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博世,在2020北京车展的舞台,暗自较劲儿;传统主机厂与造车新势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研发技术实力,成为焦点和主战场。
2020年北京车展难现往日熙熙攘攘,可依然有不少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方人,以及与中国人同肤色,讲着一口日韩语的人,频频光顾中国本土公司位于E2的展台。
因为这里孕育的,可能是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变革发展方向。
去年研发投入达1317亿元、占研发投入超过15%,10年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的华为入场了。在并不宽敞的展台中央,展示了一辆透明汽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成为华为接下来的重要战略目标。
当然,在E1馆与E2馆连接处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不甘落后,在离这个中国本土科技公司约七八十米的距离,吸引汽车企业和相关人士驻足。从集成度非常高的探头,到新能源系统,那个因ESP等英文字母闻名的博世,似乎还是无所不能……
当然,在展馆里,我们还看到小鹏带来的“单人直升飞机”,蔚来展示的换电站,高合发布的比特斯拉看上去更炫酷智能的纯电动汽车。
资源整合、协同共享、抱团取暖……度过这个特殊的时代,单打独斗的力量显得格外渺小。当不少品牌纷纷倒在北京车展前夜,留下的企业也知道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与狼共舞。
北京车展的展台上,哪些企业是真的强大,哪些企业是虚胖,也都露馅儿了。
研发投入作为决定汽车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视研发的企业也将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更多尊重与认可。那么,在北京车展看似风光的上市汽车公司们,对研发重视程度如何,研发投入情况,又怎么样?
随着全球各大车企陆续在9月前公布上市公司财报,汽车K线统计了19家上市汽车业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占比情况,包括13家中国本土上市车企,以及作为参照的德国汽车三巨头,和三家中国主要造车新势力。通过部分数据,窥视各大汽车公司未来潜在竞争力情况(当然,这也是一时数据,而非长期数据,仅作为阶段性参考)。
首先,看看中国本土上市车企表现如何。2020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超过4%的企业仅有6家,研发投入低于3%的则达到4家,还有三家公司低于2%。
有意思的是,占比排名前列的企业,有些也是因为营收较低,或者统计口径问题,导致研发占比虚高。这其中包括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广汽集团(不是总营业收入),东风汽车集团虽然达到3.54%,超过长城汽车,但可能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乘用车依然压力较大。
相比之下,江铃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比亚迪,表现较为稳健。当然,据笔者了解,部分上市车企由于还有集团方面的投入,在研发领域颇有建树。
在车展前夕,领克汽车发布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构架,以及ZERO concept概念车,让人看到吉利汽车过去数年研发领域的成果。比亚迪的电池、动力系统和智能互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长安汽车L3级自动驾驶技术,给人未来憧憬……
不过,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还有江淮汽车、北京汽车、一汽解放多少让人有些失望。虽然营业收入不少,也有企业半年利润高达数十亿,但在研发方面,还是让人失望。
靠外资企业供养,究竟还能持续多久呢?北京车展上找一些看似前瞻性的技术摆上台面,可究竟自己有多少斤两,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拥趸无数的德国汽车三巨头——大众、奔驰和宝马。虽然有减配、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家公司在研发上从来没有吝啬过,哪怕是采用最让人头疼的裁员手段,也不能阻碍这些企业向未来转型的步伐。从数据来看,三者在研发上投入的金额占比营收均超过了6%。其中,大众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31.36亿元,占比营业收入的6.96%;奔驰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365.09亿元,占比营业收入的6.82%;宝马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216.99亿元,占比营业收入的6.33%。
可以说,大众、奔驰和宝马能够取得德国三巨头这样的“江湖地位”,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功不可没,而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最后,再来看看造车新势力。在汽车业淘汰赛中,它们能踩在前人的尸体上脱颖而出,也不是没有道理。从研发占比营收的数字来看,造车新势力的研发占比可谓非常高。
例如,小鹏汽车营业收入仅为可怜的为10.03亿元,研发投入竟达到6.3亿元,占比营收的62.81%,研发投入超过了营收达249亿元的江淮汽车;蔚来汽车的营业收入为50.91亿元,研发投入则为10.68亿元,占比营收的20.98%,超过一汽解放,紧逼长城汽车。
当然,两者研发占比虽然较高,但其营业收入水平较低,相较于德国三巨头上千亿的收入,中国主流汽车企业上百亿的营业收入,几乎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但这种敢于“重资”投入研发,还是让人感到欣慰。而理想汽车去年11.69亿元研发和2.84亿营收,则让一股敬意,在心中油然而生。
Views of Autoskline:
中国车企的研发投入短时间内,还无法和外国主流汽车企业相比,但从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营收的比例来看,中国汽车上市公司以及造车新势力对研发越来越重视,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业的希望。
而结合自身研发,利用好中国在5G、移动互联等领域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也将令中国汽车在未来智能制造业高地,占据一席之地,并真正让“把民族品牌搞上去”成为现实。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