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全金属外壳》是美国出品的战争片,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亚当·鲍德温、马修·摩丁等主演,于1987年6月17日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的故事。
在世界电影史中,有许多描述和展现越战的经典电影,但具有独特审美和表现手法的电影大师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是战争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杰作。《全金属外壳》中人物塑造的内核和视听语言的外部表现手法都持续不断的影响着后来的电影作品。
人物塑造
《全金属外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塑造了战争片影史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几个角色。首先是给士兵改名起绰号,满嘴脏话的哈曼教官。其终极目标就是想让自己成为所有前来训练新兵的信仰,不讲道理、蛮横专权。他认为战争至上,军队需要纪律,而保证纪律的唯一方法是时不时地杀人。他是战争冷酷无情的代表,虽然最后哈曼成功了,但新兵们都变成了杀人机器,而他也倒在自己训练出来的杀人机器枪口之下,这无疑是对战争莫大的讽刺。
其次是具有双重人格的小丑,这个角色的心理更有普适性。他一方面是善的化身,讲义气,帮助谁都瞧不上的比尔,但另一方面却被毫无人性的战争侵蚀,给比尔的希望变成致命毒药,在比尔不断的出错之后,他还是选择跟随他人的举动打了比尔,虽然有犹豫,但是在犹豫过后他却比别人打的更狠、更重。环境改变了小丑,在这样一个残酷、压迫的环境下,他无暇去思考善恶,顾及他人。来到越南战场后他接受残酷的战争现实,适应着环境,最终成为战场上“活着就够了”的大多数战士的心理反映。
再者是名留影史的心理异化角色比尔,他从一个有些愚笨的正常人逐步变成一个精神非正常的神枪杀手。比尔的选择是一种反观自身的结果,因为他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任何还可以将生命继续下去的理由。在影片前半部分中,最温情的片段也就是小丑和比尔之间的互动。但因为落后的体能和爱吃的本性,原本对他最好的人都拿起肥皂打了他,而且打的最狠,比尔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杀式的回归,其实这也是另一种人性回归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彻彻底底,干净利落的,这种选择斩断了与现实世界的一切关系。正是这种选择,让观众在影片的中间部分,就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枪击画面,激起观众对电影中深层次内容的思考,即战争所带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光线处理
以上的人物内核,则是通过外部视听语言手法来表现。而库布里克的电影中对光线的运用常常被拿来探讨,特别是现实主义风格浓郁的《全金属外壳》,在粗犷的视觉风貌下是库布里克对各种布光形式已趋臻化的运用。
这是一部越战题材的反战电影,其场景中就不乏战争场面,而这些场面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战火。战火成了这部电影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现场光源,这丰富了画面明暗,在确定角色位置、现实环境和塑造画面景深上非常巧妙,并且还有助于观众获得真正的战场浸入式体验。在最后女狙击手要求小丑杀死自己的时候,小簇战火在其身后燃烧、闪烁,这也成为小丑内心难以抉择的外化体现。
当然,这也不是一部贯穿现场光源的影片。电影前半段的整体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很低,大多是绿、蓝、灰三色,营造了一种十分压抑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比尔心理上的压抑无法排解而造成的悲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傻瓜比尔自杀的戏份。而此时对月光的处理明显就是人造光源的仿造月光。在小丑发现比尔之前,小丑使用的手电筒在画面上形成了明显的光晕。
同时,电影中此时选用了十分低沉的音乐作为背景乐,在光与乐的结合下,为接下来不同寻常的剧情铺垫了氛围,暗示了即将发生的枪杀事件。之后,在比尔表演者狰狞的目光中,蓝色的人造月光形成侧光,使环境更具紧张感,使人物更具立体感,此时的蓝色人造月光成为了绝佳的情绪衬托背景。并且人物的脸都在窗户格子投入的光区中,巧妙的以光形成了构图,划分了区域,引导了观众的视线。
布光划分区域的用法在电影上半段也多有体现,但与其他同类型电影相比也有别具匠心之处。在教官夜晚训导士兵后熄灯的微长镜头中,镜头从黑暗的室内拍向明亮的室外。在许多描述恐怖的影片中,都是从明亮处拍向无光线的黑暗处,以营造恐怖的氛围。然而在本片中,其实住在明亮室外的教官才是恐怖之处。在这里,光明也许意味着危险。其实进入海军陆战队就像进入了黑暗的大门。同时,镜头的视角也将观众置身于黑暗的门内,观众与士兵们的视角是相同的,这更能表现出众人对自由的向往。
同时,本片并不是对传统布光的完全反拨,其中甚至还包含三点布光的运用。小丑被教官俯身训斥的主观镜头中,侧面光线是主导,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即阴阳脸。但导演同时在另一侧加入了补偿光,降低了教官面目的犀利性。背光则是对环境的塑造,更为小景别中的人物营造出了一种空间纵深,使画面生动起来。
由此可见,库布里克并不是一个固定自己风格的导演,他的一切视听手法都围绕在主旨表达上。《全金属外壳》通过人物发展引导视听语言,视听语言表现人物转变的手法,展现出扭曲人性的新兵训练的过程,刻画了非理性的杀人狂热是如何地摧残人的心灵、扭曲人性。在警醒和认知和平与战争的同时,库布里克对每个人物、每处对光线的把握都值得后继创作者去深入学习。
文字&排版:王新宇
责编:田桐萱
主编:吴凡、卢红燕
举报/反馈

班门弄影

1622获赞 270粉丝
专注电影解说分析,影讯,娱乐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