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秋冬,街头小吃可能变来变去,但前三霸的地位却始终无法撼动:糖炒栗子、冰糖葫芦、烤地瓜。
要是在北京,那肯定还是冰糖葫芦的地位第一,毕竟全国各地卖糖葫芦的可能都叫“老北京糖葫芦”。
今天就来讲讲糖葫芦的本体——山楂
山楂花和山楂果
绘图:鲁西
又酸又渣的山楂
野生的山楂一般长在山坡的灌木丛中,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比较常见。
山楂树可以长到6米高,山楂花是白色的,山楂果则像一颗红色的小球,表面还有一些浅色的斑点。
山楂花的花瓣有5枚,雄蕊明显伸出花冠。
山楂果实像球形,秋季成熟,红色。
在古代,人们把这种红红的果子叫做楂、楂梨、楂子,到明朝才首次出现“山楂”这个词。
而且,最初的“楂”字是以讹传讹的误写。李时珍说,“楂”真正的写法应该是“樝”(意思是“不柔不信”的果实),后来才被读音相同的“楂”取代。但这个“楂”吧,原本读作chā(意思是水中的浮木),后来因为山楂果内有很多渣子,才误打误撞变成了楂。总之,这就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山楂的口感估计不用我多介绍了,没熟的山楂不输柠檬,恐怕现在很多人嘴里已经发酸了!
有内味了
经霜打过的山楂,会退去很多酸味。苏东坡的诗“霜雪自困楂梨粗”就是这个意思,一颗成熟的果实,知道自己变甜。
山楂和梨的故事
秦朝时,人们常把“楂梨”并称,唐宋以来的文人也常把山楂称作“楂梨”。“楂梨”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南朝刘宋初年,张敷少年成名,深受宋武帝赏识,中书令傅亮有意和他结交。一次,张敷即将乘船远行,傅亮前去送别,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气得火冒三丈。原来,张敷一直在船中躺着,没有迎接傅亮,也没有和他行礼,起床后反而独自跑到船头吹风去了。“哼,楂,梨之不臧者!”傅亮留下这句话,就甩甩袖子走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楂这种果子,是口感不好的梨。原来,张敷的小名就叫楂,而他的父亲张邵的小名叫梨。傅亮是在讽刺张敷虚有其名,不如他父亲。
张敷画像
其实,张敷不仅有才华,更是十分孝顺。张敷母亲去世后只留有一副画扇,他就把扇子供奉起来,每每看见,就会痛哭流涕。父亲去别处做官时,张敷也辞去官职随父同行。
到了宋文帝时,皇帝知道张敷父子的小名,故意问:“楂和梨两种果子,相比之下孰优孰劣?”张敷说:“梨是百果之宗,楂何敢比?”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与仰慕。
后来,张敷的父亲病逝,他连续几天不吃不喝,过了一年多,张敷又因为太过悲伤染病,就随之去世了。
你吃的不是山楂
起初所谓的“山楂”,是指山间野生的楂果,比平常吃的楂子要小,也被称作“鼠楂”。被人栽种的楂果较大,明清年间又被称作红果、山里红,北方用来炖肉或制作小吃。
山楂排骨
其实早在魏晋时,人们就开始吃大个头的楂果了。人们会将楂果去掉皮和果核,果肉捣烂后加入白糖,再入笼蒸熟。不过这在当时是消食的药方,而不是茶余饭后的甜品。
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北京民间小吃“炒红果”,这是将楂果和冰糖一起半炒半煮,而后收汁。
更有名的当然是冰糖葫芦,清朝的《燕京岁时记》中写到,将大个的楂果用竹签穿了,蘸上冰糖,甜脆而凉。
冰糖葫芦出锅!
不过所有这些吃法中,那些直接吃的个头比较大的楂,植物正式名是“山里红”。反倒是果实比较小的,用来做调味料或果酱的,正式名才叫“山楂”。
山里红果实直径约2.5厘米,是山楂果实直径的2倍。
山楂叶片(左)通常羽状深裂,山里红叶片(中、右)大于山楂,分裂较浅。
这两个名字,是近代植物学家所做的规定,并将山里红看作是山楂的变种。
但对于吃货来说,一提到吃山楂,就是要吃个头大的那个,管它叫什么名字。
拔丝糖葫芦安排一下
(来源:博物 编辑:刘翔玉)
举报/反馈

安徽共青团

2376万获赞 19.2万粉丝
你身边的团团,伴你青春共成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