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周末一直在秦岭山里跑,这个周末天气不太好,本没打算外出。想起前几天同学说别人送了两瓶上好的龙窝酒,下周抽空聚一下。虽然也经常喝酒,但对于身边的龙窝酒一点也不了解,于是临时起意,去西安市鄠邑区的龙窝酒文化博物馆看看。
住得离龙窝村只有40多公里,出了西安沿310国道一直行驶过了涝峪河,从255乡道拐进去1公里多就到了,进入乡间小路,酒香就漫漫地从车窗飘了进来,越走香味越重,直到很醒目的牌子挡住了去路。
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原户县龙窝酒厂)和龙窝酒文化博物馆在同一个院子,位于西安市鄠邑区(“鄠邑”这俩字打起来真不顺手,还是觉得户县亲切)涝店镇龙窝村,院子的北边是厂区、南边是在龙窝酒作坊遗址上建立的龙窝酒文化博物馆。
我们去的时候参观的人并不多,而大门口买酒的人却不少,大多都是用10斤大塑料桶灌的。可能是去的时间不对,龙窝酒文化泥塑馆并没有开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博物馆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会全面开放,平时大多数场馆会都不关门,游人可以随便参观,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到时候会有盛大的开春立窖祭祀酒神仪式,还有各种户县当地的民俗表演,到时候村民还会到作坊免费吃臊子面、喝新酒。
龙窝酒文化博物馆展现的是作坊式手工酿酒的工艺,再现了这座上百年民间酒作坊的历史,据说现在基本上还是采用原始的古法工艺酿酒,由于厂区不对外开放,具体情形不得而知。
说起龙窝酒,当地人总是用“东龙西凤”来形容,意思是东边有龙窝酒、西边有西凤酒,在陕西,西凤酒可是家喻户晓的名酒。龙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一起出现,龙为头、凤为尾,寓意龙凤呈祥。不排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凤为头龙为尾的陕西酒业界,西凤的确是出了风头的,家常酒桌、婚丧嫁娶哪里都离不开,面对市场经济,龙窝酒就少了太多勇往直前的味道,更缺少品牌历练,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展开来说,龙窝酒也可能是酿造工艺最纯正的酒,但在陕西,数十年来,西凤、太白、城固、长安,无论哪一个品牌都比龙窝出彩,因此,市场效应可能是龙窝酒的缺失。
让我们再次回到龙窝,据说在龙窝这个地方,清光绪年有井一口,井水通灵,适于酿酒,随之龙窝酒应运而生,愈酿愈醇,香溢关中。
1936年双12事变,杨虎城将军用龙窝酒宴请中共代表周恩来,周副主席赞不绝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再往前追溯,龙窝酒作坊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即在户县、周至、兴平一代颇有名声。至民国时期,龙窝酒名扬关中。
龙窝酒酿造技艺在承传古法中被历代师傅总结为九句口诀,即“人得其诚、水得其甘、曲得其时、粮得其实、器得其洁、工得其细、拌得其准、火得其缓、酒得其真”。一百多年来,其工艺技术全靠师徒传承,经过一代代不断实践,龙窝酒酿造技艺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知识系统,它是在关中腹地的自然背景下形成的,从原料特点到制曲和发酵,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和关中的气候相适应,是关中古法酿酒的杰出代表。
百余年来,龙窝酒作坊一直延续着祭拜龙王和酒神的传统,这种习俗和其酿造技艺共同构成了古代酿酒文化最为完整的历史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据不明确的资料记载,龙窝酒传统酿造技艺由创始人费永泰到第四代传人赵清海师傅,一直是作坊生产。1976年户县政府在老作坊的基础上组建了户县龙窝酒厂,2004年龙窝酒厂改制更名为西安埙酒坊酒业有限公司。虽然历经改制,龙窝酒始终秉承传统,以手工酿酒为正宗,师徒传承,形成了一套与关中气候密切相应的手工酿酒技术。
龙窝酒可能很美,味道也很好,但历史的滚滚潮流是无法阻挡的,顺应即生存,虽然历经百年,龙窝酒依然在龙窝里,依然还沉醉在寂寞的酒文化里,如何走出龙窝,让龙窝酒香飘四海,才是管理者深思并付诸行动的事。
交通:导航搜索“龙窝酒文化博物馆”即可。
作者/来源:江湖旅行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举报/反馈

陕西法制网

5448万获赞 101.6万粉丝
陕西法制信息动态平台
陕西法制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