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奇观?以奇为观
泾渭分明既是一种文化所指
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现象
可是你知道它包含了什么知识原理
中国有哪些地方也有泾渭分明奇观吗?
01
谁清谁浊?一个千古的谜题
《航拍中国》第一季推出了四个省,其中陕西篇,讲述了陕西泾河渭河的泾渭分明现象
两条河流交汇但不相融,一清一浊
有着明显清晰的界线
这种地理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都能见到
但只有陕西的泾河、渭河交汇
才产生了使用率极高的成语—泾渭分明
并且在今天延伸出新的含义
比喻界限清楚或者是非分明
也出现了“陕西泾河、渭河谁清谁浊”
这一个两千多年古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春秋时期,《诗经》记载有“泾以渭浊”诗句
使得不少人认为古时是“泾清渭浊”
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片“渭清泾浊”的声音
通过统计相关唐诗发现
至少有十位诗人在诗中曾提到过“渭河是清的”
比如著名诗人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
“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等诗句
他的诗中7次提到“清渭”,4次说到“浊泾”
宋代和唐代相同,也有“清渭浊泾”的文献记载
陆游的诗和朱熹的文都能佐证
乾隆皇帝画像
苏辙画像
但北宋至清代,“清渭”的说法再次遭到挑战
文学家苏东坡弟弟苏辙
在《次韵子瞻见寄》有诗称:
“滚滚河渭浊,皎皎汉江清”
18世纪,80岁高龄的一代盛世帝王乾隆
有一天在批阅典籍时对泾渭清浊问题有疑惑
就派遣水利学士兼中卫县令胡纪谟
(也有史料称特派陕西巡抚秦承恩)
对泾渭谁清谁浑进行过实地考察
不管是胡县令的游记《泾水真源记》
还是乾隆皇帝《泾清渭浊纪实》
都将“泾清渭浊”的结论昭然于世
图自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如今的泾渭分明地理现象是呈季节性的
一年当中只有10月至次年6月
泾河水清,渭河水浊
而7、8、9月,两条河流都处于丰水期
这时两条河流的水都是比较浑浊
泾渭分明现象则不明显
可渭河虽然相对浑浊
过去咸阳城一种有名气的地方风味
“河水煮面”却只有用渭河的水煮
才算得上是最地道和最有味道的
河水浑浊且含有沙石,为什么能煮面呢?
它是将河水提回家后
放置澄清一天一夜,待泥沙沉淀后
水质变清,才可以煮面
但今天再用渭河水煮面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02
泾渭分明,需要什么天时地利?
2018年7月10日,融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江段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图来源新华网)
泾渭分明之所以能成为自然奇观
在于它并非能日日时时所见
形成“泾渭分明”现象需要诸多天时地利条件
首先,要有两条河流能够交汇
同时要考虑两条河流的水色
水色不同才能呈现出分的奇观
水色与水体成分、水中所含物质等多因素有关
而影响河流水色的重要因素就是含沙量
比如江河流经黄土地区
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
流经红土地区,就有可能形成“红河”、“赤水”
除泥沙外,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
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黄河入海的泾渭分明
不过,河流的含沙量是相对和变化的
“泾河和渭河谁清谁浊”问题之所以被争论
并非是古代有些文献记载有误
而是两河在不同时期含沙量发生变化
研究证明,河流的历史状况与流域自然植被
人类农业活动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就今天而言,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
河水常年浑浊
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
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泥沙较少
河水相对比较清澈
美丽的黄土高原
在两河河水颜色差异的基础上
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和分界线足够长
才能更明显地体现泾渭分明景观
河水的密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
会影响两河相汇的混合快慢
水量、流速、交汇河道的角度
则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江西九江: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泾渭分明景观
在通常情况下
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
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
几乎“平行”流动
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
会出现较长的分界线
两河接近直角汇入示意图
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
水流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
分界线也会很快模糊不清
另外两河如果水量差异比较大
那么水多的河流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河流
两河交汇的分界线则短且不太明显
总体来说,两条河流的流量越是势均力敌
相汇交叉的角度越小
就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奇观
03
中国哪些地方有如此奇观?
根据泾渭分明形成的条件来看
中国并非只有泾河和渭河才能形成奇观
至于为什么只有泾渭两河形成了成语
这是因为它们所在之地是周、秦、汉、唐的首都
因为是西安、咸阳
话说回来,中国哪些地方还有泾渭分明奇观?
