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静谧,阳光羞涩地只露出了雅淡的鹅黄色,街口的早餐档却早已忙碌了起来。
大街小巷中,行人的步伐高低起伏地交错着,每个人的第一站目的地,便是——肠粉店。
一碟肠粉,打开了每个行人的一天,也打开了广东的一天。
在广东,从早餐到午餐再到宵夜,广东人的餐桌都离不开肠粉。
一碟白糯晶莹、热气腾腾的肠粉,陪伴着人见证每一天的日出清晨到漫夜星辰。
这一写,便也想起我家楼下那家肠粉店了。
是的,广东的肠粉店遍地开花,你若问起哪家的肠粉最好吃,毋庸置疑,十有八九的广东人都会回答:
“肯定系我家楼下的那家啦。”
关于肠粉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广为流传的是:
早在唐代,泷州(今广东罗定市)的惠能、惠积和尚无意创造了油味糍,也叫作惠积糍,亦称龙龛糍。
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影响,专门拐到罗定州吃龙龛糍,并为其起名叫肠粉。
后来他回到京城,还对罗定的肠粉念念不忘,而肠粉亦因此在广东传开。
肠粉按地理区分,有广州的西关肠粉、普宁肠粉,揭阳小巷里的潮汕肠粉、潮州潮汕肠粉,梅州的客家肠粉,郁南的都城肠粉、惠来肠粉等。
按其做法分类,又可分为布拉肠粉和抽屉式肠粉。
除此之外,肠粉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排队候吃,因此肠粉又被戏称为“抢粉”。
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称。
肠粉呈透明状,口感Q弹,一般酱料是酱油和其他酱,口感较甜,配菜多为生菜。
肠粉的制作方法并不难,一般在家便可制作:
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
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调好的酱汁。
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加上牛肉、虾仁、青菜、鸡蛋、火腿片等配料。
这也许是美食的精妙之处,虽有迹可循,却不必呆板制作。
烹饪美食的惊喜,在于想象力的无限可能。
言归正传,肠粉的精髓在于制作肠粉的“米浆”。
手工磨制的米浆,水与大米的比例为3:1,太稠则蒸熟后过硬,易结块;过稀则蒸不成形。
把粉皮刚好蒸起为最标准,整个托面会有小泡。
这份肠粉必定晶莹剔透,口感粘糯 。
每一碟肠粉,有不同的意义。
有人说:“小学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拿着妈妈给的三块钱去街口买一碟淋满酱汁的肠粉,每一口都是满足。”
也有人讲:“去外省读书后就没有肠粉吃了。
记得有次兴高采烈地回家,想吃上学时经常光顾的肠粉店,没想到已经关铺了。”
关于这份“本命”的肠粉记忆,或许圆满,或许存在缺憾,但回忆在那,便已是永恒。
一碟软糯白嫩的肠粉,集市井、家常、质朴于一身,却承载了无数广东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那是一碟从小吃到大,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的味道,是一口入嘴时,就回忆起旧时光的味道。
是不吃就会想念的家乡味道,也是和深爱的人一起吃过不能忘却的味道。
-End-
举报/反馈

烟食记

236获赞 31粉丝
探寻食物的一切可能性,给予生活全新定义。
上海颐趣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