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五,《八佰》公映了。
电影院里人群三三两两,但眼泪却多得不像样。
《八佰》,实在太好哭了。
随着电影的上映,锁在历史书里的八佰壮士事件,又重新跳进了大家的视野里。
这事说来简单——
1937年日本打入上海,中国军队撤走,只留400多个守兵在四行仓库和日本抵抗。
目的很简单,做一场戏给西方列强看,借以争取支持。
但守军并不知情,以命抵抗。
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场悲凉的表演。
西方列强看他们,河岸对面看他们,我们看电影,全都是戏。
而戏里最虐心的,不仅仅是残酷无情的拍摄手法,更是那些不够完美的小人物。
电影里的逃兵、妓女、马仔、学生……没一个足够光辉高大,多少有些窝囊、冷漠、自私。
但人性中的缺陷曝得越多,一瞬间闪耀的火光才越真实越炽热。
今天,我们盘点了6段《八佰》里最好哭的瞬间。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不知不觉中,就被戳中了泪腺。
第一滴泪,是被战争的残酷震掉的。
八佰壮士守仓库的第二天,在几次小范围突袭失败后,日军显然没有了耐心,直接放话:
三个小时,拿下四行仓库!
这话的背后,是攒足了力气磨枪霍霍的日军,把全部火力对准了仓库,满满的志在必得。
话一出,消息从租界的上空,飘散到了整个上海、整个世界。
镜头已对准,大灯已打开,几百对几十万的生死大戏,一触即发。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和对岸观战的百姓的心一样,被悬在空中。
嘭!
战争进行时,生和死都很迅速,没有犹豫的空间。
手榴弹没用!
那就用汽油!
他们要爆破大楼!
那就用自己的命去堵!
陈树生做出这个选择时几乎没用任何时间思考。把家书往团长的怀里一塞,抱着炸药纵身一跃。
那家书上只有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炸弹,炸了。
21岁的短暂生命,就这样停在了苏州河畔。
但荧幕里的他们没有半分退却,一个接着一个跳下,在空中留下了对这个世界最后的话:
“湖北通城李满仓!”
“孩儿不孝了,娘!”
“湖南浏阳王金斗!”
“俺叫赵孟良!”
……
荧幕前的我们,哭得不能自已。
鲁迅的话用在这里很合适:“此后如没有炬火,我便是这黑夜中唯一的光。”
终于,日本人退了。
日军三个小时打下四行仓库的豪言壮语,被八百壮士的拼死决心撕了个粉碎。
这场上层策划的表演,就此被战士们的热血点燃,顺着苏州河的水流,滑进了人们的心里。
对岸的人们,心静不了了。
赌场马仔刀子,电影里对他的刻画并不多。
初登场时三言两语慢条斯理,但随手出刀的利索劲,一看就是狠人。
但谁能想到,后来也是他,寥寥几句话,三两镜头,就能让人哭花了妆。
第一场仗之后,对岸的人们想把电话线传到仓库,让他们可以和外界联络。而横跨两岸的桥,就是传线的必经之路。
但日本人的枪口,早就在桥边咬得死死的,想要送过去,真难。
“砰砰砰!”
过去一个,就倒一个。
但送线的人,还是一个接一个。
刀子在河边看着,一直沉默,等嘴边的烟燃了小半根,心就定了。
他向赌场的蓉姐抱了抱拳,就冲过去立了生死状:“弟子从小就跑的快,愿意一试!”
他说的没错,一口气,他躲过了日本人三枪,桥顺利过半。
但人再快,哪能比枪快呢?
就在拿电话轴时,他中枪了。
他没停,豁出去纵身往仓库一扔,电话轴扔过去了,但子弹也正中红心,他的生命,在桥上被下了休止符,成了点燃河水的星星点点。
再冷的表面都是掩饰,内里,终究是热血难凉。
老铁是个瓜怂。
蒙混过关、贪生怕死是他的底色,别人往前冲,他就想着往后退。
让他杀日本人,他说被防毒面具闷晕了,眼神不准;
和老算盘抽签去收拾战场,抽中了就反悔,就是不想涉险。
仗打得不可开交时,他就在墙根躲着,唯唯诺诺:老子不想当英雄,谁爱当谁当!
但一时的恻隐,还是让子弹打穿了他的腮帮子。
枪炮停了,他的真心也露了出来,他抓着老算盘的手,哭得哼哼唧唧:“你帮我跟俺儿说,爹不怕死,活着都是为了他!”