甘肃刘家峡——黄河与洮河
洮河是从甘肃刘家峡进入黄河
也是黄河接纳的第一条输沙河
每年有2900多万吨泥沙,从洮河进入黄河水系
因为黄河自青海源头下来多是高山峡谷
山多为石头山,植被丰富,水土保持好
所以河水相对清澈
洮河却是“一碗水,半碗泥”
经过的地带多半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很多黄土被冲进河道,河水浑浊不堪
这样的两条河流相汇便形成黄绿相交的界线
反差很大,景观独特
但如此奇观并非总是好的事情
因为河流所带泥沙基本沉淀在当地水库区中
洮河所带的泥沙直抵坝前
使得坝前淤积面迅速升高
直接威胁着刘家峡电站的安全
南京——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
南京是一座虎踞龙蟠、山环水绕的城市
它地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河谷盆地中
不仅低山丘陵余脉楔入城中
还有长江、秦淮河等水系流贯
自西向东澎湃而来的是长江
因为宁镇山脉的阻挡,从安徽芜湖以下折向东北
至南京附近又转头东流
秦淮河自南向北蜿蜒而来
在清凉山下注入长江
一般水色主要是水里的固体物质、悬浮物
以及泥沙等各种颜色反射出来
长江水色看起来呈现黄色,比较浑浊
这主要因为长江含沙量高
而内河秦淮河含沙量相比之下则没有那么高
固体物质也没那么多,再加上流速小
因此在长江和秦淮河交汇处
有时会出现泾渭分明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
水的颜色和水质好坏是没有本质的联系
虽然长江有时看起来比较浑浊
但水质还是相对较好
而秦淮河的用途主要是景观功能
目前它的水质只达到四类水的标准
重庆——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火锅几乎成为了重庆今天的代名词
但除了吃的火锅以外
江水也能呈现出鸳鸯火锅的模样
重庆朝天门码头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两江的交汇处
平时两江颜色相差不大
但有时也会出现
黄浊、清灰汇合交杂的江面奇观
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泾渭分明现象
一般都在每年的洪水季节
长江上游地区、陕西省
嘉陵江上游出现降雨的情况下形成
其本质依然是两条江流泥沙含量不同所造成的
江水的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
以及含沙量的不同会造成河水浊度的差异
遇到强降雨等天气
水流泥沙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变化
两江交汇处的分界线会更加清晰,且绵延纵长
这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壮观景象
但至于两江谁清谁浊问题
多数时间是嘉陵江的水较清,长江的水较浑浊
但有时嘉陵江上游暴雨
洪水会把大量泥沙冲到水中
使得嘉陵江水短时间内颜色比长江更深
出现颜色对调的情况
因此在泾渭分明的地理现象中
清浊是相对,而非是一绝对概念
武汉——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
湖北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
河流湖泊密布,围绕长江、汉江等干、支流
形成了庞大发达的河湖水网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
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和中部
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有时受上游持续降雨影响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位持续上涨
涨水含沙量较高,长江水呈现浊黄色
而汉江多数时日碧波荡漾
便会出现“泾渭分明”的水上景观
黑龙江——松花江汇入黑龙江
来源纪录片《航拍中国—黑龙江》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因省内有黑龙江而得名
黑龙江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
绕过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向东奔流入海
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
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穿过哈尔滨市区
为该市造就了冬夏两季不同的观赏景观
松花江汇入黑龙江之后
在很长一段河道内,水色北黑南黄
人们把这段黑龙江也称之为“混同江”
松花江汇入黑龙江形成的泾渭分明奇观
同样是和两江的水体所含成分、物质
含沙量、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黑龙江呈现的颜色为青墨色
松花江的颜色为黄色
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
黄河口是指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
位于山东东营市境内
在河海的交汇处
呈现出黄、蓝的泾渭分明奇观
十分迷人壮观
另外因黄河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携带大量泥沙在其入海口处沉积
而使得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
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新生湿地
并使东营市成为国内少有的土地面积
每年都在免费增长的城市之一
黄海渤海分界线
海水的颜色也会“泾渭分明”
东部黄海部分水色呈现深蓝色
而西部渤海水却显浑浊,略呈微黄色
为何会出现这种壮观景象呢?
这是因为黄、渤两海的浪潮
由于海底地沟运动和原本两海各自不同水色
(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较黄)作用
形成一条“泾渭分明”的水流
即黄渤海分界线
长沙——湘江和浏阳河的汇合处
浏阳河和湘江
在湖南长沙市,每年的夏季主汛期
浏阳河与湘江交汇处有时会形成“泾渭分明”奇观
捞刀河入湘江口位于浏阳河入湘江口以北
两河因上游地区暴雨
造成泥沙冲入河中,使河水混浊
而湘江水清澈
故在江、河交汇处出现“泾渭分明”独特景观
等到了七八月份湘江水涨,江水变混浊
这时浏阳河、捞刀河水往往是清澈的
交汇口也会再次呈现“泾渭分明”景观
只是清与混的位置与目前相反
广西梧州——桂江和西江交汇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在城市桂江与西江交汇处
上演“泾渭分明”,一绿一黄对比明显
泾渭分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名词概念
也是资讯报道中频频出现的奇观
但泾渭分明奇观的出现
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意味着是一件好事
有可能是自然对人类要保护环境的预警
同时在人类爱护环境的努力下
有可能泾渭分明会变成泾渭不分明
因此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
郭永龙编,塞上江南宁夏,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04,第248页
单之蔷,泾渭何曾分明 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05期
话题
你见过哪里的泾渭分明奇观?
- END -
图自:壹图、网络、视觉中国
编辑 / 念念
作者/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举报/反馈

陕西法制网

5427万获赞 101.2万粉丝
陕西法制信息动态平台
陕西法制网传媒官方账号,社会领域创作者,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