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思想概述
禅宗精神的精髓
南北朝时期,禅宗传入中国,因重视禅而得名。禅宗创始人达摩提出“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的命题。认为佛道的要义是“即心无心”,意思是外在事物没有区别。达摩非常重视“安心”对禅修,那就是把心压在一起,以达到稳定和沉默的目的。禅宗的现实创始人慧能提倡“教别外传,不立文字”和“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把人的自我意识视为人的自我本质,认为人生的痛苦与幸福、得失。真正的妄想和妄想都在自我意识中,生命的堕落和毁灭,光辉和解放都是由自我意识决定的,这也是禅修。禅宗还认为,万物的心及其本性都是自给自足、纯净自然的生命,人性内涵于人体的本质存在之中。人的内在自我是生命的主体,是成佛的基础。禅宗反对放弃真实的感性生活,扭曲自我本性寻求超越,他强调“性净自悟”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他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超越的意义,实现理想的精神境界。
禅宗主张直指人心,创造本心,发现真理,反映心境本真,实现成就佛果,其精神实质是通过自我反省,使人脱离樊笼的现实,实现人的内在超越。正如日本禅师铃木大拙所说:
禅宗美学的内涵
禅宗美学的直接渊源是道家美学,尤其是庄子美学。庄子美学强调“天地自然”自然被虚拟心灵的王国所取代。对禅来说,世界只是一种幻觉,但却是一个人自身佛性的证明。庄子自己接近自然,而禅宗则以自然证明自己。对禅宗来说,自由就是意识,所以外在的事物是“空”,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特定规则,转向心为基础。任意组合,类似于语言的能指和能指的任意性。于是中国美学从现实转向虚无,于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由此诞生,(3) 这种心境的创造,具有极其细腻、细腻、丰富而空灵的精神体验。中国人的审美体验被重塑,从庄子美学到空灵禅宗美学。庄子的美学是“无心是道”“至人无待”,从“无心”的角度,禅宗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在禅宗美学中,道在世界,顺其自然是道。
禅宗美学也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获得洞察力,摆脱人世间的束缚,他告诉我们,绘画应该是顺其自然,超凡脱俗,我们应该把感伤的生命转移到那些没有情感的东西上,让天地山川,江河,花草树木成了我。为了达到“青青翠竹,尽显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宗美学要求世间万物都要被轻视和空虚,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性空境界,才能悟出“满山乱石如群羊”和“我自推松而去”的灵感。
中国画两种禅宗美学产生的根源
南北朝时期佛教很流行,大量的人物画家在人物画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寺庙壁画和佛教主题人物画,虽然当时的画家主要是人物画,但山水画的雏形出现在人物画上。山水画开始独立。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山水创作和审美的原则性理论。例如顾恺之,宗炳,王微等人的绘画理论,虽然他们的绘画理论是用道家的语言表达的,但他们创作了佛教主题画。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早期山水画理论中佛禅已经深深扎根于骨髓。
隋唐时期,山水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鲜为人知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任务。最著名的是王维。
文人画之祖王维
唐代,佛教进入全盛时期,由于其简单和世俗化,佛教中的禅有很多追随者,包括王维。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充满了禅意,后人称他“诗佛”,王维山水画也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在山水画中,王维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画家,他开创了墨山水,他摒弃了以往山水画中浮华的精神,只用水墨渲染,将以线描为主的山水画提升为水墨画。王维提议“审象于静心,成形于纤手”。可以说,这正是禅宗美学所要求的。“审象于静心”的目的是在艺术作品中追求超凡脱俗的心灵美。因此王维山水画是道奇玄微中的佼佼者。
禅宗画王维曾经画过《雪中芭蕉图》,不适合季节,他表达了“意在笔先,意到便成”的领域,强调“人心”而不是自然,以及王维杰作《雪溪图》。纵观整幅画面,观者沉浸在宁静空山村的境界中,仿佛有雪花飘落,行人的脚步声悄然传入耳中。(4) 这是什么?这是禅。禅不仅在当下,而且在永恒中,变化无常。虚空中有奇妙的东西。奇迹中有空虚,空虚中有人气,人气中有空虚。“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本源”。禅宗不是道教所谓的“自然无为”,而是以主体的“心”作为解脱的基础。因为回到了主体的内心世界。因此他常常给大自然以凄凉、孤独和幻想的色彩。
正是受禅宗美学的影响,中国画过去所强调的“目击可图”“以形写神”的体验转向了灵魂的境界,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禅意世界。也许这幅画中的王维只是他冥想后的无意识行为。这使得中国美学从“取象”变成“取境”。明代吴宽在《书画鉴影》中评价王维:“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水镜渊亭。凋鉴肌理,细现毫发。落笔无尘俗之气。”宋沈括《梦溪笔谈》说:“如颜远评画,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在这些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绘画中的禅宗美学思想。
山水画三禅美学的发展
1宋元周期
