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文化渊远流传,以其独特性流传至今,即使历经风雨变迁,我们现代仍有沿用。比如我们中国祭祖的习俗、婚礼的习俗等,特别是婚礼习俗愈来愈向着古代婚礼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期望拥有一场纯中式的婚礼。而婚服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不同于西式婚纱,中式婚服更加精致、也更讲究,不管是婚服的颜色或是婚服上的图案都有着讲究。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期,而宋朝的婚服更是尤其讲究。
宋朝女装
古代历朝历代的婚服,都有着不同的讲究,并不同于我们现代电视所见的都着红色着装。宋朝却是有着红绿的差异,李清照曾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么何为“绿肥红瘦”,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宋朝的“红绿之分”,从何而来?那么我们就要探寻宋朝婚服颜色的由来,所以我们要追溯一下历朝历代婚服颜色的变化。
婚服颜色的发展
从周朝开始就有婚礼礼仪形式而且较为完整,大概为“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后世的婚礼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与周朝相通的地方。可见大多都是参照周朝的形式而来,只不过在某一些方面,具有仍然具有各个朝代的她点。婚服可以说是婚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项目,从现在的史料可查,周朝的婚服也是最早可考的朝代,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中,周朝时期的礼服是浓重的黑色调,但在周朝礼服也不一定都用黑色,也可能用于黑色相近的一些深色布料,也就是说我国古代较早的婚服颜色并不是红色,而是以深色为主。
影视剧中的宋朝婚服
在秦汉时期婚服的颜色制式等,大致和周朝的相一致。到了唐朝时期,整个婚礼的形式大概是沿袭周朝,但唐朝婚服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唐朝婚服更加雍容华贵,更加的盛大,由此我们便能看出唐朝的繁荣。其次唐朝婚服的颜色也有了明显变化,不同于早期的深色为主。据记载“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即青色的嫁衣。新郎的服饰则是为公服中的绛纱袍,即红色婚服。也就从此开始有了“红男绿女”一词。当然这都是上层官员的婚礼,普通百姓的婚礼,自然是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女性婚服
宋朝婚服沿袭着唐朝的特色,凤冠霞帔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是又与唐朝的“红男绿女”有不同,不再是单一的习俗,而有时也会“红女绿男”。
元朝时期,因为是外来民族,所以元朝时期的婚服,有汉族传统的婚服,也有受北方蒙古人影响的“质孙服”。“质孙服”是元代常见的“时装”,很有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短袍,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便于骑射。元朝时期的嫁衣跟其日常服饰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元朝的贵族女性穿长袍佩高帽,还是具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的特点。
元朝服装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后,明代整体上大致恢复到了唐宋制的汉人衣冠。而明朝时期男子迎娶女子俗称“小登科”,男子可以穿九品官服——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平民女子出嫁时也可以穿着凤冠霞帔,因为凤冠霞帔原为宫廷装,但是按照华夏礼仪,大礼可摄胜,就是在一些重要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比如说婚礼等。
满清入关后,清政府的婚俗沿袭了汉族传统。所以,清朝的汉族婚礼服装基本上和明朝相同,但在细节上又融入了具有满清特色的旗袍元素。所以清朝新娘通常穿红色袄裙或者旗袍,外穿背心式霞帔,有的头上还会搭配红色绒花;而新郎通常身穿青色长袍,外罩绀色马褂,拜堂时身披红帛。
满清婚服
那么宋朝红男绿女是指什么呢?在宋朝年间,民间的婚服大致沿用了唐朝以来的“红男绿女”的制式,但是不同于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更加低调内敛。而且这颜色的使用则是大有讲究和等级之分的。一则,古代男子做官,他们礼服的裤子便是红色,而红色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而女人则是为了衬托男子,所以红男绿女,就表示着绿叶衬红花,背后更是显示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红男绿女
但是宋代婚服的颜色也有变数,宋代婚服虽然是“红男绿女”,但是宋朝女性出嫁遵循着一个规矩 ,那就是“低嫁穿红,高嫁穿绿”,所以婚服颜色的变化,依旧与夫妻双方的地位息息相关。女子在夫家的地位,取决于原生家庭的地位。比如我们在电视剧《知否》中,可以看到盛家嫁女时,四女儿和小女儿都穿的绿色婚服,这是因为她们是高嫁,夫家的地位比她们原本的家庭要高。而在《清平乐》中,曹丹姝第一次出嫁却身穿红衣,就是因为她所在的家庭,地位比夫家高,她属于低嫁。
曹丹姝婚服
背后的儒家思想
宋朝会出现男女婚服的差异,除了当时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我们还能很明显的想到一个双方地位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古代重男轻女,那么这又有何关系呢?地位高低、重男轻女等我们就要追溯到儒家思想对历朝历代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产物,可以说和我们古代小农经济的影响离不开。华夏民族在历经了夏、商、周近一千多年年之后,由于诸侯林立,权力分散,所以周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于是以维护周朝统治为主,大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礼为中心的儒家学派。其中孔子的学说中最为大家所知的便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孔子
