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扇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底蕴,是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祖先们在烈日炎炎下劳作时,随手猎取植物叶片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
在殷商时期,扇子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名士杨修与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同时《晋书·王羲之传》也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
到了唐宋时的经济文化大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们也自恃风流,争相在精美的团扇上作画题诗。在这文人雅士的带领下,唐宋两朝间的团扇在中国的流行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团扇不单单仅是遮阳扇风,更是文人之间交流赏玩之雅物。
“团扇题诗春又晚。小梦惊残,碧草池塘满。一曲银钩帘半卷。绿窗睡足莺声软。瘦损衣围罗带减。前度风流,陡觉心情懒。谁品新腔拈翠管。画楼吹彻江南怨。”
——北宋 刘翰 《蝶恋花》
在宋以前,一般人们所称的扇子,都指的是团扇。团扇又称宫扇、纨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
女性所用团扇,其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手摇之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
男性所用团扇,更喜扇面上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文人们一边细细品味扇面书画的美感,一边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蕴味,自得风流。
“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清 王廷鼎 《杖扇新录》
团扇,一柄具有文学底蕴的中国美,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风韵,辗转在朝代变更的历史里历久弥新。在当今,许多现代人也选择布置文房时将团扇纳入其中,比如马云就在书房的正中央,供奉着一把传统的中国风团扇。
选择一把精美的团扇,悬挂于书房中以供观赏、品读,或放置于专门的团扇展架上。既拥有温婉隽秀的古风魅力,又呈现出现代人所追求的精致韵味,恍惚间,能感受到其中“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境,让书房的格调上升一个境界。
举报/反馈

天津自适居

5794获赞 2838粉丝
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
天津自适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