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促进了王维时期水墨画的开始,张曼妮等人,使其在五代时期趋于成熟。在此期间,荆浩提出了“真者,气质具盛”“图真论”(5)的“真者,气质具盛”“图真论”(5)。从五代到宋,禅宗日盛和一股禅宗狂潮被掀起,参与禅宗的僧侣和文人无拘无束。发自内心的探索精神资源。苏轼等文人的参与,对宋代山水画产生了与荆不同的儒家风格,关丽成,范宽等人将禅宗和庄子的思想引入山水画中崇正,但水墨发挥禅悦,一种简单纯真的形式,完全符合禅宗和别墅思想的基本基调。文人画诞生了。
陈师曾指出“文人画”不是文人画,而是“画里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6)宋代文人画家以“墨戏”诽谤自己,轻视“形似”,鼓吹“意似”。中国的文人画和禅学可以说是时代的孪生兄弟,士大夫的人不仅喜欢参与禅画,而且还参与诗歌创作,甚至题画诗,所以绘画既有禅又有禅。这是“画禅”的名称。
这就是禅宗追求的“青青翠竹,尽显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境界。
文人画在元四家到达高峰。在元代绘画理论中,绘画实践中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倪瓒说:“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在何良俊《四友斋画论》,“黄之苍古,倪之简远,王之秀润,吴之深邃……..”黄宾虹说:“元四家,多师法北宋,笔墨相同,而各有变异,其主意不同也”(7)这些评论可以看出元代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的表达。这是元代禅宗发展的重点。
2明清
在明清时期,禅宗一直很活跃,如果士大夫不需要出家,他可以悟禅成佛,例如,如果董其昌没有成为一个和尚,他学会了绘画佛教,并打开了绘画禅的极端。生活禅的目的是:“我心成佛”,这与文人画表现的个性相似。因此禅宗提供文人画的人格表现来学习禅宗理论,即追求“象外之象,心与迹化”等等。比如佛教典故“羚羊挂角”“心印不在文字符号”。在文人画中,“心印”是艺术家灵气和审美情趣的体现,而禅在画中是心灵的印象。
明代第一幅画沈周。早期沈周的绘画大多工艺精湛,后期则较为开放。这与他晚年禅宗的影响密不可分。他曾经说过:“水墨因戏事,山水偶流行,……模拟亦云赘,所得在性情。”(8)(老作品名《匡山新雪图》)所以沈周晚年的绘画是虚幻的。他的绘画总是渗透着他的写意思想,即从真实场景出发,超越真实场景,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现象,是作者精神观念的超脱。
禅宗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八种表现人文精神。通过余白的碎片化和夸张手法,表现画家心灵的绘画。八大名画以新颖取胜。奇怪,不在于位置,而在于魅力,不在于有形,而在于无形。“一即多,多即一”体现了禅宗精神。这并不是说形式表现没有形式,而是把无格式作为创造的主体,其中表现本身就是。竹叶往往意味着宇宙万物存在的真理,宇宙万物的存在真理也可以体现在竹叶上。八节经文:“大禅一粒粟,可吸四海水。”最能代表他的意思。在八大名画中,光是最重要的,朴素是雅,凄凉是美妙的景色。在静谧虚无的笔墨节奏中,表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内在节奏与原始变化,即神遇轨迹中的顿悟状态。八大画作力求用闲适、远而清的状态,来激发自己的情感、情感和情绪,以欣赏形象之外的形象。党的八大画作可以说是禅宗思想的体现:解放束缚,精神自由。(九)
四禅美学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影响
正如潘天寿曾经说过:“五代及宋,都属禅宗盛行时期,极通行罗汉图及禅相顶礼图等…….例如僧人法常所作的白衣观音像等,都在草略的笔墨中助山水画的发展。原来禅宗的宗旨,直至顿悟,世间的真相,都足以解脱苦海中的波澜所以雨竹风花,皆可为说禅者的好材料……使得当时绘画,随禅宗的隆盛,而激成风行一时,盛行文士僧人所共同合适的一种游戏。如僧人罗窗静宾等的山水.树石,人物都随笔点染。意思简单,表现不费装饰的画风,又僧人子温的蒲桃,圆悟的竹石,慧丹的小丛竹,都有名于墨戏画中。从宋以下,直到清代。八大,石涛等都是以禅理悟绘画,已绘画悟禅意者,真可谓代有其人。(10)”,可以看出禅宗美学对中国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现代山水画仍然是对前人的继承,虽然有创新,但他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人文思想,正如元画对宋画和明画对宋元画一样。中国画的思维、理解和实践仍然是禅宗的思维方式和演绎方式。现代中国画,仍然注重意境,注重情与物,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的表达。
中国画家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文人画家,常常有无尽的孤独感
(1) 方立天《中国佛学的心论》
(2) 皮朝刚摄
(3) 铃木大拙《禅的诸问题》
(4) 陈绶祥《隋唐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5) 徐书店《宋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6) 《文人画之价值》陈师曾发表于的《绘画杂志》
(7) 黄宾虹《古画微》1925上海商务印书馆
(8)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阮荣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9)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八大山人》胡光华吉林美术出版社
(10) 潘天寿《佛教与中国绘画》
参考文献:
《元代绘画史》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八大山人》
《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
《吴门画派》《新安画派》《湖州竹派》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
举报/反馈

阳光彩虹小白马阿

1.1万获赞 369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