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的浙江省引进高水平大学省级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将从2020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专项支持省内各地市、高校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浙江办学。
“110名研究生已报到。”今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就迎来了第一批新生。该创新研究院是支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杭州市筹建中法航空大学(暂定名)、引育储备一流师资队伍的主要机构。
与此同时,温州医科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与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等3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今年在浙江实现当年获批、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目标。
浙江省内高等教育盘子大,高峰少
据2019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09所。其中,大学18所、学院20所、独立学院21所、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等职业学校4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1.3%。
不过,浙江高等教育界仍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浙江发展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是科技创新、高等教育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的分析是,浙江省除了教育部直属的浙江大学外,鲜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学。该省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坐标”上,属于底子比较薄,重点学科少,重点实验室少,省内院士少。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高等教育落后于上海、广东、江苏以及湖北等省市。
“高等教育盘子大,高峰少。”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处副处长蓝晶晶介绍,该省在2018年就启动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成为该省补高等教育“短板”的超常规手段之一。
这次,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高水平大学的范围明确界定为,国内高校原则上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境)外高校原则上为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
浙江省对引进高水平大学判断的标准为国(境)外原则上近5年在QS(Quacquarelli Symonds)、美国《新闻周刊》(US NEW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上海软科(ARWU)等四大榜单上,至少一次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或拥有一流学科(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此外,就是省委、省政府认可的其他高水平大学。
浙江省教育厅财务处处长王洪光说,该省对引进设立独立法人本科高校的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5亿元;对引进设立校区(分校)的,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3亿元;对引进设立二级学院的,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1.5亿元;对引进设立研究生院的,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1亿元。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引进项目和认可的其他办学方式,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补助额度。”王洪光介绍说。
省内高校纷纷抢建“实验田”
宁波大波与法国昂热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分别在服装与服饰设计、海洋生物学等专业联合办学。浙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校长说,“省内普通高校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都在抢建‘实验田’。”
“作为一所医科大学,要是跟着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医学院跑,永远跑不过他们。”李校堃校长说,温州医科大学必须抓住新医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独辟蹊径开创一块“实验田”,今年该校阿尔伯塔学院首届招生59名学生。
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是加拿大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和世界百强名校之一,在2020CWUR世界大学排名第89位。李校堃说,温州医科大学看中阿尔伯塔大学在口腔学、精神医学、病毒学、糖尿病、心脏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学术水平。温州医科大学服务和辐射的浙江南部、福建东部人口有1000多万人,大约相当于加拿大人口规模的三分之一,阿尔伯塔大学相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和和丰富的病历研究资源。
“东方、西方医学合作交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李校堃院士说,他不光把温州医科大学的优质资源为该校阿尔伯塔学院所用,而且联手长三角医学联盟以及国内医学领域的14名两院院士来温州共同培育该校阿尔伯塔学院的学生。
受限于地理因素、缺乏大平台,温州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温州肯恩大学校长王立介绍,温州某大学要招聘青年人才,他推荐了一个学生去试试。这名博士看到招聘条件后说不去了,因为南京给出更高的待遇。
“引进中外高水平大学是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一条捷径。”王立说,温州肯恩大学是中美双方在温州合作主办的第一所大学,美国肯恩大学为其外方合作方。目前,温州肯恩大学仅培养三届毕业生,就有11个专业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硕士、博士培养资格。这些硕士、博士点的申请和获批速度超过了很多地方普通高校。该校计划每年招生500人,将来毕业按30%留在温州工作,每年将有150名硕士、博士人才,给温州搭建了一个大的人才“蓄水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合作办学办公室副主任戴彬表示,该校选择在杭州筹建中法航空大学的考虑是,在国家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浙江具有综合的区位优势。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浙江打造“民航强省、高教强省”,周边有上海商飞、舟山波音,对航空领域高端人才具有战略需求;从创新角度看,浙江省在杭州市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除浙江大学外,还有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落地,形成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大学引育高水平师资、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从条件保障角度看,戴彬认为,引进高水平大学办学需要高额、持续的投入,它所带来的效益也不是短时间内显现的,浙江省有实力提供这样长期的稳定保障。
引进办成没有,用结果说话
“用刚性的结果导向,决定该不该给钱。”王洪光介绍,浙江省在公共教育资金管理方面首次引入结果导向和清晰化的分配规则,地方政府、高校,谁先引进中外高水平大学办学,引导资金就拨付给谁;地方与高校合作引进的,就奖励给双方。一改以前通过专家评估来给多少资金的模式。
浙江省财政厅在解读该省引进高水平大学省级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时说,对地方政府、省内高校符合条件的申请项目,分三次拨付。在首次拨付中,申请单位按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省教育厅综合引进高校的水平、合作办学方式、投资额、建设规模及前三年招生计划等因素提出支持额度建议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对建议进行审核,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确定支持总额度,按批准支持总额度的20%给予第一次资金补助。
中外高水平大学在浙江正常办学并完成第一年度招生工作之后,申请单位凭招生录取相关证明和资金使用绩效报告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经省教育厅初审,省财政厅审核后,按不超过支持总额度的40%给予第二次资金补助。
浙江省将在中外高水平大学在浙江办学的学校连续2年完成正常办学招生后,第三次拨付支持总额度的40%。申请单位凭招生录取相关证明和资金使用绩效报告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经省教育厅初审,省财政厅审核后拨付。
王洪光介绍,这种结果导向的公共资金管理思路将向全省教育各战线、领域推广,集中力量办成事,把教育领域的“短板”一块块补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