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幼年的时由他的母亲启蒙读书,九岁时,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时,不禁叹息起来,于是苏轼问他的母亲,“我想成为范滂这样的人,可以吗?”他母亲程氏说:“你如果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就不能做像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后来苏轼以天下为已任,遇苦厄而不悔的处世之意,是深受范滂的影响并以之为典范的,那么范滂究竟是何许人也,能让苏氏母子如此看重呢?
范滂,字孟博,东汉时间汝南征羌人。是后汉时期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的气节之士,有澄清天下之志。范滂年轻时正直清高有气节,受到州中乡亲的钦佩,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当时冀州闹饥荒,境内盗贼四起,可官吏们却置百姓的死生于不顾,继续巧取豪夺。朝廷委派范滂以请诏使的身份去查处贪官。还未到冀州边境,当地的官吏自知罪责难逃,纷纷望风解印而去。两年后,范滂因政绩卓著,被任命为光禄勋主事。
范滂的官职始终不大,在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后来,范滂成为了太尉黄琼的属下,专门监督官吏的行为。范滂不计个人得失,一连弹劾刺史以及权贵高官等二十多人。朝中有们尚书责备范滂,怀疑他是出于私怨,范滂说,我这所以这么做,决不是因为私怨,而是情况以非常严重,所以先举所急。如果发现核查的人与事实有出入的,我甘愿受到处罚。尚书无言以对。
汉灵帝建宁二年,宦官专权,大肆诛杀党人,诏令紧急逮捕范滂等人。此时范滂已辞官在家,当时督邮吴导来到汝南奉召缉拿范滂,来到驿馆,竞伏床大哭。范滂听了说:"一定是为了我啊!"立即去监狱投案。汝南县令郭揖大惊,出来解下官印绶带要与范滂一起逃亡。范滂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意思是:我死了祸患就能终结了,怎么敢用自己的罪来连累您呢,又让老母流离失所呢?"
范滂的母亲来到县衙与范滂诀别。范滂对母亲说:"仲博(范滂的弟弟)孝敬,足以供养母亲,范滂跟随龙舒君(范滂的父亲,曾做过龙舒侯相,时已故)命归黄泉,生死存亡各得其所。希望母亲大人忘掉不能忍受分离的深情,不再增加哀伤。"他母亲说:"你现在能够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已经有了好名声,又还想要长寿,能够兼得吗?"范滂跪下接受母亲教诲,叩头两次和母亲告别。范滂回过头对他儿子说:"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是不应该做;想要让你行善,但我生平未作过恶,却得到了这样的下场。"周围的人听了,没有不流泪的。最后范滂从容的跟着督邮一起去京城,不久就死在了狱中,当时年仅三十三岁。
这就是范滂别母,给天下人和中华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怪不得苏母要慨然叹息并要苏东坡效仿了。
举报/反馈

红尘白浪了

136获赞 16粉丝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