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部手抄本小说开始在知青群体间流传。
故事始于一条幽深的石阶,石阶尽头通往一座阴森的老宅。
一只带血的手搭在老屋的门槛前,一双绣花鞋缓缓移动着……
即使早已记不清具体情节,但想必很多人都对这段阴森恐怖的开篇记忆犹新。
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一双绣花鞋》。
小说在当年并未公开发行,完全是靠着手把手之间的传抄散播,根据不完全统计:
这部小说的传抄数量曾经一度接近一百万册,而且越传越广,内容也越抄越玄乎。
即便当时没看过手抄本的朋友,也一定听过小说的名字。
小说中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悬念和朦胧的爱情故事,令当时的读者倍感着迷。
虽然情节怪诞恐怖,却偏有无数人非要勉强自己,壮着胆子看这个故事。
看过的人则给同伴添油加醋转述绣花鞋故事,以把朋友吓到瑟瑟发抖为乐。
久而久之,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已然超越作品本身,成为了一桩都市传说。
七十年代末,小说得以正式出版,先后被改编成舞台剧、电影和连环画。
尤其是电影版上映后,在当时可谓万人空巷,是几代人心中共同的童年阴影。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类型片」,让我们来重温这部拍摄于40年前的童年阴影。
《雾都茫茫》
影片拍摄于1980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张波是珠影厂的老导演,此片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的遗作。
早在1964年他就曾接触过这个剧本,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将其拍成电影。
之后项目被搁置,反倒是小说意外流传于世,一直到79年珠影厂再度重启拍摄。
此时小说已经在全国风靡,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国民IP。
电影原名《静庐凶杀案》,在上映时被改名为《雾都茫茫》。
故事开始于解放初期的峦城,一个深冬的夜晚。
深夜无人的街头,一年迈的老更夫独自行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
路过一幢洋楼,更夫发现楼里亮起了灯光,而原本门上贴着的封条也被人撕开。
好奇之下,更夫悄悄进了门,并顺着梯子打算摸上阁楼查看。
屋内一片漆黑,寂静无人,可更夫却似乎闻到了脂粉味。
突然,一个灰尘满布的玻璃镜框上,更夫发现一双紫色的绣花鞋轻轻动了一动。
还没来得及尖叫,一件铁器狠狠砸向更夫头上……
第二天,当地的解放军侦查科接到报案,赶到了案发现场。
负责查办此案的是侦察科长沈兰和战士方成武,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
经过现场勘察,除了死者以外,现场还有两个人的脚印,推断为一男一女。
而在室内墙壁上有很多被敲打开凿的痕迹,凶手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
正在沈、方二人分析案情的时候,一名新来的女战士前来找沈兰报道。
对方自称名叫朱玉雯,是上级派来协助沈兰一同查案的。
看着眼前的朱玉雯,沈兰的表情有些错愕,觉得她太像一位昔日的战友了。
于是便主动询问:
朱玉婉是你什么人?
朱玉雯反问:
沈科长怎么会认识我的姐姐?
伴随这个问题,沈兰陷入了回忆——
那是她和朱玉婉第一次会面的场景。
1949年暮春,当时还是地下党员的沈兰,奉命打入到到峦城兵工厂。
结果不慎被国民党的稽查长陈浩察觉,随即陈带人进行大范围搜捕。
危急时刻,一名女子出现在山路上,主动挽起了逃亡的沈兰的手。
女子正是负责接应沈兰的地下党员朱玉婉。
两人装作情侣来附近游玩却迷路的样子,躲过了陈浩的搜查。
透过朱玉婉,沈兰得知陈浩私底下曾经走私过一批枪支,
并提到以后另有人接应沈兰,而自己则要去执行一项新的潜伏任务。
沈兰与朱玉婉两人既是战友,也是多年合作的搭档,彼此之间早有情谊。
可眼下时局未稳,两人各有重任在身,所以纵有好感,却始终深埋于彼此心底。
时间切回到现在,沈兰接到了附近搜查的战士的汇报。
得知这所洋楼居然是解放前特务头子林南轩的一位情妇的家,名叫静庐。
沈兰感到惊讶,没想到这里居然是自己追查多时的林南轩的秘密住宅。
此时作为职业捧哏的搭档方成武问道:
你知道这个林南轩?
沈兰回答说:
不仅认识,我还差点做了他的女婿!
