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陈雪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
营口市骨干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
年级备课组长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 / 美编:苏木
编者寄语
凌叔华是“五四”以后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文坛三才女”。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收在短篇小说集《小哥儿俩》一书中。此书近年出过多种版本,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被誉为“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被遗忘的高峰”。书里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写的故事,关注的也是旧时小孩子的生活和趣事,很值得推荐给今天的小读者们。
本篇《小哥儿俩》是书中的一则短篇。从人物塑造上,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乖和二乖;从情节安排上,小说围绕“小哥俩”展开故事情节;从主题上看,以儿童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文本研读
小哥儿俩
作者 凌叔华
(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明确:开篇从环境角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清明节,孩子们放假了;第二句用比拟的手法写自然环境:“表同情”“爬”等词语赋予太阳人的情感,把阳光写活了。这舒适和暖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从情节上看,学校放假的情况和“小棉袍”的特写镜头,都与小哥儿俩密切相关,为下文小哥儿俩的出场做了铺垫。从人物上看,和谐温馨的环境与小哥儿俩善良率真的性格相互映衬。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明确:情节的开端:小哥儿俩欢喜七叔叔带来的八哥。小哥儿俩的出场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从神态、动作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哥儿俩率真活泼的形象。同时暗示了主人公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明确:此段继续写小哥俩的性格:大乖专注,二乖注意力易转移。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明确:情节的第一个转折:家长信守承诺带着小哥儿俩去听戏。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明确:情节的第二个转折:八哥被野猫吃了,小哥儿俩由爱而怒而悲,同时用语言、动作刻画出了大乖疾恶如仇和二乖稚拙可掬的形象。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明确:以妈妈的善良暗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明确:大乖践行诺言,说到做到;二乖爱模仿,情感率真。简洁的笔墨让小哥儿俩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明确:此段描写自然环境,通过选取还带着露珠儿的草、吵吵闹闹的麻雀、开满了花朵的香气扑鼻的丁香、温和的阳光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又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二乖在耳朵上插花,学小麻雀哼哼歌唱,丢掉了毛掸子,忘记了报仇……这些童真童趣的描写,生动、形象、亲切,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生活的热爱、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明确:情节的第三个转折:寻仇途中偶然发现了一堆可爱的小猫儿。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明确:小哥儿俩由对野猫的恨变成对小猫儿的爱,这一情感的变化写出他们关爱小动物的善良本质。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明确:小说在高潮中结束,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妈妈的善良影响了孩子的善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暗示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有删改)
知识建构
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其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哥儿俩》一文在环境描写方面非常突出,既写了小哥儿俩的家庭社会环境,又有温暖明媚的自然环境描写;既体现了环境描写的手法,也考查了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并且都在高考题中直接考查。
举报/反馈

新课标大语文

3318获赞 2531粉丝
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