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题:建立长效机制 制止餐饮浪费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因此,加强立法、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势在必行,这是对自然和劳动的尊重,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仅靠政策引导或倡议宣传,制止餐饮浪费的广度、力度受到限制,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对此驰而不息抓下去,应寻求更有效的“药方”,朝向标本兼治的更高目标迈进。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引领“新食尚”。通过法治手段,建立起严密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有效的惩戒机制等一套完整体系,才能将节俭理念落实到餐饮业全流程。织密扎牢制止餐饮浪费的法治之网,让每个浪费之举都有法来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良之风必得遏制。
当前,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现行法律中,均有一些关于节约资源、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性规定。接下来加强立法时,应结合当下实际,认真调研、深入论证,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系统规定。与此同时,执法与司法要贯穿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进一步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浪费。守法上,特别是在餐饮消费环节,应积极倡导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随着法治约束的增强,常怀对粮食的敬畏,养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习惯,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努力让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完)
举报/反馈

新华社

1.2亿获赞 995.3万粉丝
新华通讯社各线路稿件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