跟随沈兰的讲述,影片再次进入回忆。
那是1949年夏天。
沈兰在一场车祸事故中,救下了一位妙龄女子林晶,自己也因此受伤。
对于救命之恩,林晶很是感激,并多次来医院看望救命恩人。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日来。
林晶得知沈兰曾留学多年,是美军顾问团的翻译,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不久后,沈兰出院,就收到了林晶之父林南轩的邀请,去林家参加家庭聚会。
在林家父女的答谢宴会上,风度翩翩的沈兰以出众的才华折服了所有宾客。
林晶对于眼前的沈兰更是表达出爱慕之意,两人成为舞会上所有人的焦点。
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沈兰故意安排好的。
在林府,沈兰再一次见到了化名朱嫂的朱玉婉。
原来,朱玉婉当初要执行的潜伏任务,就是以佣人的身份打入林府内部。
根据情报:林晶的父亲林南轩手里掌管了一项秘密计划,代号为C-3计划。
计划的核心是打算在国民党撤离后,炸毁当地兵工厂、电厂、电台等重要建设。
为此林南轩手底下的兵工厂曾秘密制造了很多炸药,并提前埋藏在峦城的地下。
沈兰打入林府,就是希望通过林晶获取林南轩的信任,窃取C-3计划。
不过,林南轩为人阴险腹黑,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一个接近自己女儿的陌生男人。
于是,他对沈兰各种怀疑试探。
先是让手下的副官陈浩来辨认,看沈兰是不是当日在山下被追捕的男人。
沈兰见到陈浩出现,当即急中生智,主动上前与陈浩打起了招呼,并主动解释:
自己曾作为美军顾问团的翻译,和陈浩一起调查过兵工厂的一桩军火倒卖案,因此和陈浩认识。
陈浩当然不愿意被人提到自己曾倒卖军火的事情,不敢继续这个话题,只得认下沈兰。
一计不成,林南轩又想了一招,欲擒故纵。
他故意约沈兰下棋,并在中途外出,将一份机密文件留在桌子上。
然后悄悄躲在外面监视着沈兰,只要沈兰想要偷看文件,就会暴露的身份。
然而机智的沈兰也看出了林南轩的意图。
不仅没有偷看,反而主动让下人将文件带去送给林南轩,借此打消对方的怀疑。
还有一次,沈兰和朱玉婉交换情报的时候,被一直盯着沈兰的陈浩给发现了。
陈浩第二次见到朱玉婉,联想到那天自己带兵抓人时遇到的情侣。
认为终于抓到了沈兰的把柄,当即一口断定沈兰和朱玉婉是同谋。
不料沈兰和朱玉婉早有准备,沈兰指认陈浩是因为抓不到兵工厂的奸细,故意诬陷自己。
而之所以一直咬着自己不放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手里有他倒卖军火的证据。
随即沈兰拿出了一份陈浩签署的收据,铁证如山,所有人都相信陈浩故意诬陷沈兰。
经过这一连串的试探后,林南轩终于对沈兰产生了信任。
时间再次切回到现在。
根据沈兰的回忆和从林家查获的电报底稿,公安人员认为:
凶手到静庐来,可能是要找C-3计划的图纸。
随后,公安战士在案发现场附近,找到了一只带名字的鹿皮手套。
根据手套的线索查到了当地的外语学校,得知学校有位老师失踪了一段时间。
随即公安战士展开调查,发现这名失踪的老师,其实是一位潜伏在栾城的特务吴蒙。
而吴蒙曾留下一份信件,根据信件使用的纸张和字迹,又查到参与设计C-3计划爆破方案的工程师江礼帆。
然而当沈兰等人发现江礼帆的时候,却发现江礼帆已经被人害死,而吴蒙也不知所踪。
与此同时,栾城的一间客栈的客房里,住着一男一女两名房客。
女人躺在床上,脚上赫然穿着一双绣花鞋,而男人在坐在一旁小声汇报着:
我们什么也没找到,活人就变成了死人。
绣花鞋女人却冷笑着说:
地图找不到,看来只能动用十三号了!
另一边,侦查科在一位老水泥工的帮助下,对静庐的搜索有了发现。
他们挖出一个埋在墙壁里铅皮箱子,里面装了一幅油画,名叫古塔春色。
看到油画的沈兰,突然意识到——
自己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幅油画。
随即剧情再一次切入到回忆当中。
当时,朱玉婉已经从林南轩三姨太的手中,窃取到了林府保险箱的钥匙和密码。
按照计划,她和沈兰将趁着当晚林南轩一家外出赴宴时,支开林府的保镖,
由沈兰潜入林府内宅,打开保险箱窃取C-3计划。
然而当沈兰打开保险箱后,却没有找到图纸,反而触发了警报。
此时林府的保镖冲上楼来,眼看沈兰就要暴露,朱玉婉赶到揽下了所有罪名。
隐藏在一旁的沈兰迅速出手,想要制服保镖,双方展开搏斗。
混战中,沈兰虽然击毙了保镖,而朱玉婉也不幸中枪,生命垂危。
此时恰好林晶提前回家休息,见卧室内两人一死一伤大为惊恐。
重伤的朱玉婉仍旧不忘为沈兰打掩护,声称是保镖想要盗取保险箱里的财物,被自己发现想要灭口,幸亏沈兰及时出现制服了保镖。
沈兰急忙开车带朱玉婉去医院,但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而回天乏术。
不久,栾城被解放,林南轩跟随手下仓皇逃走。
在逃亡的路上,被沈兰率人追击,林南轩顽固抗拒,最后选择饮弹自杀。
临死前他烧毁了所有的文件,沈兰赶到时,只见到了被烧毁的古塔春色油画的残角。
时间再次回到现在。
一副油画藏得如此隐秘,让沈兰顿时产生了怀疑——
难道这幅画与C-3计划有关?