东周时期,周王朝经过一代一代的发展逐渐衰微,再加上诸侯分权,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周礼”遭到了极大破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时期。此时各阶级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纷纷登上了历史这个大舞台,并且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阶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其中影响最为深远,也为后人所熟知的便是儒、法、道、墨等几家,于是历史上出现了了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他们的思想,也为后世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在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影响如此深远的呢?我们就不得不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们和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契合。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们
初期阶段: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主要以“仁”“礼”为主,孔子一直想要恢复周朝礼制,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随着时间推移儒家文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
孟子可以说是孔子的继承者,他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有名代表。他信奉“仁政”,并且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后被世人尊封为“亚圣”。
孟子
西汉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主,并且结合当时社会的现状,广泛吸取其他学派理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儒家思想体系。由于新的儒家思想体系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受到极大的重视。他甚至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了儒家思想进入下一阶段。
中期融合阶段唐朝中期的韩愈,被人称为儒学大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主张天命论,同时当时还出现了外来的佛教,他的天命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对了佛教的观点。
到了宋代,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时盛行的佛道两家的思想,从而形成了新儒学——即理学,说到宋朝理学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程朱理学”。北宋的程颢、程颐是理学发展的开拓者,朱熹在他们的基础上使理学有了新的发展。朱熹理学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把人的欲望和天理进行了对立,认为人类的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要扼制的。
而明朝的王阳明则是与朱熹对立的,创立了心学,即与朱熹客观唯物理论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所以宋朝和明朝从儒学延伸出了两个流派,而“理学”和“心学”,也进一步发展了儒学。
元朝的邓牧,更是大胆的否定了君主专制度的合理性,含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其思想对明清思想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后期明末清初时期,后人们对传统儒学有了质疑,因为随着朝代的更迭,需要儒学焕发新的力量。黄宗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反抗,提倡“法治”,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重农抑商已经不适合当时的清朝,所以他提倡提高对商人的重视,具有强烈的批判反抗精神。
顾炎武
顾炎武一样具有批判君主专制度的精神,而且他还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王夫之则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政治上要随着朝代的发展进行变化。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都闪烁着革新的光芒,都对封建统治发出了质疑,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大震动。但是可惜没能推动封建君主专制的变革,推动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到了清朝末年,儒家学派的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新学,摒弃科举。借弘扬儒家文化的外壳,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孙中山
为什么儒家思想一直为后世统治者们推崇,就是因为它有“礼”的核心,礼让我们不能逾越规矩,就不会出现统治被推翻的现象,对巩固统治者的江山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非常推崇儒家学说。这就跟宋朝,男女婚服有着颜色之分,有了共通点。
结语
而宋朝男女婚服颜色之分,其实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宋代的建立和历史上的朝代都有着不同之处,所以在中华历史上是一个新的状态,使中华历史到了另一个发展状态。在宋朝开始儒家思想进入另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程朱理学”的出现,把儒家思想推到了新的高潮。并且宋代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黄袍加身,深知武官的力量,所以宋朝讲究重文轻武,宋朝大量任用文人,随着宋朝的发展,文人甚多,再加之中央的推动,慢慢的一个新的儒家体系成立了起来。
宋朝婚服
而儒家思想讲究礼教。荀子曾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请问为人臣?曰:以礼侍君,忠顺而不懈。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请问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荀子强调君臣之礼,而婚服颜色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宋朝的婚服,有着红绿颜色的差异,不管是红男绿女或是红女绿男,一定程度能体现出背后地位的悬殊,还有宋朝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礼教的严明。这些都是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而李清照所表达的“绿肥红瘦”,是否也是在为当时的女性追求平等的权力发声。
参考文献:
《如梦令》李清照
《礼记·昏义》
《新唐书 卷二十四》
《中国古代服饰史》
《儒学发展史》
《荀子》
举报/反馈

清风南冈

6432获赞 1387粉丝
观潮起花落,赏花谢花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