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火出圈了!
一个面馆小老板李海潮,养着三个孩子。
老大凌霄、老二贺子秋、老幺李尖尖,都来自破碎的家庭。
凌霄的母亲陈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离了婚。
出走的那一幕:
母亲拖着行李箱,冲出家门,小小的凌霄眼巴巴地望着,一句话也不敢问。
望着母亲头也不回地离去,小凌霄眼里的光,一点点灭了。
视频弹幕中,顿时一片骂声。
“这当妈的太可气了!”
“凌霄他妈不配为父母!”
确实如此,陈婷这个妈妈实在不合格,女儿去世,她不仅没有反思自己,安慰儿子,反而将痛苦尽数发泄在儿子跟老公身上。
怪不得, #被陈婷气死#当晚就上了热搜,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网友们汹涌的恨意。
但是在微博中,点赞最高的评论居然是:离婚不要孩子的女人,不配给人当妈!
虽然陈婷不配当妈,但离婚不要孩子的女人,就是万恶之源吗?
其实在生活中, “离婚不要孩子的女人”一直没少被戳脊梁骨。
有一种罪,叫你有了孩子还提离婚,就不为孩子着想吗?
有一种恶,叫你提离婚还不要孩子,你这心也忒狠了吧!
本来“离婚女人”就备受歧视,但还是有人试图用母爱绑架一个女性,用“带不带孩子”来评判一个母亲。
难道离婚不要孩子的女人,就不配为人吗?
这几年,关于“杨幂不爱女儿”“杨幂当妈不称职”的讨论一直居高不下。
只要有前夫和女儿同框的温馨画面流出,讨伐的炮火就格外猛烈些。
说到底,所有的症结就是一个——杨幂离婚时,没有争夺小糯米的抚养权。
还有“热心网友”大胆推测,这孩子,不是杨幂亲生的。
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会似乎就已然达成了这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境地,妈妈都要对孩子绝对负责,这个责任是打娘胎里带的。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哪怕离婚后没房、没车、没工作,也要赌上一把,和前夫对簿公堂,把孩子抢回来;
仿佛这样的妈妈,才是标配。
将抚养权拱手相让的,都一律得打上自私自利的标签,即便是杨幂。
其实,哪个孩子的出生,不是女人拿命换来的?
若不是不能言说的苦衷,谁又愿意抛离亲生骨肉,后半生在思念中煎熬度日?
关于“离婚后不要孩子的女人心狠吗?”看过知乎一个高赞回答。
“我父母离婚时,我妈没要我,自愿放弃抚养权。幸亏我妈没要抚养权,不然要我自己选,我也跟我爸。她为我付出了这么多,在他俩还没离的时候,我的生活里只有我妈,所以他俩离婚了,我还得跟着她让她一刻不得安宁吗?离婚后不要孩子的母亲不狠心啊,狠心啥,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前提得是一个堂堂正正有自我的人。”
没有痛过的人可能不懂,有的女人离婚就是一次大逃生,能决定从泥潭里爬出,就已经拼劲全力了。
还苛责她什么呢?
她没有常人想的那般势利,或者无情。
成人的世界里,很多选择,不过都是流着泪的无奈之举。
有时候不是不要,是给不起
很多年前,公司招聘前台,很多年轻貌美的姑娘来应聘。
有一个女人,夹在等候队伍里,有些突兀。
她不是不美,看得出上了一点年纪,举手投足间还有些局促。面试结束后,她一遍遍地焦灼地问,“最快什么时候能出结果?”
她的眼眸里,透露着惶恐和不安。
不出意外,她没有被录取。
公司门口,我又碰到了她。她礼貌地冲我笑笑,怯怯地走到身旁,“还有其他岗位吗,干点打杂的也行?”
原来,她在办离婚,老公本地人,有房有车,经济条件很好,孩子抚养权上她是争不过的。
老家父母又一遍遍地喊她回去,一个女人在大城市里漂着,没个依靠,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可她不想走,她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这里了。
离开了,就什么都没了,和孩子的缘分恐怕也要尽了。
找个工作,还能养活自己,能安顿下来,孩子的将来里,还能有她的一点点位置。
至今,都记得她说这话时脸上的绝望和无奈。
她身上没有可用之财,全部家当都是夫家给的;她脚下没有立足之地,老公和孩子是她全部世界;她没有可靠之人,娘家没钱也帮不了什么。
像她这样的女人,恐怕不在少数。
她们也不想和心爱的孩子分开,却为了孩子更好的将来,只能在现实面前服软妥协。
她们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起,要不到。
后来,我又在这个城市遇到过她一次。她在商场做导购,干得认真卖力。
她说工资维持温饱够了,现在唯一的念想就是每周能看一次孩子。
说这话时,她笑了,憔悴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一个女人最后的倔强。
最好的爱,是手放开
之前看过一个街头采访,被瞬间击中。
记者问到,离婚要房子还是孩子?
所有被访男性,都似乎“统一口径”般,选择房子!
而所有的女性,都义无反顾地选择要孩子。
理由是,孩子重要,孩子是无价的……
母子连心,好像目光所及的离婚女人,都在孩子的抚养权上,丝毫不愿退让半分。
除了同事晓琳。
晓琳几年前离婚了,“坚决”没要孩子。私下里,同事们谈起晓琳,也多少戴着“有色眼镜”。
一次,和晓琳出差,她酒后吐了真言。
晓琳和老公相亲认识的,两家门当户对,没过半年就被催着结婚生子。
都说生完孩子的头几年是夫妻之间关系的一道坎。这道坎,晓琳和老公就没迈过去。
离婚,是晓琳提的,拿她的话,“孩子,就像是给我自己生的,跟他半毛钱关系没有。”
本想着她一手照顾孩子,老公在抚养权上也不会过多纠缠。可没想到,一向“甩手掌柜”的老公虽然同意离婚,但前提就是要儿子。
两个人打得水火不容,谁也不让谁。直到有一天,他们又为谁抚养儿子大吵一通。
老公暴跳如雷,逼着儿子表态,“你到底跟爸爸,还是妈妈?两个之中,你选一个!快选!”
儿子被吓哭了,不敢直视她,哽咽地呢喃着,“我想跟爸爸和妈妈!”
晓琳说,那一刻,她松了口,孩子她不要了。
毕淑敏在《家问》中说: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长大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事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晓琳说,与其让孩子生活在无休止的拉锯撕扯中,远不如她自己痛快了断,至少还能成全一份体面。
有时候,最先放手的那个,不是因为不爱,恰恰是因为深爱。
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瑟先科曾说:
“ 在决定离婚之前,有一段漫长的、痛苦的、艰难的思索理由的过程,即从个人的需要、利益、见解、价值观的角度全面为自己的决定提出根据的过程。”
对于已育的家庭来说,这个思索来得格外辛苦,尤其是女人。
望着眼前一手带大的孩子,说不爱是假的,可在孩子的归属决定上,又有多少母亲的眼角眉梢里藏着生活刁难之下的无能为力。
那些离婚争孩子的女人,一手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固然让人钦佩;
但那些离婚不争孩子的女人,也不必被妖魔化,打上“没良心”的标签;
人呐,任何时候,做自己的决定,别去裹挟别人,也别被他人裹挟。
跟着心走,向阳而生。
永远记得,这个世界,没人可以审判你。
包括你自己。
举报/反馈

她杂志

123万获赞 3万粉丝
她杂志,只为女性心灵而书写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