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普鲁士很早以前只是一个地名,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要从条顿骑士团、勃兰登堡选帝侯说起。
一、所谓“骑士”
所谓“骑士”,就是自带武器干粮为国王、贵族或领主打仗的骑兵,他们通过打仗可以获得封地。骑士是一种身份,并不是贵族,当然贵族是可以当骑士的,比如有名的没落贵族堂吉科德。有这样的人为自己出头打战,贵族也好、领主也好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他们就把“骑士”给美化成很崇高的样子,还派生出“骑士”精神,在中世纪的欧洲代表了勇敢、忠诚,英雄、侠义。
二、骑士团的出现与十字军东征有关
欧洲一开始只有基督教,大约诞生于公元一世纪,他们在蒙昧的欧洲大行其道,教皇、教会有许多特权;国王也希望教皇能帮助他统治,但又不希望教皇凌驾于自己之上,出现了许多政教争端,不过合作是主流。但到了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了,他们以阿拉伯半岛为基础,以麦加为圣城,迅猛地向外发展,并且把麦地那作为第二圣城、耶路撒冷作为第三圣城。罗马的基督教教皇担心了,因为在基督教徒看来,巴勒斯坦是耶稣生活和殉道的地方,耶稣的坟墓也在耶路撒冷,那里是他们的“圣地”,怎么能控制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手中呢?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芒发表了演说。他以夺回耶路撒冷为号召,呼吁组成远征军,鼓动人们“拿起武器”、“夺回主的圣地”,就是要夺回耶路撒冷。
乌尔班二世的演说得到欧洲各国君主、诸侯及教徒们的响应,名义都是要夺回圣地,其实各国有开疆拓土侵略的想法、教皇有打击“异端”独尊吾教的念头,虔诚的教徒们可能真的有保卫和夺回耶路撒冷的想法。于是“到东方去”、“讨伐异教徒”、“解放圣城”的呼声传遍欧洲大陆,许多传教士、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等等,甚至小孩,他们叫“童子军”,怀着狂热的宗教情感投身于这场“圣战”,其中特别多的就是骑士,他们有的是国家组织的,有的是贵族、领主组织的,还有的是自己自愿参加的。
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他们陆续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这一带建立起4个十字军国家,为了保护这些建立的国家,罗马教皇组织起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他们的任务就是巩固刚建立的国家、向外侵略、打击穆斯林,保卫基督教。他们有如同宗教组织的武装,成了“武僧”。
骑士团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管理,基本就是军队性质。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总团长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罗马教皇则给予骑士团各种特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僧俗统治者管辖。就是说国王也管不了他们。在名义上,骑士团必须恪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三大戒律。但是,骑士们朝思暮想并且为之忙得不可开交的,却是积累财富,他们根本受不了清规戒律的束缚。而且,十字军国家的僧侣封建主为了借骑士团的力量长期占据地中海东岸,也给予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因此,骑士团的生活方式极端世俗化,“酒肉穿肠过、美女身边留"。
三、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是有名的三大骑士团之一,另两个是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
三大骑士团中最早成立的是圣约翰骑士团,通常被称为医院骑士团,成员多为法国骑士北意大利骑士、西班牙骑士。它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马耳他骑士团,之前也曾被称为罗德骑士团(曾长期驻扎在罗德岛),当然现在不会再骑马挥剑了,所谓“骑士”也就是个荣誉称号。
第二个成立的是圣殿骑士团,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最显赫、财富最强大的骑士团,不过正因为财产多加上骄横一些,他们被法国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编织"异端"罪名残忍地消灭了,许多成员被烧死,有的穿着铁甲架在火上烧。开始逮捕他们的那一天是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所以又叫"黑色星期五"。圣殿骑士团成员基本为法国骑士
最后一个成立的是条顿骑士团,它于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骑士组成,13世纪初,他们将活动中心自中东转移到东欧。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们穿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白色长袍,不过上面绣着的是黑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从此后白底黑十字就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标志。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样,它偏向左边而不是左右对称。着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
虽然条顿骑士团早已灭亡了,但骑士团的黑十字标志仍被继承并延续下来,在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的军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标记,代表了从条顿骑士团开始的一脉相承的军事传统——铁与血铸成的十字架代表用铁铸造、用血浇灌。如果我们大家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旗帜的话就不难发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国的国旗上都有这种偏向左边的十字,这种十字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今天主要说它和普鲁士王国成立的关系。
四、普鲁士王国的建立
在中世纪早期,普鲁士这块地方是蛮荒之地,在现在的德国北部,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属于波罗的语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所以从法理上说,这块地方并不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范围。1226年,波兰王国国王的儿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他是条顿骑士团成员,因为自己的领地遭到古普鲁士人侵袭,他请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种族纷纷前来移民。
后来经过多年战争,条顿骑士团被迫割让了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自己只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东普鲁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到了1512年,一个出生于勃兰登堡的名叫阿尔伯特的人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阿尔伯特传给了他的儿子阿尔伯特·腓特烈,但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霍亨索伦家族的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霍亨索伦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家族,他们来自瑞士,一开始家族势力不大,爵位也不高,但后来家族中出了一位名叫腓特烈的将军,此人能征善战,在战场上救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皇帝把整个勃兰登堡赏赐给了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是一片土地肥沃的领地,位于现在的德国东部,其北部是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东临波兰,南边是萨克森州,西部是下萨克森州,它环绕着柏林州。更加重要的是按照查理四世的约定,勃兰登堡侯爵是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霍亨索伦家族的政治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由小地方的小贵族一跃成为德意志的新贵。
霍亨索伦家族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后,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就成为他治下的两块土地,只是这两块领地并没有连接在一起,中间还隔着由波兰统治的西普鲁士。1655年,瑞典和波兰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北方战争”,当时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和瑞典结盟,对波兰宣战;波兰战败后,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了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从此一个强大的普鲁士王国正式建立,开启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1713年,普鲁士的第二任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继位,史称“威廉一世”。这人就是“腓特烈大帝”的父亲。
举报/反馈

过河卒子and与非门

7421获赞 689粉丝
正青春投笔从戎 知天命挂甲读书
军事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