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9月23日,美海军1架P-8A反潜巡逻机(AE6875)结束对南海侦察后,疑似降落至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
图源:“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官方微博
克拉克空军基地由美国陆军于1903年修建,最初命名为斯托森堡,是美国进军亚洲地区最大的营地,美军将作战和后勤保障力量大量囤积于此,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1919年,其正式更名为克拉克基地,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型轰炸机主要驻扎点,到20世纪30年代该地部署有美驻菲半数以上轰炸机。
二战期间,美调遣大量战机进驻该基地以筹备对日作战,但因情报使用不当,在珍珠港遇袭9小时后,克拉克基地也遭到日空中力量的毁灭性打击。日军占领该枢纽要地后,迅速将其作为空中力量作战中心,以此为据点出动战机参加了二战最大规模海战——莱特湾战役。依托本土和克拉克连接成的链状基地群,日海、空兵力肆虐横行。直至1945年1月,美军重新夺取克拉克,在此建立美陆军和空军在太平洋战区的指控分中心。
地缘优势和战争经历使美方十分重视对该基地的开发运用。冷战时期,该地成为美主要空军基地,越南战争中作为物流中转地成为美军“大本营”。苏联解体后,美在菲驻军重要性下降,加之菲国内反美情绪上升,美借口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威胁到驻军安全,于1991年11月撤离该基地。但根据美菲协议,美军仍可飞越克拉克等基地上空,并在紧急状态下可申请临时使用机场设施。
有分析认为,克拉克基地见证了美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建设发展和战略收缩,从战场布势中军事行动的支点,到战略威慑岛链计划中的一环,再到整体兵力收缩后灵活战术的选择,美对该基地的运用体现出其在该地区军事策略的调整和企图。
2016年,美菲再次签署协议,菲向美开放克拉克等5个军事基地。美随即调派驻韩国乌山和日本冲绳的A-10、HH-60以及MV-22等型机前往克拉克基地进行训练和“军事文化交流”,并宣布加快机场设施建设。力量部署方面,美海军P-8A反潜巡逻机已常态部署该基地,海军陆战队EA-18G电子战飞机也实现阶段性驻防。菲媒称,机场的机库、跑道条件已允许B-52H战略轰炸机、F-22A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无人机的停驻。
举报/反馈

环球时报

1.6亿获赞 819.9万粉丝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