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特别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在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间建造一系列战列舰。为了在战时保卫其北部和波罗的海海岸,德国先前建造一系列小型铁甲舰,其中包括岸防舰和装甲巡防舰。而随着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德意志帝国海军开始适合大国的海军扩张计划。海军立即推动建造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之后不久又建造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1897年随着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上任海军国务秘书,海军建设得到提速。提尔皮茨的“风险理论”计划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使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不得不考虑规避与德国发生战争的风险,以保存其优势。
排成战列线的公海舰队无畏舰 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在1900年至1912年间主导制定一系列海军法,大幅增加海军预算,并批准数十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最终的法案设想一支由大约41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其中25艘将被分配给公海舰队,其余的舰只则作为后备。继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之后是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不伦瑞克级战列舰和德国级战列舰,这是德国建造的最后一批前无畏舰。
日德兰海战中,德国公海舰队在英国大舰 1906年以“全装重型火炮”为设计理念的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的下水彻底改变战列舰,并迫使提尔皮茨从根本上改变他的造舰计划。为了继续参加战列舰竞赛,提尔皮茨获得德国第一批无畏舰——拿骚级战列舰的建造资金,这些战列舰于1907年6月开始建造。1908年有4艘黑尔戈兰级战列舰,1909年至1910年间又有4艘皇帝级战列舰开始敷设龙骨。1911年至1912年间,德国开建4艘国王级战列舰,1913年至1915年间又开建4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但最终仅建成巴伐利亚号和巴登号两艘。1918年德国战败后,大部分公海舰队舰只被扣押在斯卡帕湾。1919年6月21日,这些舰只最终被凿沉,防止被英国皇家海军缴获。在被扣押的10艘战列舰中,只有巴登号幸存下来,后来被皇家海军用作炮击练习目标。
凡尔赛条约 一战结束后,德国被限制只能拥有8艘前无畏舰,其中两艘作为预备役。新造舰只在武器装备和尺寸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埃里希·雷德尔海军上将于1928年被任命为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最初对魏玛共和国政府采取谨慎的策略。然而,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使雷德尔有机会扩充舰队。1935年,希特勒政府就《英德海军协定》与英国进行商谈,协议最终规定德国海军可以重建相当于皇家海军35%的军力。
这幅漫画表现出德国人对于凡尔赛条约的 德国在这之后建造的第一批新型战列舰是1935年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随后于1936年开工,其中俾斯麦号于1940年建成,提尔皮茨号则于1941年建成28。
Z计划是在1939年为重建德国海军而制定,该计划旨在增加6艘H-39级战列舰。其中两艘于1939年中开建,但由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两个月后就被取消,而其他4艘还没有开建就被取消。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在战斗中沉没,格奈森瑙号于1945年在哥腾哈芬自沉。在此之后,进一步的设计方案也被草拟出来,最终形成尺寸庞大的H-44级战列舰设计案,但由于建造费用和方案可行性问题,这些计划最终都没有实行。
前无畏舰勃兰登堡级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批远洋战列舰,标志着德国海军扩张的开始。最初建造的舰级包括几种类型的铁甲舰、岸防舰和装甲巡防舰。这些舰只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她们装备6门大口径舰炮,而不是其他国家海军的标准的4门。该舰级包括4艘舰只:勃兰登堡号、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魏森堡号和韦尔特号。4艘舰只中,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和魏森堡号更先进,因为她们的装甲是由优质钢材制成的。
德国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配备的炮塔比较特别,保留了露炮塔的基本样式
4舰被分配给第一战列分舰队。1900年至1901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她们在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元帅的指挥下出国服役。从中国返回后,勃兰登堡级战列舰都被拖进干船坞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一改造从1901年持续到1905年。重建过程期间,上层建筑被拆除,增加第二个指挥塔,蒸汽锅炉被更新的型号所取代。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和魏森堡号于1910年卖给奥斯曼帝国,并分别改名为巴巴罗萨·海雷丁号和图尔古特雷斯号。勃兰登堡号和韦尔特号退役后被编入预备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两舰都被召回作为岸防舰服役,但是由于她们的舰龄较高,很快就被遣散。在余下的战争岁月里,她们都被用作兵营船直至1920年被拆解。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为后来的德国前无畏舰定立标准。她们装备的主炮规格比同时代的外国战列舰要小,但是副炮更重型。这种配置更符合“枪林弹雨”理论,该理论强调使用小型快速射击的炮组的饱和射击,而不是大型慢速射击的炮组。这一舰级的战列舰也是德国第一批使用三具螺旋桨的战列舰,而此前的勃兰登堡级只装备有两具螺旋桨。这个舰级由5艘舰只组成: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德皇威廉二世号、德皇威廉大帝号、德皇卡尔大帝号和德皇巴巴罗萨号。所有的舰只都以历史上德国皇帝的名字命名。
