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自然纪录片,一般人会想到「BBC出品,必属精品」。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内纪录片人的作品正在肉眼可见地进步。海洋纪录片《蔚蓝之境》无论是摄影、剪辑还是文案,皆是一流。如果不是因为上线时间过于「特殊」——2020年1月24日至29日(大年除夕至初五),当时全国的目光都聚焦于一座伤城——或许,这部纪录片不至于如此默默无闻。
撰稿|王布布
编辑|鲜 于
校对|许 静
出品|Figure · 纪录片
人所共知,BBC是自然纪录片的行业天花板,其出品的《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王朝》《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等等,豆瓣评分都在9.5以上,部部神作。
看这些纪录片,会为自然的壮美神秘而震撼,为生灵的顽强有趣而感动,为不同文化的智慧和多样性而惊叹……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人,当我们跟随影像的脚步遍览世界之后,会更想了解脚下这片土地,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
国内的纪录片人一直在为此努力。2019年,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记录了一粒种子的花开,《我们的动物邻居》书写着钢筋水泥城市中的人与动物的温情;今年年初,《蔚蓝之境》首次把目光对准了浩瀚无垠、神秘莫测的海洋。
这是中国的纪录片团队第一次以自然纪录片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拍摄海洋的故事,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为全面的海洋拍摄行动。
海洋拍摄向来难度高、风险大、对技术和耐心的考验极高。国内纪录片很少踏足这个领域,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不凡。
《蔚蓝之境》共有6集,摄制组花了4年时间,从季节、潮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生存挑战6个角度,踏遍中国4大海域,拍摄了120个物种,体型庞大的布氏鲸、抹香鲸,到比恐龙更早的古老物种中国鲎,再到微小的珊瑚卵团、浮游生物,涵盖多个生物种类,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奇观争相上演,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布氏鲸游弋
无怪乎许多人感叹「一流水准」「不输BBC」「这次厉害了我的国!」
豆瓣评分9.3分,国产自然纪录片当之无愧最高。
除此之外,《蔚蓝之境》还纪录了被伤害的这片深蓝。
隐秘的角落
渤海辽东湾的冰面上,一只斑海豹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幼崽在学游泳。小斑海豹必须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会各种生存技能,然后离开妈妈独自生活。
游啊游,小斑海豹精疲力尽,几次想爬到妈妈身上休息。但妈妈一时也没找到可休息的浮冰,只能带着幼崽一直往前游。
《蔚蓝之境》导演以一个蠢萌可爱的斑海豹宝宝学游泳、妈妈被雄性不懈追求的故事来开头,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在她们心下隐隐留下一点担忧。
辽东湾结冰区是世界上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中最南端的一个,海域每年冬季有近4个月的冰封期,今年气温偏高,海冰融化比预想得早,往来的船只将浮冰切割开,斑海豹的生存变得更困难了。
我国海域内斑海豹的历史最高记录是8000头左右,然而,渔民曾经的大肆捕杀、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航道破冰、资源开发、气候变暖……各种因素影响下,现今国内斑海豹的数量已不足2000头。
等小斑海豹长大,繁育后代、教育游泳时,也许浮冰面积会更小,要花更久的时间找到落脚地。
《蔚蓝之境》中,充满了类似的「套路」感。
导演们用4K超高清技术,配合高超的镜头语言,把大自然的美呈现得淋漓尽致:
冰封千里的海面,
壮美浓烈的翅碱蓬,
宁静蔚蓝的深海……
同时,他们也用海洋生物或搞笑、或感人的故事,引人共情:
腿受伤的丹顶鹤在鹤群中格外落寞,等到同伴飞走了,它无助地在原地哀鸣,最后拖着断腿挣扎起飞;
色彩艳丽的法螺整个冬天不吃不喝,守护着2万颗卵;
一头雌性抹香鲸和族群走散了,进入浅海区,救援船在引导她入海,但它已经耗尽力气了,最后孤独地结束了生命的征程。
沉默的真相
画面是精美的,故事毋庸置疑是引人入胜的,但全片的落点不仅在于全方位无死角地呈现海洋景观上,《蔚蓝之境》还关注着那些正在消失的东西,譬如海冰,譬如珊瑚,譬如红树林……
一枚微小光滑的卵团旋转着从珊瑚母体中喷出来,周围几十种珊瑚也排出各自的卵,海洋生物纷纷赶来,享受这场饕餮盛宴。
珊瑚串连着海中几十种生物,它的好坏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然而,过去30年中,中国东南沿海岸礁上的珊瑚丰度减少了80%以上,南海岛礁的平均珊瑚覆盖也在15年内从60%减少到了20%。如今,海底每年只能生长1cm的珊瑚礁。
与国外珊瑚礁被破坏的大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不同,中国珊瑚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破坏,污水排放、潜水踩踏、开采烧制石灰等。数千年漫长的时光里,珊瑚缓慢积累形成了珊瑚礁,而把这一切毁掉,只需要几十年,甚至1分钟。
海南三亚,是旅游胜地。1950年代后的几十年间,三亚从2000人的渔村发展为60万人口的旅游都市,扩建港口、新建酒店、人工岛时排放的废水,几乎毁灭了三亚周边所有珊瑚礁。
良好生态为经济发展让了路,只是当稀有的、最具吸引力的海洋价值被消耗光时,它凭什么吸引更多游客?
