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字从字的外形上理解,就是土的上面一条“龙”;龙在神话当中,就是一条长长的圆圆的生物,一条“龙”横摆在地面上,就会形成一条长长的凸起的条形,水在龙身的两边,却淹不到龙的背部,但是却能滋润龙的身体,不让龙因为缺水而渴死。
古人把这种神话中的龙卧现象运用到农耕上面,就出现了起垄这种做法了;下面我根据自身的一些种植经历和心得来说一下起垄种植的好处以及都有哪些农作物需要起垄种植。
起垄种植农作物的好处
1、防止水淹。从我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大概已经知道了垄的具体外形,就是在原有的土地上堆起一条一条的土堆,每当下暴雨的时候,雨水都会先积累在垄沟里面,然后顺着垄沟快速的排到外面去,避免了农作物长期淹水而腐烂。
有些雨水排不出去,就会积累在垄沟里面,但是却淹不到垄顶上的农作物,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垄提供水,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增加种植层。足够的种植层对于农作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红薯、木薯、芋头、毛薯、花生等特别依赖土壤的农作物,又松又厚的种植土壤,可以让“果实”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比如红薯,由于土壤阻力的减少,其红薯块根的膨大、伸长更容易,而且长的块根外形上也更有卖相;对于木薯来说,厚的种植土壤,可以让木薯植株扎在土壤中更牢,防止倒伏。
3、防寒、防旱、防晒。我地(广西北海)的天气比较多变,有些日子阴雨连连,有些日子又晒又旱,这种情况对于农作物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浅根系的农作物。
垄上的土壤是非常厚的,如果土壤经过底肥温养过,那么其蓄水、蓄肥、吸水等性能都会非常好;每当旱季、寒冬、雨季来临的时候,垄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被快速流失、可以保证土温,进而保护种植在垄中的农作物。
绝大部分的农作物都需要起垄种植的
在我十来年的种植生涯中,我种植过的农作物都是要起垄种植的,种植蔬菜(比如白菜、油菜等浅根系蔬菜)起块垄,一笼可以种植10来列的蔬菜;种植红薯、木薯、毛薯起单垄,一垄种植一列红薯、木薯或者毛薯。
根据我多年种植庄稼的经验,一般收成对象(也就是所谓的“果实”)长在土里面的,基本上都做成单垄种植;如果收成对象是叶子和叶柄(比如白菜)或者是果实(豆角)的,那么就做成片垄(片垄比单垄会矮上一倍),片垄不宜过大,一般1米宽,方便可以对垄中间的作物进行施肥、松土管理。
至于不用起垄种植的农作物我没有种过,但是我见过,我老丈人家就种过,那就是水稻(一些人口中的稻谷);种植水稻的时候,需要在稻田里面灌水,让水把土地都淹起来,然后再在稻田里面插秧;对于水稻这种农作物,不能起垄种植。
从上面我们总结出这样一点:除了需要在田里灌水种植的农作物之外,其他的都需要起垄种植。
起垄种植的注意事项
也许会有小伙伴觉得,起垄种植农作物还不容易,只需要用锄头钩成垄就可以了呀,其实不是这么简单地,起垄需要讲究方法和步骤。
1、先翻耕耙地、清理杂草。翻耕耙地是一种老生常谈的事情,只要是种地,都离不开翻耕土地这么一个工作,其作用就是把结块、结硬的土壤翻松耙散,在翻耕耙的同时,把隐藏在土壤中的草根清理干净。
我种红薯、木薯的时候,翻耕土地一般深度是25厘米,也就是一犁的深度,当土结块多的情况下,会用专用的耙拉几遍,把土块打碎。
2、针对不同土壤情况,适当温养土地。土地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所谓的“生地”,就是指刚开垦的土地,或者丢荒很久后,现在重新耕种的土地;所谓的“熟地”,就是指一直用来耕种农作物的土地;两种不同土地的温养方式和打底肥的量是不同的。
我种红薯的时候,对于“生地”就会先锄草翻耕,接着就是在土地中撒农家肥,使得农家肥与土壤充分拌和起来,洒水淋湿且静置2、3天时间;对于“熟地”就先起垄,再在垄顶开沟打入农家肥,搅拌一下,使得农家肥与泥土搅合起来,接着就可以直接种红薯了。
3、根据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进行不同的起垄方式。上面我们提到起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垄,一种是片垄;单垄一般高25厘米(垄顶到垄基的距离)、垄基宽40厘米左右,片垄一般高15厘米,宽度一般是1米,如果你懒的话,整块地就做一垄(我们种花生就是这样)。
种植红薯、木薯、芋头、毛薯等农作物,起单垄种植;种植花生、蔬菜、豆角、豌豆等农作物,起片垄种植。
总结
我地种植,除了水稻等需要灌水的农作物之外,其他任何农作物都需要起垄种植,可以防淹、防寒、防旱以及防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