德国恺撒·腓特烈三世级前无畏舰:这是一种全装速射炮的战舰,和以往的德国战舰不同,该舰将主炮减少到4门
海试完成后,5舰被分配到本土舰队的第一分舰队。德皇威廉二世号直到1906年都一直被作为舰队的旗舰。经过十年的舰队服役后,这些舰只被更新的军舰所取代。之后她们全都被移籍到第三分舰队。后来,这支分舰队被重组为公海舰队,并作为预备舰队。1907年,5舰都进入干船坞进行大改。烟囱变得更高,上层建筑被削减,副炮被重新布置,这项工程一直持续到1910年。5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参与前线任务,她们都被解除武装并降级到次要职责。德皇威廉大帝号被用作鱼雷训练舰,德皇威廉二世号被用作指挥舰,而其他3舰则被用作监狱舰。5舰都在1919年至1922年间被拆解。
维特尔斯巴赫级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代表对前级德皇腓特烈三世级的渐进式改进。这一级战列舰装备相同的4门240毫米(9.4英寸)口径的舰炮,但是另外增加鱼雷发射管。更广泛的装甲带提高这些战列舰的防御能力。不同于以往的舰只,本级舰只的主甲板整个都是齐平的。德皇腓特烈三世号的后甲板则经过缩减。这一舰级的舰只包括维特尔斯巴赫号、韦廷号、策林根号、施瓦本号和梅克伦堡号。她们都是根据1898年第一部海军法建造的第一批战列舰。
德国维切尔斯巴赫级前无畏舰:是恺撒腓特烈三世级的扩大改进版本,舰型由艏楼型改为甲板型。
加入舰队后,维特尔斯巴赫级舰只被分配到第一战列分舰队,那里她们取代老旧的勃兰登堡级舰只。就像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一样,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也在无畏舰问世后陆续退役。5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召回服役,并分配到第四分舰队,部署在波罗的海。然而,由于她们的舰龄和结构脆弱,又在1916年退出现役。之后这几艘舰只被用作训练船,只有梅克伦堡号被用作监狱船。1919年,维特尔斯巴赫号和施瓦本号被改装成扫雷艇的供应母舰。1922年,除策林根号以外,其余舰只都先后被拆解。策林根号在1926年至1927年间被改装成一艘无线电控制的靶舰。1944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在哥腾哈芬击沉该舰,1949年至1950年间,策林根号的残骸被拆除。
不伦瑞克级不伦瑞克级战列舰由不伦瑞克号、艾尔萨斯号、黑森号、普鲁士号和洛特林根号组成,其与德国海军以前的战列舰相比有相当大的改进。她们配备更强大的280毫米(11英寸)舰炮作为她们的主炮,尽管这仍然比不上英国战列舰上使用的标准305毫米(12英寸)舰炮。主炮炮塔安装在艏楼甲板上,而不是像以前的战列舰那样安装在一个更高的甲板上。她们也比她们的前辈更大和更快,虽然装甲保护方案是大致相同的。这些舰只是根据1900年海军法授权的。
布伦瑞克级前无畏舰可以看作是维切尔斯巴赫级的放大改良版,沿袭了平甲板设计,干舷高度增加
1907年,德国海军第二战列分舰队成立,5艘不伦瑞克级战列舰以及5艘新型德国级战列舰被分配到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4艘不伦瑞克级战列舰被分配到第四战列分舰队与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一起。1915年,不伦瑞克号和艾尔萨斯号参加里加湾海战。黑森号继续留在第二战列分舰队,并在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战后,洛特林根号和普鲁士号被改装成扫雷艇补给舰,她们最终在1931年被拆解。普鲁士号一段63米(207英尺)长的舰体被保留下来用作炸弹目标,最终在1945年4月被炸沉,其残骸在1954年被捞起并拆解。其他3舰被用作岸防舰,然而在1931年至1935年间,除黑森号以外,她们也被退役和拆解。1935年,黑森号被改装成一艘无线电控制的靶舰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她被割让给苏联海军,并改名为塞尔号。
德国级5艘德国级战列舰——德国号、汉诺威号、波美拉尼亚号、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是德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批前无畏舰。她们类似不伦瑞克级战列舰,但是装甲更厚。尽管有关在建的划时代战列舰无畏号的性能传闻越传愈烈,但还是开建了。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坚持建造她们,因为如果建造更大的舰只,就必须扩建基尔运河,这将给当年的海军预算带来巨大压力。
德国级前无畏舰:该级舰作为火力支援分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
自1906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她们被分配到新的第二战列分舰队:德国号取代德皇威廉二世号成为舰队的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战列舰留在第二战列分舰队,并于1916年参加日德兰海战。然而她们缓慢的速度阻碍更先进的公海舰队无畏舰行进。在战斗的第二天早些时候,波美拉尼亚号被一枚鱼雷击中,引发弹药库爆炸并沉没。战斗结束后,德国号退出舰队服役,最终在1917年8月完全退役。德国号于1920年被拆解。剩下的3舰则继续在德国海军服役,汉诺威号在1935年被除名,最终在1944年至1946年间被拆解。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都在二战期间沉没,但后来被捞起。1949年至1970年间,西里西亚号解体,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于1946年被转让苏联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