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3
↑视频制作:郝穆瑀、娄中波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韩松豫)为保障战时需要,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输油管线团近日改进训练模式,以实战标准锤炼管线铺设能力,打通全链路保障,节省50%的输油时间。
油料被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血液”和“命脉”,输油管线就像血管,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油料。战场上没有“血液”,“战鹰”难以翱翔,“铁甲”也无法动身。
全链路保障,即管线输送油料、战役野战油库开设、野战发油装置发油全流程。一根根输油管线组成的“钢铁巨龙”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将油料顺利运输到前线。每根管线重达80斤,需要两名管线兵合力抬至铺设地点,管线之间需要手动完成连接。
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管线铺设任务,这个团在训练中不断探寻新方法。在管线连接工具上,将手动扳手改为电动扳手;在工艺流程上,以往战役野战油库的油囊全部展开至输送油料的过程需要十几分钟,如今改为分段梯次输送,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输油时间;在人员分工上,由之前8人开设泵站精简到4人,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线连接和摆放,使开设泵站和管线连接同时完成,过程可提前2-3分钟。
团长任建中说:“为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特点,我们实现油料的发、储、供全链路贯通,最大限度发挥了团队的油料保障能力。”
↑泵站开设
↑管线穿越
↑管线漂浮建设
↑管线抢修
↑山地管线铺设
举报/反馈

新华社客户端

1462万获赞 217.1万粉丝
新华社权威发布,在此看国社新媒体资讯。
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