同样在大量消失的,还有与珊瑚礁同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红树林。它生长在海水中,根系发达,足以抵抗强烈的风暴和海浪。
我国海域中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公顷,也是自1950年代以来,历经围海造田、围塘养殖、港口码头及开发区建设,现在红树林的面积仅有2.2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的千分之一。
每一片土地的破坏,每一个生态的失衡,对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或大或小的生物,在天灾之外的人祸中挣扎,背负着本不该如此的命运,2006年有400种海洋生物在濒危状态,如今数量已大大增加。
一切都在为发展的渴望和无尽的贪婪让步,即使围海造田、开发土地并没有带来相应回报,但许多海洋生物已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平凡的荣耀
导演、摄制组是带着希冀,隐晦而克制地在每一集里表达着自己的忧虑。
事实上,海洋生态问题远比暴露在外的更严重。
比恐龙还早的古老生物中国鲎数量在过去数十年间,呈指数下滑,广西北部湾鲎的数量从1990年代前的60万至70万对,骤降为2010年的约30万对,2019年已锐减至约4万对;
滨海湿地栖息的鸟类种类超过250种,约占中国总水鸟种类的80%,数量高达数百万只,而过去半个世纪里,中国已累计损失约57%的滨海湿地;
2016年长江向海洋投入的塑料垃圾总量约33.3万吨;2018年中国向沿海水域倾倒了总计2.007亿立方米的废物,比上年增长27%,是至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至2018年底,中国共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271处,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公里,占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4.1%,而美国海洋保护区总面积约为514万平方千米,覆盖美国海域42%的面积……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了动物们的生活,共存于同一个大自然的我们,变成了它们的敌人。
但与自然为敌,是一个愚蠢的选择,这个道理古时候的人都知道。
中国的环保问题一直很严峻,还好,近些年来,我们也意识到了这种缺失,慢慢把眼光投向海洋生态保护。2017年农业部发布通告,要求各海区休渔期普遍延长1个月;2018年拨出70亿用于清理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渤海湾;2019年3月中国鲎被列入「濒危」等级,保护力度升级;截至2019年红树林面积增加了7000公顷……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是政策性的自上而下,希望《蔚蓝之境》能成为大众意识的一个开端。
渤海辽东湾、山东荣成、广东深圳湾、广东大亚湾、中国台湾岛、上海崇明岛、渤海辽东湾、江苏大丰湿地、海口东寨港、广西北部湾、广东小梅沙湾、万山群岛、海南陵水半岛……
今年十一,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如果你厌烦了去人山人海的景点,不如考虑去下《蔚蓝之境》拍到人迹罕至的这些地方,看看浩瀚的海洋、壮美的湿地,观察动物们悠然刺激的生活。
更建议你在旅途之余,对这片脚下土地更加敬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平凡的举动给大自然更多关爱和回馈:不随便扔垃圾,不污染身边的水域;爱护和避让海洋生物,而不是一味入侵它们的家园……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个人的一股小力量足以汇成江河。
我们生活在这里,无论是脚下的土地,还是远方的蔚蓝,都与你我有关。
资料参考
《环保部:2018年中国海洋垃圾激增27%》
《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的现状、保护和未来》
《海洋生态保护警钟长鸣:全球海洋治理中国在行动》
《从爱知到昆明|中国从美国海洋保护区中能学到什么》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举报/反馈

Figure

8.4万获赞 1.8万粉丝
你想看的人物,你想不到的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