随即他下令对油画进行化验,检测发现:
这幅油画的内部居然藏着一副工程路线图,正是C-3计划的爆破线路图。
设计这幅图的是工程师江礼帆,而负责监工的则是特务吴蒙。
至此案件终于有了突破进展,沈兰对案情做了进一步分析:
林南轩死之前毁掉了自己手里的C-3计划图,导致残余特务分子们没法实施计划。
当晚在洋楼内的一男一女,应该就是林南轩曾经的手下,想要找到C-3计划图的复件。
结果因为撞上了更夫,不得不杀人灭口,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C-3计划图没有找到,那就只能通过设计图纸的人,也就是吴蒙和江礼凡。
但江礼凡或许是对C-3计划产生了动摇,不愿意配合,最终被特务组织杀死。
据此分析,静庐凶杀案的凶手,很可能是林南轩死后失踪的稽查长陈浩。
至于当晚出现的那名穿绣花鞋的女人,应该就是案件的主谋。
而他们现在唯一能利用的人就是知晓C-3计划的吴蒙。
随后,侦查科查到了吴蒙的一位情妇,并跟着她找到了吴蒙的下落。
在吴蒙的家中,公安人员发现了一条地道,并在地道中找到了大量的炸药。
原来,吴蒙就是林南轩生前安排好的十三号。
在隧道中,公安人员撞上了正要引燃炸药的吴蒙和陈浩,双方进行了激烈枪战。
千钧一发之际,沈兰击伤了潜回大陆的特务陈浩和吴蒙,并将两人抓捕。
这时,江边码头上,一辆将要启航的船舱里,一名穿着绣花鞋的女人正暗暗得意。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就在船即将离开码头的时刻,沈兰带着公安战士上船朝女人的船舱走来。
女人看着沈兰的一身军服,终于绝望地咬破藏在戒指里的毒药,自杀而死。
这名穿着绣花鞋的女死者,正是特务头子林南轩的女儿林晶。
为了替父报仇,她秘密潜伏回大陆,妄图重启C-3计划,并联系上了吴蒙和陈浩。
可最终还是奇差一招,不甘被擒的她,选择了服毒自尽。
故事的最后,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栾城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这部《雾都茫茫》拍摄于四十年前,正是反特片再度风靡的年代。
此时的反特片较之五六十年代的的作品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弱化主旋律色彩,类型化属性更重,并强调故事的娱乐属性,追求一定程度上的视听感官刺激。
比起以往的抓特务主线,本片则融合了惊悚悬疑、案件侦破、卧底潜伏等类型元素,更接近于一部侦探犯罪电影。尤其是在叙事手法上,导演大胆创新,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用回忆和现实穿插叙事,这在当年的国产电影中极为少见。
电影以一场悬念重重的凶杀案作为开篇,不仅埋下了悬念,吊起观众胃口,更在开篇一上来将恐怖氛围做到极致,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那双隐藏在黑影里的绣花鞋可以说是诡异到了极点。
之后跟随主角对凶杀案的调查,借由不同的线索,推进案情侦破的同时,并不断由主角的视角展开回忆,两段时空来回切换,让故事变得不再单调,这是非常高级的叙事技巧。
不过,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
一方面,电影受限于年代,在制作成本和技术上比较粗糙,画面打光非常不讲究,而影片夜戏比较多,导致画面过暗;另一方面影片也带着那个年代国产反特片的通病,角色塑造较为模式化,主角或是反派人设都比较单薄,看不出丝毫的内心挣扎。
此外,因为影片时长的问题,电影后半段的叙事节奏崩坏地很厉害,故事最后抓特务、拆炸弹、揭开真相的情节拍得过于简单,显得高潮不足,前面铺垫了80分钟,调动起观众情绪,可最后的高潮戏只用了8分钟草草收场,非常可惜。
最后说一下原作《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原名叫做《在茫茫的夜色后面》。
作者况浩文曾在上世纪50年代在西南公安部侦查处工作,他以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为情节创作了这部小说。他曾回忆说:
在一次大逮捕中,我带着一个班去逮捕。那会儿的电力供给特别糟糕,凌晨4、5点钟的时候大街上一片漆黑,我们挨家搜查,我打着电筒,来到一户成员家里。在一切检查完毕后,我突然在穿衣柜底下发现了一双黑底绣花的绣花鞋,也许是光线的作用,我感觉那双绣花鞋动了一下,我当时心跳加速,还以为柜子里藏着人,就冲了进去,才发现是虚惊一场。但那双绣花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那感觉非常恐惧。后来这个感受也成为小说的开篇。
1964年,况浩文将小说改编成了剧本,可电影没能拍成,结果小说先以手抄本形式红遍全国,书名也变成了《一双绣花鞋》,直到1980年才被拍成电影《雾都茫茫》。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也曾被改编成为两部电视剧《C-3计划》和《一双绣花鞋》,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后者,该剧拍摄于2003年,由当时刚刚出道的孙俪和尚未大红大紫的谢娜主演,该剧也被年轻观众的童年阴影。
由此可见,无论是小说,还是后来的影视剧,《一双绣花鞋》早已经把绣花鞋变成独具特色的恐怖「意象」,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悬疑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