才我骄傲”的样子。
其实,实际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吴亦凡玩说唱就是背后虚造的一个人设,他用这个人设来蒙蔽粉丝的双眼,让他们确信偶像有实力。
时间一长,戴久的面具便摘不下来,吴亦凡也就像他的粉丝一样,觉得自己很行,觉得自己就是中国嘻哈的领军人。
殊不知,他引以为傲的电音,周杰伦在2011年《惊叹号》中就已经玩出了花,而周杰伦去掉电音依旧是周杰伦,但吴亦凡去掉电音则是裸泳者。
像吴亦凡这样的流量们,他们很可悲。
被框在圈子里,不敢出来,粉丝也从未想过让他们出圈,二者的圈层随即被钉死。
偶像输出的都是水准不高的作品,他的粉丝长期接受低劣文化熏陶,市场又不断包容这些残次品,劣币驱逐良币便成了常态。
在这样的现状下,恶性循环的闭环形成。
即资本运作、平台配合、创造粉圈、产出偶像、偶像失声、大众嫌弃、粉丝攻击、偶像崩塌、再度循环。
偶像出道后,一般会有两条路,一是只顾当下,被粉丝反噬,如肖战、华晨宇等;二是成功退潮,艰难转型,如李易峰、杨洋等。
只不过,闭环带来的影响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消除。
尤其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非理性的粉丝文化,不仅让追星青年变得拜金、粗暴、浅薄,也让整个演艺圈生态滑向病态的深渊。
资本把偶像当成快消品,只愿意遵从“明星=流量”的懒惰逻辑,一次次推出次品。
这些从选秀节目出来的偶像,大多是速成品,还没有得到多少专业的训练,就被粉丝经济驱赶着成为利益链上的一环。
偶像们看起来很全能,唱、跳、rap都会,实则是华丽的泡沫,一戳就破,只有精致的面容,没有傍身的实力。
明摆着告诉粉丝,他们通过选秀找的不是实力派,只想在限定时间内,将利益最大化,然后借助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再造一批偶像。
偶像不称职,粉丝更不牢固。
粉丝们的喜欢都有条件,可这种喜欢往往又是最不靠谱的,被粉丝赶着称为偶像的明星们自身并没有多少实力。
为了维持热度,偶像们必须打造出一个可能与自己不符的人设,一旦当他们的条件无法再满足粉丝时,粉丝便会更迭,流量也会更换。
如初代四大流量吴亦凡、杨洋、李易峰、鹿晗等人,他们的热度早已不如当年,被二代流量中的肖战、邓伦、王一博、蔡徐坤等人取代。
但谁又能保证,二代流量与初代流量的粉丝没有重合度呢?恐怕有多数都是由此转过来的。
流量与粉丝的关系,以前还是正常的相互促进,随着四个人和一条规则的出现,让这股良好的风气朝畸形蔓延。
第一个人是李宇春,开启了全民追星的时代;第二个人是钟汉良,让资本看到了网上做数据的价值;
第三个人是韩庚,缔造了了粉丝经济的元年;第四个人是杨幂,使得人气转化为可观的票房成为可能。
一条规则很明显,即禁韩令,此令一出,国内的偶像们有了出头之日,不再被韩流冲击,成为庞大国内市场的幸运儿。
他们四个人,每个人都享受了流量的红利,可他们的现在呢?
李宇春被质疑、群嘲,唯一的作品是千年不变的所谓晚会压轴;钟汉良四十六岁,至今还在偶像剧里摸爬滚打;
韩庚没有作品流传,早就成了过气的代名词;杨幂演技尴尬到叫人抓墙,只能依靠频频的热搜保持热度。
与他们相反的,是靠实力出圈的艺人们。
如黄渤此前奋斗了多年依旧未见起色,直至《斗牛》荣膺金马影帝才崭露头角,王宝强凭借《天下无贼》被全国人民认识,到了《士兵突击》才算站稳脚跟。
歌手方面,邓紫棋未上《我是歌手》前,虽小有名气但并没有广为人知,但一首《泡沫》让她出圈,由此成为了华语音乐90后扛把子。
他们没有走捷径,他们靠的是作品,所以他们红了这么多年,还是被观众喜欢。
这两类艺人就是现在的流量们的方向,要么逐渐消失,要么成为实力派。
流量明星像流星,很耀眼,但成为昙花一现,也只是一瞬的事。流量不是原罪,无才无德才是。
他们需要做的是破圈者,不应该迷失在粉丝营造的繁花似锦中,也要学会接受淡云流水,让粉丝的选择有高下之别。
任何人都是从无知到成熟,流量明星们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他们需要时间成长但他们要改变陋习。
一是提升自身实力,打破粉丝幻想;二是切记过度营销,败坏路人缘;三是粉丝理智追星,接受不同意见。
先按照这样的路数发展下去,就算暂时没有作品,也可以赢得别人的包容,不会让人带着有色眼镜看流量。
《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对于迷茫的流量偶像们,再适合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