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王店、许村、杭州、宁波
许多吃客专程开车来吃
锅贴、京粉、馄饨、骨头汤
每一样都是地道海宁味道
这家只做夜宵的小吃店
已经默默开了10多年
许多人记忆里的味道
“老板娘,一份牛肉京粉,打包。”27日晚上8点,一位年轻人走进位于海昌路上的红记小吃店,不问价格,直接手机付了钱。
这家红记风味小吃店已经开店10余年了,它只在晚上营业,始终只做锅贴、骨头汤、京粉等海宁传统小吃。一到深夜,这里便会聚集形形色色的人,吃上一份锅贴和骨头汤,一天才算真正结束。
也正是老板钱伟和老板娘周斐斐这么多年的守候,红记小吃已经是大家记忆里那份独特的乡愁。
尝试做夜宵,第一天只赚了5元
店门不大,只够一个人往里走,周斐斐守在收银台前,没有电脑点菜,只有最原始的手写单,上面是一个个红印,写着“贴、饨、骨、牛”等字
“这是我婆婆一排排印上去的菜单,一般人看不懂,我自己知道就行,他们点多少份锅贴或者骨头汤,我都记着呢,可方便了。”周斐斐一边解释一边招呼我们往楼上走,二楼有10多张桌子,宽敞一些。
眼前的这位老板娘,头发扎得一丝不苟,皮肤很白,做久了夜宵的她,说话间带着一股风风火火的劲。
“先来一份锅贴和绿豆汤尝尝吧。”话音刚落,她便一脚踩进厨房,码放锅贴,淋上菜油,倒开水,盖锅盖,一气呵成。
要说红记点心到底开了多少年,似乎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一个数字,“这门手艺是从我婆婆那里传过来的,她20多年前就开店了,专做早餐,锅贴、粽子什么的都有。大概18年前,我老公姐姐在现在这个位置开了这家红记点心,9年前我老公接手,开到了现在。”周斐斐回忆说。
像锅贴、蒸饺、京粉这样的点心,海宁人都习惯了当早餐,为何会在晚上卖?
那时候海宁能吃夜宵的地方不多,所以就想试试看吧。”回忆起最初开店,周斐斐说,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没有知名度,没啥人来吃,“开店第一天,我老公回来说只赚了5块钱,当时我还说不如别开了。
为了打开销路,钱伟做了一些小卡片,上面写了电话,找附近的KTV一家家跑上门送小卡片,只要客人一个电话,他们就会煎好锅贴送过去。因为锅贴料足有嚼劲,渐渐一传十十传百,红记火了
“那时候夜深了,很多KTV唱完歌出来的,或者读书结束晚自修的,都会来我们店吃夜宵,一张四方桌在店门口一摆,一份锅贴和一份骨头汤是很多人的固定搭配。”周斐斐说,除了堂吃的,还有打电话叫外卖的,一个店里配了4个送外卖的,4个服务员,最忙的时候依然脚不沾地。
一年只休息半个月
晚上9点出头,夫妻俩和店员聚在了一张桌子上,两个炒菜一个汤,简单的晚餐,周斐斐却笑着解释这是他们的“中饭”,“我们下午4点上班,按照时间推算,这就是我们的中饭。”
相比老板娘的风风火火,钱伟更加内敛一些,话也不多。“我们一般不休息,尤其是过年时候,来吃的客人特别多。”他说,一年中只有3月稍微空闲一些,会休息十天半个月
红记的锅贴与别处不同,皮子是定制的,稍厚一些,里面包裹的肉馅很饱满,一口下去,肉香混合了菜油的香,咀嚼中面皮也在不断释放特有的淡淡甜味。
要说红记的忠实客户,那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过来。“百步、王店、许村、杭州、宁波,太多客人专程开车来我家吃点心呢。”周斐斐回忆到,几年前冬天,有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吃,一进店妈妈就说,女儿在国外留学,下了飞机就喊着想吃红记,这是她在国外日思夜想的味道,要第一时间吃到。
还有一些客人为了能常常吃到红记的锅贴、蒸饺,还会特地买很多生的回去冻在冰箱里,想吃就拿出来煎一下,味道和店里是一样的。
说话间,一位年轻爸爸走进店里,对老板娘说:“两份用骨头汤烧的京粉,打包。”询问下才知道,葛先生来自台州,家住附近,来海宁10余年,光顾红记也已经10余年,“以前我天天吃,现在我儿子也爱上了她家的味道,所以常常来打包。”
几年前,红记开通了外卖,每个月的销量都在1000单左右,这也让很多城南的吃货不必穿越半个市区去堂食了。“有一回,有人叫了1000多元的小吃,3个外卖员才把外卖全部拿走!”周斐斐说。
想把味道传下去
如今,夫妻俩都到了天命之年。要问开店辛苦吗?答案是必然的,尤其是夜宵店,当人们睡意正浓时,夫妻俩在厨房和客人间穿梭,当人们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开始,夫妻俩才刚准备入睡
开一家店很简单,但坚持开下去很难。”周斐斐告诉报姐,以前老公在店里的时间多一些,但现在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夫妻俩也有了分工,“白天他负责准备食材,拌料、烧骨头汤什么的,等到下午4点我来店里,就负责包饺子、煎饺子,现在还有帮手,不是那么辛苦了。”
这几年中,周斐斐也陆续教了几个徒弟,“海盐、许村、临平都有徒弟开的店,味道和红记是一样的。”她说,现在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地守着这家店,把这份味道传递下去。
是你记忆中的海宁味道吗?
来源:海宁日报
记者:俞旻星、谢君、贾鑫超
举报/反馈

知浙江

17万获赞 1.4万粉丝
分享浙江大事小情,带你知晓浙江趣闻乐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