战争之外,他不再是“瓜怂”了,他是有儿子的爸爸。
贪生怕死,只是想护住身后的家。
在电影里,还有一个人和老铁狼狈为奸,并称八佰里唯二最怂的兵。
老算盘是个逃兵,但却是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逃兵。
从一开始,他就想逃,逃水道、逃杀人、逃枪炮.....
一路上,他也就这样逃过来了。
日本人放毒气弹时,他怂到尿不出来;看到老铁中枪,想让他伸个手都难。
怂,真的怂。
后来,他想假扮记者逃出去,但被端午抓包,我们和端午一样愤怒:经过了战火洗礼,怂货怎么还是怂货?
但他那几句话,让端午放下了枪,也让观众心里软得慌。
“我还没见过我媳妇一面啊!”
是啊,在人想活的愿望面前,没人能以大义来要求放弃。
我们想要英雄,但英雄的结局是死亡,这是最残酷的真相。
活着,在战局前亦是奢望。
在所有的女性角色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只有一句台词的白俄妓女伊娃·李。
电影里面,苏州河就是分界线,北岸战火喧嚣,死伤无数,南岸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而身段妖娆的歌女无疑是最明艳的风景线。
从少年端午到老兵油子,都被她们吸引。
但是我一开始不喜欢伊娃·李。
一方面,她是妓女,做着下贱的营生,过着最优渥的生活,和外边露宿街头的百姓形成强烈对比。
另一方面她有着外国血统,凭脸就可以在中国领土上享受最好的待遇,事不关己,隔岸看戏。
直到募捐的时候,伊娃·李捐了首饰。有人说,白俄妓女的钱很脏,还有人骂她混血杂种。
她转头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回道:“我父亲是中国人。”
那一刻我泪崩了。
就算留着一半中国血,骨子里也还是中国人啊。
中国有句诗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感慨风尘女子不关心国事;
民间还有更脏的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但是,这群边缘人物并非如此。
从《金陵十三钗》里的玉墨们,到《八佰》里的混血歌女,无一不有赤诚的恻隐之心,和燃烧的爱国大义。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妓女亦然。
在租界里,事不关己的除了外国人,还有有钱有权的中国人。
太太们搓麻将,口里抱怨着“日本人关咋们啥事。”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和邻居争吵。
不知道的还以为多人间烟火气呢。
相比起来,天天用望远镜关注形势、捐赠太太首饰的张教授格格不入。
或许你会说,那么爱国也没见他去打仗捐躯啊。
但是普通人的高光时刻,往往在于矛盾时如何抉择。
最后时刻,日本人拦着中国士兵过桥,一直斯文的教授终于忍不住了,端出家里的枪,破口大骂:“畜生,太欺负人了。”
在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被激出来的怒火和底线。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全剧高光时刻,当属护旗。
尽管因为特殊原因删减不少,但仅存的画面里仍然足够振奋人心。
一面旗子而已,有必要舍弃这么多人的性命吗?
答案是:有必要!
升的不是旗,是八百人的战斗决心,是四万万人的生命曙光,是民族危急存亡时的一点希冀。
一批又一批人冲过去,在炮弹扫射下,用身体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国旗。
但凡有良心的人,看到四行仓库上毅力的旗帜,都会心生敬意,感受到民族的脊梁仍在。
而这,就是用生命换升旗的最大意义。
看到最后,当我得知一切都是一场政治表演时,只会觉得,那又如何?
端午的牺牲是真的,老兵油子的勇气是真的,八佰壮士的鲜血是真的。
而河对岸,上万人被激励起来的热血还是真的!
用《楚门的世界》里的一句台词来总结:
“世界是一场骗局,人生是一个秀场,真的我,活在你的瞳孔里。”
八佰壮士,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电影开头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鲁迅的《野草·墓碣文》,讲的是一个浩歌狂热的战士在现实的压迫下死亡。
从一开始,管虎就告诉我们,这场电影就是死亡的墓志铭。
但是战斗精神至死不休,墓中人从坟中坐起来呐喊:“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是死亡的宣言,也是未来的期待。
历史车轮下的小人物,被倾轧而过,该怎么熬过1937年的那个冬天,电影没有讲。
但是可以确定,战争的硝烟终会散去,笼罩的阴霾必将消逝。
1937年已成过去,2020年也终将成为历史。
被时代的尘土砸中的人们,总会伸出手掌。
互相搀扶着,往前走下去。
作者/ 姜姜、无尽
编辑 / 影嘤嘤
视觉 / 斑大人来了
今日说说:你是从哪里开始哭的
注:图片来源于电影《八佰》
举报/反馈

ONE一个

6.3万获赞 1.6万粉丝
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